面汤 面汤洗脸水。按,古时“脸”所指的范围较小,仅为妇女搽胭脂的地方。面则相当于现代的脸。 ☚ 魔头 燎浆泡 ☛ 面汤ming44noung44[miŋnouŋ]洗脸的热水。 面汤三3969①名洗脸的热水。吴语。上海〖 〗。《歇浦潮》第七回:「隔了一会,松江娘姨送~进来。」江苏苏州。浙江金华岩下〖 〗。福建浦城〖 〗。◇ 《水浒》第八回:「薛霸起来,烧了~,安排打火做饭吃。」《初刻拍案惊奇》第三一卷:「董天然两个早起来,打点~、早饭,整齐等着。」《红楼梦》第七七回:「(袭人)促人来舀了~,催宝玉起来盥漱。」②名汤面。⑴东北官话。黑龙江齐齐哈尔〖 〗。⑵冀鲁官话。天津〖 〗。山东济南〖 〗、淄博、桓台〖 〗。◇ 芦干《郑八怪联亲》:「清官乎?赃官乎?全不如回乡喝~。」⑶胶辽官话。辽宁丹东〖 〗。山东青岛〖 〗、烟台〖 〗、牟平〖 〗、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水面曰~。」山东安丘〖 〗。⑷中原官话。山东费县〖 〗。⑸晋语。山西太原〖 〗。内蒙集宁〖 〗。⑹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⑺江淮官话。江苏扬州〖 〗、涟水〖 〗。⑻西南官话。云南昆明〖 〗、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饮食》:「昭人以荞面合成条,双手捻之如线,煮熟则俎酱之属,食之最美。」⑼徽语。安徽绩溪〖 〗。⑽闽语。福建仙游〖 〗、厦门〖 〗。③名面糊。中原官话。河南信阳〖 〗。④名面条。⑴胶辽官话。山东临胊〖 〗、平度〖 〗。⑵江淮官话。安徽无为、庐江。   面汤1;面汤2◉ 面汤1 miàntānɡ 方 名 洗脸的热水。〈例〉盛~洗脸/ 薛霸起来烧了~,安排打火做饭吃。 ◉ 面汤2 miàntānɡ 名 煮过面条的水。〈例〉舀了一碗~/ 吃了一碗汤面,又喝了一碗~,这才饱了。 面汤(一)miàntāng (二) miàntang(一)miàntāng 〈名〉 ❶洗脸的热水。 【用法】 用于方言。指洗脸水。例:~已经不很热了,快洗脸吧。|他很快提回来一桶~。 ❷ 煮过面条的水。 【用法】 用于普通话。指煮面后的水。例:这些~可以喂猪,倒掉怪可惜的。| 她拎着一桶~,从厨房里走出来。 (二)miàntang 〈名〉汤面。 【用法】 用于方言。指一种面食。例:这~是刚煮的,趁热吃吧。|他一口气把一大碗~吃了个精光。 面汤miàn tāng洗脸的热水:(袭人)听了这话,促人来舀了~,催宝玉起来盥漱。(七七·1923)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香粉脂澤部 > 脂澤 > 面湯 面湯 miàntāng 用以洗臉面的湯,有潤膚之功效。宋·吳自牧《夢粱録·天曉諸人出市》:“又有浴堂門賣面湯者。” 面食 面食面(~片;~汤;~筋;~糊;发~;拉~) 古代面食:饼(汤~) 面做的长条状食品:面(面条;挂面;寿~;汤~;炒~;凉~) 谷类面做的细长条食品:粉(粉干;粉丝;粉条;炒~;凉~) 麨 用米、麦、豆等面做的块状食品:糕(糕点;蛋~;年~;寿~;发~;豆~) 白色米糕:雪糕 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团(团子;饭~;汤~;米花~) 糯米面做的圆子:汤圆 粉果 元宵 圆子 半圆形有馅的面食:饺(饺子;~饵;蒸~;煮~;水~) 粉角 扁食 一种煮着吃的条状食品,多用荞麦面轧成:饹 饸 飵 一种用面粉发酵后蒸成的食品:馒(馒头;馒首) 馍(馍馍;白馍) 玉柱 馄饨 一种用发面包馅的食品:包(包子;肉~;甜~) 一种发酵后烤制的面食:面包 用玉米等杂粮面做的食物:窝头(窝窝头) 裹成圆筒形的面食:卷(卷粉;春~;花~) 油炸的面食:馃(馃子) 馓(馓子;馓枝) 油条 古代一种油炸的面食:粔敉 镮饼 开口笑 一种面食:饸 饹瘩 面疙瘩 其他几种面食:饨 馄(馄屯;馄饨) 餫(餫饨) 锅贴 馎饦 饽饽 馉饳 面食、点心里所包的糖、菜、肉等:馅(馅子;肉~;豆~;糖~;饺~;饼~) 心子 菜馅:馅草 饼中的豆馅:豏 发面用的含酵母的面块(粉):发面 发粉面筋 面肥 老面 焙粉 起子 酵子 引酵 ☚ 面食、饼子 饼子 ☛ 000036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