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七律。唐刘禹锡作。宝历二年冬,作者罢郡归洛阳途中与白居易相逢于扬州,白以《醉赠刘二十八(禹锡)使君》一诗见赠,对作者屡遭贬谪的遭遇深致同情,同时流露出失意的沮丧之感。作者即赋此诗相酬。诗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暗寓社会人事新陈代谢的深刻哲理,洋溢着积极乐观的豁达精神,体现了诗人很高的精神境界。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尤为人们喜爱赞赏。

☚ 调张籍   乌衣巷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诗篇名。七律。刘禹锡作。见《刘禹锡集》外集卷一。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返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亦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遇,白在酒席上以《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刘便作此诗酬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中抒发因参与革新而遭长期贬斥的愤慨之情,并表现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意志,苍凉中见雄劲,沉郁中见豪放,为酬答诗中的佳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联而发,愤激中包含旷达情怀,比喻精切,寓意深刻。白居易赞此二句曰:“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刘白唱和集解》)后人激赏此联中所含之哲理,多用来说明事物新陈代谢之规律,则是在其原意的基础上赋予以新的意义。

☚ 西塞山怀古   金陵五题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 (826) ,刘禹锡、白居易分别从和州和苏州回洛阳,途中相会于扬州。在初逢席上,白写了一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给刘,深为刘的遭遇鸣不平,并劝慰他不要悲伤,人对命运是无可奈何的。元和十年(815)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事情虽然过去,但影响却及他一生,他从此一蹶不振,情绪低落; 这次遇见刘,不免勾起心头隐痛,“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除了替刘惋惜外,显然带有自伤成分。刘的答诗就从这层意思说起,抒发人生感慨,以达观态度自慰并勉励朋友。
 首联回忆总结以往的经历。二十多年的事情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述了,何况是那样的地方,那样的身份! 以两句十四个字加以概括,既是因为往事不堪回首,又因为诗人不愿纠缠在过去的恩怨得失之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讲究现实的情趣,这是他自慰并慰人的思想基础。在句首突出 “巴山楚水”,见出作者对贬所的强烈感受; “凄凉地” 、“弃置身”两句高度简洁,似痛定思痛,痛不堪言。白诗末尾云: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诗紧承其后,说: 是啊,在巴山楚水那样凄苦荒凉的地方,我被贬弃不用长达二十三年。
 颔联抒发他的当前感受。经过这么多年,人事全非,怀念死去的战友,只能像向秀那样空吟 《思旧赋》 ; 回到朝廷,恐怕也会像王质那样恍恍然有陌生之感。曰 “空”,因为同志者多已故去,吟咏于之无用; 同时,“空”似也是对 “怀旧”的一种否定。曰 “翻”,因为他本来就在朝廷。“乡”或作“郡”,不合平仄; 或释为 “家乡”,又太泥,本来是沿用典故,王质烂柯回乡,这里指朝廷。句中这两个典故用得并不寻常。向秀作 《思旧赋》时,处在司马氏的高压之下,而诗人也因写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受祸; 王质还家后发现故旧不存,子孙萧条,诗人设想回到朝廷也将看见面目全非。它们既含有对朝政的不满,又表达对战友的怀念。
 颔联意较复杂。“沉舟”、“病树”盖由第二句中 “弃置”而来,是诗人自指。树木荣春,在唐诗人笔下,不一定就是褒义,王绩 《春桂》 诗甚至有意贬低; 然在本诗当做贬意也不够好。白诗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为刘为自己的贬谪伤感,刘以 “病树”、“沉舟”、应 “独”、“沉舟” 自沉,“病树” 自病,虽也有 “长寂寞”、“独蹉跎”的意思,但诗人终于没有说。所以,这两句看是对白诗作答,其实是转拓新意,诗人以客观的态度,带着理智,陈述一种事实: 沉船和病树都无碍于事物的发展; 虽然你我身遭贬弃,世界却依然前进。言外之意是: 如果过分伤往,那就是自甘沉沦。这个看法很深刻,也很达观。
 末联点题。“今日听君歌一曲”承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指整首白诗; “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对白所做的以诗歌劝慰他的努力的感激。
 白诗的命意在于以“命”、“名”来强调像刘这样二十多年的“长寂寞”、“独蹉跎”不是个人的过错(“合被才名折”) ,不必为之悲伤,其良苦用心在于安慰劝解刘。由于他融入了个人的恩怨感触,情调显得低沉。刘当然领会朋友的美好心意,这首酬诗描绘“病树”、“沉舟”的自然现象,一方面就是顺承白的诗意,真实抒发他对二十余年曲折艰难的深沉感慨,但另一方面又以客观的态度从中转出新意,自勉并开导勉励朋友及时前进,不要过分陷入对往事的哀伤之中。一来一往,曲曲折折,虽是唱和的形式,传达的却是朋友间的深厚交谊和殷勤关切之情,非一般酬答诗所能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题 解】

此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62),刘禹锡由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筵席上做诗赠刘禹锡,表达了对刘禹锡长期贬谪生活的同情。 这就是《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来酬答他。两人虽是初逢,却因诗而引为知己,举杯话旧,感慨万千。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诗属于酬赠诗。前两联感慨沉郁,后两联乐观昂扬。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凄凉惆怅于政治失意,感慨悲叹于人事变迁,但同时又抒发了作者不为蹉跎失意而悲凄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振作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本诗胸襟之豁达,情绪之昂扬,在古人诗篇中是很少见的。

该诗巧用典故,感情变化突出,特别是颈联两句的神妙之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透视了作者达观的态度,并以形象生动、比喻深刻、诗意突崛、一改伤情成为千古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古典文学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
 
 〔1〕这首七律写于宝历二年。刘禹锡调离和州前往洛阳,途经扬州,逢白居易(字乐天),在酒筵席上,白居易写诗赠他。诗题《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原诗如下:“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常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写了这首诗回赠。“酬”是答谢的意思。
 〔2〕“巴山”二句:巴,今四川东部。楚,今湖北、湖南、安徽一带。刘禹锡初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后徙夔州(今四川奉节),再徙和州(今安徽和县),“巴山楚水”是刘禹锡的贬谪之处,所以说是“凄凉地”。二十三年,刘禹锡从永贞元年被贬,到宝历二年奉诏返京,计二十二年。诗中作二十三年,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律诗要调平仄,所以改二为三;二是计算行程,返达京城时已经跨进第二十三个年头。弃置,抛弃在一边。二句极为简练地概括了他以前长时期的经历,也与白居易的赠诗相和。
 〔3〕“怀旧”二句:闻笛赋,指西晋人向秀所作《闻笛赋》。《晋书·向秀传》记述,向秀与嵇康是好友,嵇康对司马昭代魏称帝不满,被司马昭杀害,向秀路过嵇康故乡,闻邻人吹笛,引起故友之思,因作《闻笛赋》。刘禹锡以向秀自比,表示对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被害的亡友的思念。翻似,倒好像。烂柯人,柯是斧柄。据《述异记》记述神话传说,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人下棋,便在旁观看,一盘棋未终局,身旁的斧柄已经腐烂,回到村里,发现同辈人已经亡故,才知已过百年。刘禹锡以此自比,表示自己离开朝廷二十多年,此番回去,京中已经人事全非,有如隔世。二句以两个典故,表述了对因政治改革受迫害的故友的思念以及事过境迁的人世沧桑之感。
 [4]“沉舟”二句:诗人将政治改革集团的失败比作沉舟,将自己和朋友的蒙难比作病树,沉舟之侧千帆竞发,病树之前万木欣欣向荣。
 [5]“今日”二句:君,指白居易。一曲,指白居易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扣题作结,并以“长精神”结束全篇。
 
 本篇是刘禹锡的七律代表作。白居易的赠诗,以深厚的同情,感慨刘禹锡二十二年贬谪之长,人生的大好岁月在“寂寞”中流逝。刘禹锡的答诗起联接过白诗末句的话由,对二十二年的遭遇作精练的概括。颔联用两个典故,表示对受难故友的怀念和事过境迁的人世沧桑之感;颈联则表示对自己参与的政治运动的认识,尽管沉舟,千帆仍竞发;一树病枯,而万木仍迎来春天,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社会的发展和自然法则。中间两联精警凝练,抒情沉痛,喻意深广,尤以“沉舟”一联,富有深刻的哲理,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思索,得到启迪和鼓舞。

古代文学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歌篇名。唐刘禹锡作。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刘梦得尝爱张文昌‘朝衣暂脱见闲身’之句,及自为诗,有云‘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若不胜宦途迟速荣悴之感,曲为之拟者。嗟乎!人所由不能真脱朝衣长享闲者,正以此耳。思之能无浩叹!”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知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今人吴寿荪《唐诗别裁集校记》:“ ‘沉舟’二句针对乐天赠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而言,乃梦得自慨之词,沈说非是。”今人卞孝萱、吴汝煜《刘禹锡》:“诗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不仅有‘不胜宦途迟速荣悴之感’,还有对摈斥他的执政者的愤怒,对已经失去的旧友的悼念和对白居易的劝勉之情的感慰。中间‘沉舟’一联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他虽然长期遭遇不幸,但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黑暗,而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即使自己成了‘沉舟’和‘病树’,客观世界仍然是美好的,社会照样前进。”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会面。白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赞扬刘禹锡的才气,感叹刘的不幸遭遇。刘写下此诗,酬赠白居易。诗曲折地表达作者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谪异地的愤慨不平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奋发向上和不计较个人沉沦的乐观态度,首联写遭贬。刘自永贞元年被贬,至今日被召回京,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僻之地已经有二十三个春秋。长期谪居的愤懑之情含蓄透出。颔联写归来。用两个典故说明归来之后,老友不在,徒然空怀,恍如隔世,人事全非。颈联极为精警,以沉舟、病树自喻,惆怅中翻出达观之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尾联点明酬答之意,说读到白的诗句不胜感慨,借酒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全诗叙事简洁,比喻生动;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慨,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诗情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之气,因而传诵不衰。


哲理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王伾的政治革新活动,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九月,与柳宗元、韩泰、韩烨、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等人同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和柳宗元等,便召他们回长安。刘禹锡回京后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讽刺当朝权贵,于是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直至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应召回京。其间共在朗州(今湖南常德)、连州(今广东连县)、夔州(今四川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古属巴、楚的边远荒僻之地做司马、刺史达22年之久,估计回到京城时, 已跨进第23个年头了。刘禹锡路过扬州,与从苏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筵席上,白居易有感于刘禹锡的坎坷遭遇,写了《酬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相答。
 这是一首即席酬答的七律。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接过白居易赠诗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头,概写23年的贬谪生活,凄凉、辛酸、愤懑。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连用两个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 《晋书·向秀传》载,向秀与嵇康为友,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代魏被杀后,向秀经过他的故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起已经去世的老友嵇康和吕安,作《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相传晋人王质上山打柴,看到两个童子下棋,观至一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了。下山回村,才知道已过去100年,同时的人都死尽了。 “闻笛赋”的典故寄寓着作者对已故朋友的深切怀念,当年永贞革新的同道,王叔文被杀,王伾、凌准、韦执宜、柳宗元等先后死于贬所。“烂柯人”的典故,说明作者离京时间之久,此番回京,人世沧桑,不禁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腹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以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深刻哲理的名句。承上转折,振起全诗。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上颇多歧义:有人认为“沉舟、病树”是“指当时代表大地主阶级的保守势力”;有人说是“形容腐朽没落的事物”;有人指出这两句诗揭示了“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客观规律”。第一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以阶级斗争说诗的痕迹,后两种说法则是把今人的理解强加于古人,恐均非作者本意。其实,这一联是答白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的。白居易说他“长寂寞” “独蹉跎”,他便顺势以“沉舟”“病树”自比;而沉舟旁过往的“千帆”,病树前争荣的“万木”,则对应了白诗中的“举眼风光”“满朝官职”。所以,就作者本意来看,“千帆”与“万木”,与出现在《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的“千树桃花”和《再游玄都观》诗中的“满庭菜花”的意象是大致相同的, 实在不是指什么“新生事物”,而是指那些打击永贞革新集团后春风得意、手执权柄的新贵。作者在此以“沉舟”“病树”自比,承接上意,寓有感慨;但他此时显然已从对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沉湎中拔出,面对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的自然景象,由物理及人理,悟出了自然盛衰与人生荣枯的相通之处,从而超脱了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际,转以旷达态度面对这一切。诗意因此由沉滞哀叹变而为通脱达观。
 作这样的辩析, 只是为了澄清作者的原意。笔者无意否认“沉舟”一联客观上显现的种种意蕴,读者自可在弄清原意的情况下,作这样那样合理的引伸发挥。所谓“诗无达诂”、“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若拿这两句诗和它同时应和的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比,意思有共同的地方,但白诗拈出宿命、直说明言、语尽义尽;刘诗则纯用写景寄意,在鲜明的意象中深蕴哲理,由于作者话未说破,意不点明,所以留给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品味余地就比白诗大得多。
 面对无情的政治迫害,面对人生的宠辱穷通,刘禹锡能持如此通脱达观的态度,是与他的思想性格气质分不开的。刘禹锡是个朴素唯物论者,他的哲学思想中含有较多的辩证法成份,所以,他很少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问题,而善于对复杂纷纭的事物作全面、相对的思考与观察。他气质豪犷、秉性刚强、性格豁达。《云溪友议》记禹锡语曰:“浮生谁至百年?倏尔衰暮,富贵穷愁,其实常分,胡为叹惋。”这种辩证思想、豪犷气质、豁达性格化为形象的诗思,便在刘诗中出现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等写景言理、超脱旷达的名句。这就使得刘禹锡在播迁面前较为坦然,而不至于像柳宗元和白居易等友辈那样发出过多的怅叹。
 既然作者不以“沉舟” “病树”般的劫后余生为意,既然作者以辩证、豁达的态度对二十三年的沉沦往事实行了超越,因而,“长寂寞”与“独蹉跎”已不能使作者介怀、不能继续困扰作者了。诗的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应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一方面答谢朋友的关怀之意,一方面以“长精神”与友人共勉,表现出刘禹锡虽历尽摧折仍然自强不息的“豪劲骨力”。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4


 
 【释】
 1.巴山楚水:作者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涯中,多次迁徙,先后做过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等地的地方官。夔州秦汉时属巴郡,郎州战国时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此以“巴山楚水”概指贬谪过的地方。二十三年:诗人从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贬连州刺史出京后,到宝历二年冬,共历二十二个年头。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跨进第二十三个年头,故称二十三年。
 2.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闻笛赋即指此。烂柯人:指王质。《述异记》载: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一旁看棋到终局,发觉手里的斧柄已朽烂了。下山回到家里,才知已过百年,同辈的人都已死尽。案此二句上句借向秀作《思旧赋》抒发对死去旧友的怀念,下句以王质自比,说被贬离京城虽只有二十余年,但人事沧桑,却有隔世之感。
 3.“沉舟”二句: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语。诗人用这两句回答他,虽自比为“沉舟”、“病树”,但指出个人的沉滞算不了什么,世界还是要向前发展,新陈代谢要继续下去的。与白诗相比,显出胸襟的差异。
 4.长(音zhang):增长,振作。
 
 【译】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
 使人倍觉凄凉,
 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
 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
 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
 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
 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
 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
 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
 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评】
 刘禹锡自唐宪宗永贞元年(805)贬连州刺史,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活。还京路上,在扬州与好友白居易相逢。乐天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本篇即为梦得酬答之作。
 此诗五六句为名句,当时即极为白居易所推崇:“如梦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句之类,真谓神妙,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刘白唱和集解》)此法之妙,在于其哲理性、概括性、形象性、达观性。它以“沉舟”“病树”的意象揭示了否极泰来的辩证思想,予危困者以力量,沉病者以精神。

历代诗词精品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其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于扬州席上遇自苏州返洛之白居易。白居易先有《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云:“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按白于元和十年(815)贬江州司马,后屡求外任,与刘经历有相似处,但无论就时间和贬所而言都较好于刘,所以诗中对刘寄予很深同情;按刘从元和初(805)被贬,至宝历二年,实二十二年,因岁暮尚未到达洛阳,加上考虑平仄,故云二十三年。刘禹锡遂作此诗相答。题曰“初逢”,到底是久别重逢,还是神交初逢,虽无确证,看诗中未提彼此旧谊,则后一种情形可能较大。
 首联以沉郁之笔墨,概括二十三年贬谪之经历。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先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历连州、夔州刺史。朗州在战国属楚地,夔州在秦汉属巴郡,楚地多水、巴地多山,“巴山楚水”泛指所经贬地。与白居易赠诗表示的同情相呼应,这里既未对重返故乡暨东都表示庆幸,也未对多年受到的政治迫害表示愤怒,而是用一种平静的、倾诉的语气叙述二十三年蹉跎岁月,“凄凉地”、“弃置身”六字自慨,极富感情色彩,使人为诗人长久遭遇的压抑和姗姗来迟的转机无限感慨。
 次联用两个典故,写此次还洛的沧桑之感。“闻笛赋”指魏晋之际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为友,嵇吕二人被司马氏所杀,向秀经过嵇康山阳(今河南修武)旧居,听到邻人吹笛,遂写了这篇赋以表对故人的怀念。而刘用此典“怀旧”,也就是沉痛悼念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柳宗元及其他死于贬所的战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谓晋人王质入山砍柴,因观仙童下棋,弈终始觉斧柄已朽,回到乡里发现同时代人都死光了。诗人二十馀年始还洛阳,人事的变迁也必恍若隔世,自己倒像是个出土文物!两句措意工稳切贴,隽永含蓄。
 三联自形不遇,是诗中名句。盖白诗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句,近于杜甫赠郑虔的“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和李白自形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故刘禹锡亦以沉舟、病树自喻弃置(为时代所误)之身。本自叹自嗟之语,客观上却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哲理意蕴,远远超出酬答本义,不但对白氏是一种劝勉,亦大为后人称赏。
 末联点明酬答赠诗之意,表示要振作精神,语虽平淡,但准备重新投入生活、不肯向命运低头认输之意,溢于言表。所谓“老树逢春更著花”也。全诗自慨复能自励,思想内容丰富、积极,有那么一点精神;艺术表现上含蓄复能清新,沉郁中见豪放,在唐人赠酬诗中堪称上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刺史奉召回洛阳,与罢苏州刺史返京的白居易相遇于扬州。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刘禹锡就写了这首酬答诗。白诗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二十三年指刘禹锡被贬官后离开朝廷的时间。刘诗的首联顺着白居易的赠诗而来。“凄凉”、“弃置”等词应和了白居易对他的深切同情,并包孕着无穷的感慨。颔联是就“凄凉”一词而言的。旧日的朋友如王叔文、柳宗元等,都已死去,自己空有怀旧之意,而损失已经无法挽回。“闻笛赋”是指向秀为悼念无辜被杀的嵇康而作的《思旧赋》。“烂柯人”原指晋人王质。相传他进石宝山砍柴,遇见两个童子下棋,一局才终,斧柄已烂。回家一瞧,人事全非,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作者用这个典故抒写世道沧桑之感,确有无限凄凉之意。颈联是就“弃置”而言的。长期贬官弃置南荒,内心当然十分痛苦,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他宣告,即使自己成了“沉舟”和“病树”,客观世界仍然美好。“千帆过”,“万木春”的景象足以使人振奋,令人欣慰。所以尾联针对白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的消沉情绪,提出了“长精神”的勖勉。由于颈联意蕴深厚,又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因此历来极为传诵。白居易深表佩服,叹以为“神妙”,说:“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岂唯两家子侄秘藏而已。”(《刘白唱和集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