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洲Africa洲名。 全称阿非利加洲。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阿斐里加、亚非利加、阿非里嘎、亚非洲、阿弗尔利格、阿洲、斐洲等。 在今东半球西南部。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相邻,西濒大西洋,东临印度洋。为世界第二大洲。其名源于公元前居住在迦太基南部地区一部落名。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侵入,建立阿非利加省,后遂指称整个非洲大陆。 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曾形成埃及、加纳、博尔努、贝宁、马里、加奥、阿克苏姆等国。公元15世纪起,西方殖民者相继侵入,长期进行奴隶买卖。19世纪70年代初,西欧帝国主义国家几度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国家先后独立。 非洲fēizhōu全称阿非利加洲,在东半球的最西部,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非洲fēi zhōu阿非利加洲。[英] Africa。1892年李提摩太《救世教益》:“第一救非洲有名之人曰理应斯顿,亦教士也。”1895年严复《保教余义》:“往见西人地图,每地各以色为标识,表明各教所行之地。一种以支那与蒙古、西藏、暹罗同色,谓行佛教。又一种以支那、悉毕尔与非洲、澳洲之腹地同色,谓行土教。”1904年《最新中学教科书·生理学》第六章:“非洲金子滩之内地,黄金以外,盐为至宝。”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西南部,西北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分界。大陆东点为索马里的哈丰角,至51°24′E、10°27′N;西点为塞内加尔的佛得角,至17°33′W、14°45′N;北点为突尼斯的本塞卡角(吉兰角),至9°50′E、37°21′N;南点为南非的厄加勒斯角,至20°02′E、34°51′S。全洲大陆与岛屿总面积3020万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系世界第2大洲。有国家和地区56个,人口约7.81亿,占世界人口的13%,居各洲第2位。非洲居民大多数属黑种人,语言约有800种,一般分4个语系。非洲大陆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北宽南窄,南北最长约8100km(一说约8000km),东西最宽约7500km。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全洲约3/4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亚热带地区占95%。全洲平均海拔750m。海拔在200m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全洲面积的10%;海拔在200~2000m的台地、丘陵、高原、盆地等,约占全洲面积的85%;海拔在2000m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全洲面积的5%。非洲沙漠总面积约960万km2,约占全洲面积的1/3。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东西长约5600km,南北宽约1600km,面积约860万km2,为世界第1大沙漠。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盆底一般海拔300~500m,四周被高原、山地包围,平均海拔700~1500m,总面积约337万km2,是世界第1大盆地。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东部,由3座主要火山组成,基博峰,海拔5895m,为非洲第1高峰。阿萨勒湖,位于吉布提中部,湖南北长16km,东西宽6.5km,湖水含盐量为325‰,湖水面海拔-156m(一说-153m),为非洲最低处。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河口一带,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北部分成2支。东支进抵红海南部,长约4000km,再北延伸经红海至死海——约旦谷地,全长约6400km,平均宽48~65km;西支起自马拉维湖西北部,经坦噶尼喀湖、爱德华湖等至艾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km,深1000~2000m,宽10~300km,形成深陷谷地和湖泊。非洲大陆海岸线全长3.05万km。岛屿总面积62万km2(一说60.8万km2),占非洲总面积的2%,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6.4%。马达加斯加岛,面积58.7万km2(一说60多万km2),为非洲第1、世界第4大岛。尼罗河,全长6671km(一说6648km),是世界第1长河,流域面积334.9万km2(一说287.5万km2),约占非洲面积的11%(一说9.5%)。河口年均流量2300m3/s,年径流量725.3亿m3。刚果河,位于非洲中西部,河长4640km(一说4700km),流域面积376万km2(一说345.7万km2),河口年均流量41300m3/s,年入海水量13026亿m3,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南美洲亚马孙河,均居世界大河第2位。图盖拉瀑布,位于南非图盖拉河上,由5级组成,最大一级落差为411m,总落差为948m,是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湖,位于非洲中东部,湖水面积69485km2(一说6.84万km2),湖区集水面积23.9万km2,平均水深40m,最大水深80m,蓄水量2518km3。面积为非洲第1、世界第2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带西支南部,湖水面积3.29万km2,集水面积24.5万km2,平均水深700m,最大水深1470m(一说1435m),低于海平面696m,是非洲第2大湖,世界第2深湖。全非洲1/3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m,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年均降水量在1500mm以上。年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下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非洲最高年均降水量的地区,为喀麦隆的代本贾角,达10277mm;最低年均降水量的地区,为苏丹瓦迪哈勒法,只有4.1mm。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全洲年均气温在20℃以上地区,占全洲面积的95%。利比亚首都以南阿齐济耶,绝对最高温度达57.8℃(一说58℃);绝对最低温度,为摩洛哥伊夫兰,达到-24℃。非洲植物多达4万余种;草原约815.4万km2,约占非洲总面积的27%;森林面积637万km2,占非洲总面积的21%。非洲矿产种类繁多,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非和津巴布韦,合占世界储量的92.3%;金矿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50%,主要分布在南非、津巴布韦和加纳;铀矿储量约占世界30%,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尔、加蓬;金刚石储量占世界88%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非、刚果民主共和国、安哥拉、纳米比亚、加纳等;磷酸盐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0%。 非洲 非洲Fei zhou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濒大西洋所属地中海,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及红海与亚洲相望。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本-赛卡角 (东经9°50′,北纬37°21′)。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海岸线较平直,大陆海岸线长30500公里,除索马里半岛 (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几内亚湾和锡尔特湾外,缺少半岛和海湾。非洲也是岛屿数量最少的一洲,马达加斯加岛最大(590000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岛,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公里。大陆北宽南窄,象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南北最长约8000公里,东西最宽约7500公里。南北所跨纬度位置大致相当(南纬34°51′~北纬37°21′)、赤道横贯中部。东西跨经度约69°(东经51°24′~西经17°33′),约跨近5个时区(东三区~西一区)非洲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5亿,占世界人口的1/10,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 西亚其他国家 非洲的地貌 ☛ 非洲 非洲Feizhou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欧洲的南面、亚洲的西南面,隔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欧亚两洲相望,面积3 0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湾和半岛都很少,岛屿也不多。地形也比较单调。这里既没有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也缺少连绵不断的大山脉,起伏平缓的高原和台地是非洲的主要地形类型,因此有“高原大陆”之称。非洲的地势东部、南部较高,高度大多都在1 000米以上,被称为“高非洲”,这里有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 895米),还有非洲地形上的奇观东非大裂谷(见“东非大裂谷”条)。非洲的北部、西部、中部地势较低,绝大部分地区都在1 000米以下,而且高度为200—500米的地段所占比重很大,被称为“低非洲”。热、干燥区面积大,是非洲气候的两个主要特点。非洲介于北纬37°和南纬35°之间,赤道正好从大陆中部通过,全洲大部分地区都在热带,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都在20℃以上,因此有“热带大陆”之称。非洲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赤道两侧南北纬5°的范围内(东非除外)是降水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左右;1 0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在北纬10°线和南纬15°线附近通过;由此向北向南降水迅速减少,特别是在北半球,形成大面积的干燥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就在非洲北部(见“撒哈拉沙漠”条);南半球干燥区的面积较小,而且偏在中西部。非洲气候的另一特点是气候类型大致呈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对称。这一特点的产生,与赤道从大陆中部通过和非洲缺乏高大的山脉是密不可分的。与此相联系,非洲的自然景观也呈带状分布:热带雨林分布在中部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由此向北、向南,依次演替为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东非的赤道地区,与它西面的刚果盆地相比,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而是发育成热带草原,致使非洲热带草原的分布呈马蹄铁型。非洲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沙漠面积不大,而且干旱的程度也远不如北部的撒哈拉沙漠。非洲是一个富饶的大陆,同时又是一个贫穷的大陆。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物资源,素以品种多、储量大闻名于世。非洲大陆蕴藏的铬、钴、钛、钽、锗、锂、金刚石占世界总储量的大部分,磷灰石和黄金的储量占世界的1/2,白金占1/5,此外还有大量的铀、铝土、铜等矿物资源;非洲的热带雨林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之一,有许多名贵树木,如乌木、黑檀木、花梨木等;非洲是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之一,它所生产的咖啡、可可、棕油、椰子、剑麻、丁香等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阻碍了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也很落后,成为世界上经济水平最低的一洲,广大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现在非洲各国正在为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不懈的斗争。 ☚ 鹿特丹 马达加斯加岛 ☛ 非洲Africa“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在东半球西南部,北隔地中海同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为界与亚洲为邻,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55300万(1985年),黑种人占54%,白种人占26%,其余为混血人和黄种人。宗教信仰复杂。高原大陆,平均海拔约700米。东南高,西北低。断裂地形广泛发育。大陆轮廓北宽南窄,海岸较平直,少半岛、岛屿和海湾。赤道横贯中部,境内3/4的面积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气候为主,干旱面积广。主要河流有尼罗河、刚果河(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水力资源极丰,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约占世界21%。自然带大致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动植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金、铝土、铜、钴、钒、铀、铬和磷酸盐等矿向居世界前列。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被帝国主义瓜分殆尽,战后绝大多数殖民地相继独立。现有55个国家和地区: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佛得角、乍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扎伊尔、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塞舌尔、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南非共和国、莱索托、斯威士兰、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科摩罗、圣赫勒拿岛、留尼汪岛等。习惯上分为北非、西非、中非、东非、南部非洲5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各洲末位,农业和采矿业是多数国家的经济命脉。 非洲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赤道横贯中部的世界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最西部,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面积约303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5。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约6.62亿(1991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全洲分为北非、东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6个地理区。非洲不少国家由于外部势力的干预和介入,以及民族、宗教矛盾和社会经济等原因,长期进行内战,严重阻碍着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非洲大陆和平与稳定,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非洲Afric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