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蒿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蒿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青蒿、鳖甲(醋炙)各二两,龙胆草三分半,栀子仁、知母各三分,黄连、黄芪、桑白皮、白术各一两,地骨皮、炙甘草各半两,柴胡一两半。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半分,水煎,去渣服。治妇人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青蒿散 《圣惠方》卷七十

【组方药物】 青蒿60克 龙胆27克(去芦头) 栀子仁 知母23克 黄连30克(去须) 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边) 黄芪30克(锉) 桑白皮30克(锉) 地骨皮15克 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柴胡45克(去苗)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捣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适应病证】 妇人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青蒿散 《世医得效方》卷九

【组方药物】 青蒿1握(春夏用叶,秋冬用子,童便浸) 大鳖甲(炙黄,醋淬5~7次,去腥) 白术(湿纸裹,煨熟) 地骨皮 白茯苓 粉草(炙) 拣参瓜蒌根 北柴胡(去芦) 桑白皮(蜜炙)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共研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应病证】 骨蒸虚劳,憎寒壮热。


青蒿散 《医级》卷九

【组方药物】 青蒿(九月采) 芥穗各等份
【制剂用法】 上药2味,用童便浸3日,晒燥研末,乌梅汤为丸。每服6克,酒送下。
【适应病证】 肝虚劳热,体倦食减,或夜自汗。
【编者按语】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青蒿丸”。

青蒿散

青蒿散

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由青蒿二两,龙胆(去芦头)三分半,栀子仁三分,知母三分,黄连一两(去须),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二两,黄芪(锉)一两,桑根白皮(锉)一两,地骨皮半两,白术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柴胡(去苗)一两半组成(《普济方》卷三一九引载本方,龙胆草用一分;《证治准绳·女科》卷二引载本方,龙胆草用二钱半)。上药捣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现用法为用饮片各适量,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清骨泻火,益气养阴。主治妇人热邪内伏,气阴两虚。症见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本方所治证属热邪内伏而又气阴两虚,故用清骨泻火,益气养阴之法。方中青蒿能清骨中之热,《神农本草经》主“留热在骨节间”、《本草图经》称其“治骨蒸劳热为最”,是治虚劳骨蒸常用之品,为主药。热邪内伏而成骨蒸劳热,必须苦寒泻火之品,清其内伏之热,故用柴胡、龙胆草泻肝胆之火,桑白皮、地骨皮泻肺经之火,黄连泻心经之火,知母泻肾经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骨蒸劳热,日渐羸瘦,气阴两虚,所以又用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鳖甲养阴清热,以上均为辅助药。配合成方,共奏清骨泻火,益气养阴的功效。本方用治妇人骨蒸劳热,以既有脏腑实火之证,同时又伴见气阴两虚之证者为适宜。方中苦寒之药较多,如内无实火者不宜用。
青蒿煎丸(《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青蒿汁、薄荷汁、生地黄汁各二升,童子小便五升,朱砂(细研水飞过)一两,麝香(细研)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令细)五两,柴胡(去苗,为末)三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为末)五两。上件药,取青蒿汁等及小便,相和一处,先煎令稠,然后下桃仁以下诸药,更熬令稀稠得所,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麦门冬汤下二十丸,不计时候服。忌生血。功能清热退蒸,滋阴化瘀。主治热劳阴虚火旺,内有瘀血。症见烦心口干,皮肤枯燥,渐渐羸瘦。
清蒿散(《奇效良方》卷二十六)青蒿、秦艽、香附子(炒,去毛)、桔梗(去芦)、天仙藤、鳖甲(醋炙)、前胡(去苗)各一两,乌药半两,川芎二钱半,甘草(炙)一两半。上药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六分,滤去渣,食后服。功能清热退蒸,养阴理气。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声嗄,皮毛干枯,四肢倦怠,夜多盗汗,时作潮热,饮食减少,日渐瘦弱。

☚ 清骨散   清骨滋肾汤 ☛
000040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