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烏飯”、“青䭀飯”,古代道家特製之一種可以益壽養顔之飯食。製作方法是,先取南天燭之枝葉煮成汁,將米放入浸泡,而後蒸熟曬乾。以其色青黑,故名。後佛徒於四月八日採烏桕、楓樹、楊桐等葉煮汁爲飯以供佛,亦以爲名。唐·杜甫《贈李白》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颜色好。”宋·王觀國《學林·青精》:“子美詩蓋用陶隱居《登真訣》,有‘乾石青精䭀飯法’。䭀音迅,謂飧也。其法用南燭草水浸米,蒸飯,暴乾,其色青如黳珠,食之可以延年郤老,此子美所謂青精飯也。”·唐·陸龜蒙《四月十五日道室書事寄襲美》詩:“烏飯新炊𦶇𦞦香,道家齋日以爲常。”宋·黄庭堅《陳榮緒惠示之字韻……輒次高韻》之三:“飢蒙青䭀飯,寒贈紫陀尼。”《通雅·飲食》:“青䭀飯,烏飯也。今釋家四月八日作,或以烏桕,或以楓。一曰青精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