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玉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玉案qīng yù' àn

见“张衡四愁”。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诗题青玉案,衣赠黑貂裘。陆龟蒙《以竹夹膝寄赠袭美》:持赠敢齐青玉案,醉吟偏称碧荷筒。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惆怅报君无玉案,水天东望一徘徊。

青玉案

青玉案

词牌名。因汉张衡“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而得名。又名《西湖路》、《横塘路》等。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另有叠韵、添字、摊破句法等变体。又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入中吕宫引子,字句格律与词牌同。北曲入小石角只曲和平调只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上阕同。参见“常用词谱”类。

☚ 谢池春   小桃红 ☛

青玉案

青玉案


上下阕第五句亦可不用韵。
☚ 谢池春   千秋岁 ☛
青玉案

青玉案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谢师恩》。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本此。《词律》卷一○列史达祖所作。《词谱》卷一五以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词谱》列别体多达十二种,其中苏轼、毛滂、史达祖与贺词相近,馀则或添字、或叠韵、或作摊破句法。又此调下片次句,例作拗句。

☚ 青山远   青杏儿 ☛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作于晚年隐居苏州时,作者当时在横塘附近筑了“企鸿居”,室名得自曹植《洛神赋》,此词亦多用曹赋中语(“凌波”、“芳尘”、“蘅皋”)。曹赋历来被认为是为“感甄”而作,而贺铸所企之“鸿”,则应是理想“美人”的代称。此词乃藉美人香草之辞,关合所志不遂,孤寂自守的情怀,所谓深得楚骚遗韵者(缪钺、沈祖棻皆主此说)。
 起三句用曹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谓理想的美人可望不可即,她不到横塘这边来,自己只能目送她远去。显然这不是纪实,而纯属造境。“锦瑟年华”四句用《锦瑟》诗意,想象这美人儿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神仙洞府,“只有春知处”就是无人知其处的委婉说法。显然这也不是纪实,而有志趣高洁、盛年不偶之托喻。
 过片“碧云冉冉”二句,承前“凌波不过”句,谓美人期不来,遂有感伤之作。“碧云”出江淹《杂体诗》,“彩笔”亦用江淹梦得郭璞彩笔事。以上“凌波”、“芳尘”、“锦瑟”、“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碧云”、“蘅皋”、“彩笔”多用藻绘绮丽之辞,正所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列传》),正所谓“幽洁如屈宋”也。
 然而使这首词享誉词林的,还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问带起的三喻,即所谓“博喻”,其穷形尽相,自胜于单一的比喻。这组喻象各有所司,共同赋予抽象的闲愁以具体形象——“一川烟草”状愁绪之多,“满城风絮”状愁思之乱,“梅子黄时雨”状愁之绵绵不断,各拟一端,创意独到。三句所写,又不止是喻象,合起来又是一幅江南春末夏初典型的景色。盖作者寓居苏州,对江南景物有极细的观察,故信手拈来,遂成妙谛。因而三句既得对“试问”一句的回答,又象是撇开此问而以景结,有意无意,其味益厚。
 此词一出,时人皆服其工,作者因此得了个“贺梅子”的雅号。黄庭坚寄诗曰:“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是说秦观死后,贺铸无敌。“断肠句”即以此词“彩笔新题断肠句”来代称全词。

古诗词《青玉案》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在清初著名词人中,顾贞观是个“变而谋新”的杰出者。他敢于不落宋人窠臼的勇气,只要从其坚决反对朱彝尊的词学主张中即可见出。是对顾贞观的评价上,向来有一种偏见,即既赞赏他为营救吴兆骞而泣血奔波,却又讥刺他早早出仕,“沾微禄,为愧于祖父”。其实,这是疏于考证而复又苛至严刻的论评,从而也影响到其词的探索。鉴赏文不宜排比史实,仅为有助于理解本词的情思略述几句。顾贞观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甲申之变和乙酉之难时,只是九、十岁的孩童,当然不可能如其父祖“一门高尚”,或象他从叔父顾柄的慷慨赴义。至于他康熙初以未及三十岁之年就入京师投靠大学士魏裔介,得以“超擢秘书院典籍”,以及康熙十五年再次入京,馆权相明珠家,全是为“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金缕曲》语),目的在于营救吴汉槎。所以一当吴兆骞和纳兰性德先后在二年内去世后,顾贞观也就返归无锡,读书著述于“积书岩”三十年以终老。史实证明,顾氏绝非热衷于利禄之人,他内心的悲凉与其高蹈不出的兄长顾景文是一样的,尽管出处行迹有所不同。理解这一点,就能把握这首《青玉案》以及后面的《夜行船·郁孤台》等的词心和词境。

《青玉案》作时甚早,大抵是顺治之末康熙初元之际,顾贞观去湖北楚黄官署探望其姊顾贞立时的作品。那是一个战事未了、烽火犹在而疮痍遍吴楚的年代。词的上片即写触目所见,残水剩山引起的伤感。顾贞观说,展眼望去,那是一帧天然的山水画面打开在前,犹如五代大画家荆浩、关仝的手笔。“谁打稿、斜阳下”句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巧的赞美,是笔势一扬一抑的扬起。紧接一句说:“历历水残山剩也”,则陡然一抑。偌好河山历经兵火,变得残破一片,到处惨不忍睹。显然,前面的一扬正是为加强这一抑的份量,故“历历”句七字深沉悲慨而峭拔冷峻。历历,分明可数。“乱鸦千点”三句,是残山剩水的描述和补足。乱鸦成群飞落,鸿雁失群孤鸣,既比拟饥馑、离乱的民众,又从氛围上构成荒寒的冷色调。上片末句“中有渔樵话”,则从时空的广阔度上暗示这山水所以残破的历史过程。渔夫樵子是冷眼熟睹的历史见证人,他们的“话”无疑包含着几多兴亡盛衰的史实。顾贞观虽未明点这“话”的具体内容,可是易代之悲,家国破亡的痛楚,是触摸可知的。上片从自然之美和社会动乱破坏了这大自然山水美境的观照关系中,透出了特定时代的一种沉思,情郁浓而理透彻,但人们不觉其说理的质直,一切均在形象中。

下片就比较好理解了,顺着“渔樵话”的兴亡感,词人自称“我亦悲秋者”,伤心人别有怀抱,所以有泪盈把,挥泪平原蔓草间。要点在“自古有情终不化”,与上片“历历水残”句一样,是《青玉案》词牌中独立承转的关捩句式。“情终不化”,是类似精卫衔石、苌弘化碧那样的贞固不变之心的外现。词人的心迹已尽在此句中,一切又尽在不言中。末三句是“情终不化”的形象性描述: 青娥(年轻女子,早夭)坟上的青青草,野火固烧不尽,而且只会“烧出鸳鸯瓦”。鸳鸯瓦,温庭筠诗句有“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是怨情不化的象征物。词以这意象作结,一种凝结心头的怨苦被表现得极凄厉极悸动,也极具凄艳之美感。

顾贞观词似平直而实折褶多层,曲深意厚,在溜亮的句式中见顿挫,本词可称是出色的一例。


古典文学作品《青玉案》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且送、芳尘去〔2〕。锦瑟华年谁与度?〔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4〕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5〕试问闲愁都几许?〔6〕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7〕
 
 〔1〕《青玉案》词调,调名出自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案,同“碗”。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五仄韵。本篇是贺铸婉约词的代表作。周紫芝《竹坡诗话》说:“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苏轼、黄庭坚、周紫芝、张元幹等有步韵和作。黄庭坚曾亲手抄录这首词放在案头吟咏,并写小诗评赞说:“解道当年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贺铸(公元1062~1125),字方回,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于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十七岁起任殿直武弁、辗转任低级武官二十余年。四十岁时经苏轼等举荐,改文职,先后通判泗州、太平州。晚年归隐苏州、常州,自号庆湖遗老。其词题材丰富,兼有豪放、婉约二派风格。有《东山词》,存词二百八十余首。
 〔2〕“凌波”二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芳尘。”凌波,形容女子行步轻盈;芳尘,形容女子行步扬起的飞尘。这里都借指美女。横塘,在苏州胥门外九里,作者在这里有别墅。二句写所相思的女子不来横塘而远去。
 〔3〕锦瑟华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本义是精美的琴瑟,这里借指青春的美好年华。
 〔4〕“月桥”三句:形似弯月的桥,开鲜花的庭院,雕着连琐花纹的窗,朱红色的门,只有春风知道她这住所。
 〔5〕“碧云”二句:碧云,碧空的云,一作“飞云”。蘅,一种香草。皋,水边高地。彩笔,《南史·江淹传》说江淹得五色笔,写诗多美句,后梦中郭璞来讨还此笔,再无美句。后人以彩笔喻指出众的写作才能。二句意为蓝天白云缓缓流动,长满香草的水边笼罩着暮色,我用彩笔写出这令人断肠的诗句。
 〔6〕都几许:共有多少。
 〔7〕“一川”三句:一川,整个平川。烟草,蔓草无边无尽为烟雾笼罩。风絮,随风飞舞的柳絮。梅子黄时雨,又称黄梅雨,江南四五月间阴雨连绵,其时是梅子黄熟季节,俗称梅雨或黄梅雨。三句都形容愁苦之多。
 
 本篇抒写相思和闲愁。上片写美人远去、又无寻处的相思情;下片写由相思而生愁,云天邈远,迟暮断肠,愁思绵长。内容虽无深意,而艺术相当精美。词中多用比兴,意韵深长。“愁”本是抽象的感情活动,作者把它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结尾使用博喻手法,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雨三种事物,以叠加的意象,化虚为实,构成十分醒目而强烈的印象,使读者产生一连串跳跃式的联想,通过思维活动而渐渐品出其中蕴涵的韵味。

古典文学作品《青玉案》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元夕〔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3〕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4〕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6〕

 
 〔1〕本篇是作者长期被闲置乡居时期的作品。题作“元夕”,当是元宵灯夜有所感触,借咏元宵而抒怀。(《青玉案》词调介绍,见贺铸词)
 〔2〕花千树:形容花灯多,如千树花开。星如雨:形容花灯多,如繁星下落。
 〔3〕“宝马”句:名贵的马拉着华丽的车驶过,香气散满道路。
 〔4〕风箫:排箫。玉壶:喻月。鱼龙舞:指鱼灯、龙灯舞。
 〔5〕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戴的头饰。蛾儿,又称闹蛾儿,一种蛾形的绢花。雪柳,用丝绸或纸拈的柳条儿。黄金缕,加上金线撚丝制的绢花。这里形容妇女头上的花枝招展。暗香:林逋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用以称梅花,这里借指美人。
 〔6〕阑珊:零落。
 
 本篇借咏元宵灯夜寄托自甘幽独的超俗理想。上片铺叙元夕火树银花、繁华绚丽的闹市歌舞欢乐景象。下片写美女如云,花枝招展,在人群里寻来寻去,寻不到意中人;忽然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零落、寂寞冷清的地方。前面的繁丽竞艳的铺叙和伊人清高孤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政治失意,却自甘寂寞、不改其志的节操。梁启超《艺蘅馆词选》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个形象突出的是思想境界,因而具有较广泛的象征意义。这首词词藻绚丽,笔调婉媚,意境优美,是辛词中带有婉约风韵的作品。《远志斋词衷》说:“稼轩词,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后村诗话》又说:“其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都在说明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山水名胜诗之《青玉案》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①,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②?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③,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④。
 

【题解】
 横塘在苏州城西南横塘镇。古为苏州城西水路要津,古驿亭在胥口、枫江交汇处。胥江经横塘桥折东北入胥门运河,北出彩云桥接枫桥塘,原有亭曰“横塘古渡”。作者退居苏州,筑别墅于横塘,常扁舟往来。此词虽未直接描绘横塘的山水,但意境优美,为一时绝唱。人因之称作者为“贺梅子”。横塘镇后现有“梅子桥”。
 【作者】
 贺铸,北宋词人,生平见前《秦淮夜泊》诗。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②锦瑟华年:美好的年华。语出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③蘅皋:长满杜蘅等香草的水边高地。④“一川”三句以三种画面叠印,以喻愁苦之情。

历代诗词精品之《青玉案》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辛弃疾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夜今称元宵,古称元夕,又称上元灯节,是传统的喜庆节日。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种热闹场面,到近代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金瓶梅》十五回写佳人笑赏玩灯楼,伏定楼窗观看,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诸门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什么荷花灯、芙蓉灯、绣球灯、秀才灯、媳妇灯、刘海灯、骆驼灯、青狮灯……光名目都数不过来。辛弃疾这首“元夕”词从篇首到“笑语盈盈暗香去”大半篇幅,亦写灯节的热闹场面,画出了一幅社会风俗画。首句即写火树银花般的灯采,暗用了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意,充满春的气息。“更吹落,星如雨”写节日夜晚的焰火,五彩缤纷,如天雨流星。然后写香车宝马即游众,写凤箫鼓吹即声乐,写民间艺人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词中运用了放、吹、落、动、转、舞等一系动词,及宝、雕、香、玉、花、星、凤等一系列美的名物,展示出灯节繁华热闹,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武林旧事》载“元夕节物、妇女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等首饰服饰,李易安的回忆是:“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永遇乐》),可见元夕不但不禁宵行,连闺门也可放风暂得自由了,这些如花似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上楼头的妇女,也构成节日的动人景观。
 然而此词为历代推重,并不在它善于描绘节日景观及风俗图画,而在于词人在这样的背景上杜撰了一个小小情事,却开出了一番深邃的境界。在看热闹赏花灯的人众中,有人在苦苦寻觅一个对象。游女如云,皆非其思所存。正说踏破铁鞋无觅处,不料偶尔回头,惊喜的发现那人并不在拥挤的场合,却站在灯火稀疏冷落的地方,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情事的妙处在于超越情事的本身,具有象征意蕴。写的是异性间的执着追求,然而引譬连类,让人想到的远为宽泛,比如学问上的苦苦追求,在想不到的时间场合突来灵感,找到答案,就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举此词道,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珠)即特行独立,有所立志;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即艰苦求索,须专心致志;三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成功的喜悦,往往不期然而然。境界之妙,正在于作者未必然,而读者不必不然。

古代爱情诗词《》青玉案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 水村烟市, 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
 别后远忆,孤独与羁愁的情怀更令人难以摆脱,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致,写旅况凄迷离家的苦楚,婉恻动人。
 开笔援引《诗经·齐风·鸡鸣》诗意,诗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夫妻在拂晓闻鸡鸣时的恋恋不舍的绵绵情话,超越时空历代流传。这里词人仅取鸡鸣离别一意抒写自己的离怀,更显悲切。“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鸡鸣声催人踏上旅途,词意埋怨“邻鸡”无情,不管即将离别的人离怀愁苦;借鸡鸣起兴,以鸡鸣的客观意象表达离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主体感受。“又还是”句,是离人的不愿离别而不得不离开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的投影,终于鸡鸣声催走了他,一声鸡鸣,却引起万缕情思,匆匆离别,使旅途行客的心境时刻难以平静。随着离程越来越远,词人一层深入一层地抒写离人细微的心态的变化。“回首高城音信阻”,是踏上旅程后所触动的离情,已经不见高城了,音讯阻隔,开始了飘零游子的生涯。这“音信阻”三字,是全篇抒写“离怀苦”的词眼。因为无法传递息讯,愈行愈远,唯有内心深深的远念。“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沿途的清冷气氛,更加渲染“离怀苦”的凄清。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名句,词中浓化为“霜桥月馆”四字,作为对旅途住宿地的点染。“霜桥月馆”写的是夜色临至拂晓时早行的情景,“水村烟市”又是旅程的继续,从晓月低照下的馆舍出发,踏着“板桥霜”继续前行,天亮了,经过“水村”、“烟市”,沿途的村镇、市集,以“水”、“烟”的意象形容“村”、“市”,增添了途中的清冷、迷濛的情调,与“霜”、“月”的画面配合,把“离怀苦”的内心感情表现得更加强烈。紧接着以“总是思君处”收结,无论他住宿在什么地方,无论他走向何处,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家中的亲人。而且走得越远,思家之情越浓。词的下片,词人又把这种刻骨的情思的描写推深一层,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音信阻”之后的心境。首先词人所选择的一个细节是追写临别时的情景,“裛残别袖燕支雨”,“燕支”即“胭脂”,“燕支雨”指“胭脂泪”,以这一意象形容分手时亲人悲切的眼泪。现在,离别时亲人沾湿在双袖上的泪渍已成残迹,但看到这斑斑泪痕,又勾起了万千思绪,“谩留得,愁千缕”句,极写对空留下如丝千缕的愁思,心乱如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临别时泪湿袖襟的追忆,无法在沉思中抹掉,愁思更浓,又激发起急切要与亲人通讯息的企望,于是又进一层揭示内心的思绪,“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由于“音讯阻”,他又把心中微弱的希望寄托于天上的鸿雁,借鸿寄怀。“倩”即“请”,急盼归鸿为他带去思念的情思,但鸿雁一飞而过,思家的感情在对飞鸿的寄托中又进一步深化。结句笔致更为绵丽委婉,“倚栏无语,独立长天暮。”词人重叠浮现的万千思绪,在这独特的氛围中越来越无法摆脱,在那长天暮色之中,对苍茫而独立,倚栏无语沉思,苦于“音信阻”而无法传递离情别意,对“离怀苦”的层层渲染,融化于暮色苍茫的广漠长天的无语苦思之中,词意显得深邃曲折,那浓重的思念,深深的情意,只能托之于茫茫暮色,浩渺长空,凄音悠然。
 一首旅途寄内的词作,写得如此回肠九曲,不失为感人之作。

哲理诗《青玉案》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乾道六年,辛弃疾由建康府通判调任临安做司农寺主簿京官。第二年,词人观看了当时金迷纸醉的元宵盛况,有感而发,写了这首《青玉案》。
 这首词描写了京城满城花灯、满街游人、通宵歌舞的喧闹景象,表现了作者不肯随波逐流,附炎趋势的孤高性格。
 词的上半阕写元宵灯节盛况,含蓄地讽刺封建统治者偏安一方的穷奢极欲。开篇以“东风”起句,衬托出帝都气象。描写元夕,始终突出节日灯火。以花千树、星如雨、玉壶、鱼龙等,渲染出“夜市千灯照碧云”的光耀眩目、热闹非凡的景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唐人苏味道有《观灯》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星如雨:腾空的焰火犹如无数星星从天空飞落闪动。庾信《灯赋》有句:“风起则流星如雨。”宝马雕车:指豪门贵族装饰华美的车马。这句是说,有钱人家的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满街香气四溢。凤箫:箫的美称。相传箫史和弄玉这对善于吹箫的夫妻曾经住在凤台。又说用竹管制作的排箫长短参差,形状很像凤凰翅膀,故之。玉壶、鱼龙:泛指不同形状的灯。《武林旧事·元夕》载:“(元夕之灯)福州所进,则纯如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隋朝薛道衡有诗道:“竞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在这里,灯火、人流、车马、箫乐构成元夕盛况。在词人笔下,这是南宋京都的假繁荣,是词人对统治者“直把杭州作汴州”尽情游乐的莫大讽刺。
 词的上半阕极尽铺垫渲染,下半阕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本意。娥儿、雪柳:当时元宵妇女的头饰。黄金缕:指灯下柳条。唐李商隐《谑柳》诗云:“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盈盈:脉脉含情的姿态。暗香:本指梅花,这里指美人香。这两句是说,观灯的女人们打扮得很漂亮,有说有笑地走了过去, 留下一缕缕幽香。
 下面词人笔锋陡然一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度即无数次,形容作者寻寻觅觅,寻他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精神之专注。专看这一句,似乎寻找的希望很渺茫,但作者用“蓦然”一转,顿时出现转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阑珊指稀少冷落,这样就与前面“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热闹景象作了鲜明的对比。词人从前后迥然不同的对比中,充分地歌颂了“那人”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格。这种人格也正是词人不遂波逐流、不慕荣华富贵的生动写照。这里不仅寄托了词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生活的不满,也饱含着他怀念故都、报国无门、自甘寂寞的复杂感情。难怪梁启超称赞这首词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首词收尾的名句,现在常常用来形容钻研学问和研究问题最后获释达到的某种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境界。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体验永远属于那些孜孜以求的人。

古诗词《青玉案》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天然一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这是一首登临抒感之作。

“天然一㡧荆关画”,起句直抒登临之感。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以艺术家的眼光经细心观察捕捉到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色后所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一㡧,一幅,㡧,同帧。荆关,指后梁时河南荆浩和长安关仝。荆浩善山水,关仝从浩学,有出蓝之誉,因而后世论画者多以荆关并称。“画”冠以“荆关”,正与诗人登临所见山水风景相契合。然而这又非荆、关的画笔所能到,它是只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最真、最善、最美的画面。诗人被这美的画面吸引住了,急于要知道这是出自谁的手笔,因而接着以问句出之:“谁打稿,斜阳下?”“斜阳”点明时间,说明作者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登临的,那么诗人所见之“荆关画”,无疑是一幅“夕阳山水图”,“画”中所有的山水风物也无疑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从而形成一种苍茫悲凉的意境。接着,诗人便具体为我们构画出“荆关画”的具体内容。“历历水残山剩也”一句先总写一笔。诗人化用杜甫“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之诗句,写兵燹之余江山残破的情景。“水”而曰“残”,“山”而曰“剩”,极写战争的破坏性之大,流露出诗人对战争的憎厌之情,为下面写因登临所引起的兴亡之恨与身世之感交织在一起的愁情先伏一笔,且拈出“山”“水”二字,又与“荆关”之善画山水相吻合。“乱鸦千点,落鸿孤咽”,这二句具体写“水残山剩”的景象。只见在夕阳照耀下,归鸦千点,满天乱飞,一只孤独的落雁正在凄凉地哀鸣。“乱鸦”一句承“山”,是诗人仰望所见,写其高;“落鸿”一句承“水”,写诗人俯视所闻,写其远。正因为高,那满天乱飞的乌鸦就难以看清楚,只看见千万个黑点在夕阳下明灭飘荡;正因为远,所以诗人只能凭听觉判定哀鸣鸿雁的孤。这“乱鸦千点”虽是从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化来,但继承中有创新,意境浑成,有出蓝之妙。“中有渔樵话”一句则上承“水残山剩”,把上文所写之景的寓意点明。这一句由于是在眼前景物中引发出来的,因而不流于抽象,形象颇为饱满,这些形象足以引起我们对历代政治风云变幻的联想与思考,并可听到作者所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感慨,使我们也深受感染。整个上片,写景,宛然是一幅深秋夕阳山水画,形象鲜明,立体感强;写情,哀婉悲切,意在言外。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过片由上片写景转入抒情,直抒登临之感,点明主旨,以承上启下。上片写登临所见,已暗含悲秋之意,至此水到渠成,不妨直接点破。自古以来登临者无不悲秋,我当然亦不例外,这是从自身的悲秋意结中宕开一笔,泛写此悲此哀自古而然,自己与古人相同。紧接着又逼进一层,收拢到自身,强调自己与古人有别,更为伤感。四顾萧条的秋天,颇易引起人的悲凄之感。楚宋玉《九辩》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即使是汉武帝这样的雄主,面对秋风,也情不自禁地唱出了“欢乐极兮哀情多”(《秋风辞》)的悲歌。然悲愁的具体内涵会因人而异。那么,有“尔许雄心”不得实现的诗人,每每登临之际,则不免“百感茫茫交集”,以至“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夜行船·郁孤台》)。壮志莫酬,牢骚满腹,面对秋山秋水,自然触目伤怀,感慨万千,哀情倍增。诗人的悲秋,实际上是包含着兴亡之感与身世之感交织在一起的悲愁,这悲愁自然比一般登临悲秋者的悲愁在程度上更深一层,以至于“向蔓草平原泪盈把”了。诗人接着写此悲愁的深广与永恒。诗人先拎出“自古有情终不化”,然后用“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进行具体渲染。青娥,指妙龄少女。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云:“青娥羞艳,素女惭光。”鸳鸯瓦是瓦之成偶者的通称。《三国志·魏书》云:“文帝梦两瓦落地为鸳鸯。”这三句,化用唐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唐温庭筠“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懊恼曲》)

诗句,以“青娥”自喻,说明自己此“情”此“悲”也会“终不化”,这就更见其悲愁之无穷无尽,从而更加深化了全词的主题。


古诗文《青玉案》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宋]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本篇选自贺铸《东山词》。贺铸改“青玉案”为“横塘路”,今仍旧。词的内容是对偶然相遇者的思慕。②凌波,形容妇女步履轻美。横塘,在苏州附近,是个经贯南北的大塘。那里有贺铸的别墅。③芳尘,行迹。“尘”,迹。④锦瑟华年,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句本此。⑤蘅皋,生有香草的水边。⑥都,总。
 
 〔分析〕
 作者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此词当是其时其地所作。它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发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上片,情之间阻;下片,愁之纷乱。上是宾;下是主。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凌波微步,不过横塘,是其人没有来;面对芳尘,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但”,犹言仅、只。她没有来,已不能去,则极目远望,只能从所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想像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态而已。
 “锦瑟”一句提问,直用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问她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亦即悬揣其无人共度之意。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暗关合到自己的遭际。
 “月桥”两句,是想像中其人的住处。“只有”句是说其地无人知,自然也就更无人到。“月桥花院”写环境之幽美,“琐窗朱户”写房室之富丽,由外及内,而结以“只有春知处”,就从绚烂繁华的时间和空间里,显示出其人的寂寞来。这三句,共有两层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独处,虚度华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怜惜;其二,深闺邃远,除了一年一年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这也完全与词人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重的情况相吻合。
 过片“飞云冉冉”,是实写当前景色,同时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补足首句“凌波不过”之意。“蘅皋暮”,是说在生长着杜蘅这种香草的泽边,徘徊已久,暮色已临,也是实写,同时又暗用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臬,秣骊乎芝田”。曹植就是中途在那儿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这就补充了词中没有写出的第一次和其人见面的情节。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彩笔”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见而来。由于此情难遣,故虽才情富艳,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梦中所传的彩笔,而所能题的,也不过是令人伤感的诗句罢了。提起笔来,惟有断肠之句,都是由万种闲愁而起,所以紧接着就描写闲愁。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然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突出主旨,结束全篇。
 这首词当时非常出名。黄庭坚寄作者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秦观《好事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诗作于秦观死后,意思是说,当今词手,就只有他了。而结尾三句,尤其为人传诵,以致作者被称为“贺梅子”(见周紫芝《竹坡诗话》)。
 结尾之好,历来批评家多有论及,现加以概括,列举如下:
 首先,它们是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感情,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它的感染。本是言情,而作者却借景抒情,而所写之景,又极其鲜明而且多样化,使人觉得此愁简直充塞天地,无所不在。沈谦《填词杂说》所云:“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正是此意。
 其次,这些比喻都不沿袭前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所谓新奇,即富于创造性。所谓兴中有比,即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因为三者都属于暮春和初夏,即“春去也”的光景,对于词人的晚境欠佳,是有其象征性的。
 其三,如罗大经所略举,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个比譬,本词却连设三喻;而且这三个比譬,又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复合的景色。草是烟雾中的草,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的烟草。(一川即满川,川在这里是平原之意,即杜甫《乐游园歌》中“秦川对酒平如掌”之川。)絮是在空中飞动的絮,而且是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花絮。雨是梅子黄时下个不停的、如雾如烟的雨。(《潘子真诗话》尝举寇准“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之句,以为是贺词所本。)这都是它们跨越了前人同类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评为“真绝唱”。
 顺便提到,像以多种事物比譬一件事物这样的夸张手法,虽在文人词中少见,写得像本词这样新奇的更是不多,但这却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如《铙歌》中汉代民间诗人所写的《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又敦煌卷子中唐代民间词人所写的《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前者以高山变平、江水变干、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地合并等五种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后者以青山烂坏、秤锤浮水、黄河干枯、参辰昼见、北斗南回、三更见日等六种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比譬爱情之不可能“绝”和“休”,其联想之丰富,比拟之奇特,感情之深沉,风格之浑厚、纯朴、刚健,又把贺铸这三句比下去了。虽然这三句更其工巧,而且仍不失为佳作。
 其四,这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譬,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本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就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片。先著《词洁》评本词为“工妙之至,无迹可寻”,正是指的这种地方。
 作者大概是在横塘附近曾经偶然见到过那么一位女子,既不知其住址,也无缘与之相识,甚至也没有一定想要和她相识,但在她身上,却寄托一些遐想、一些美人迟暮的悲哀。《蓼园词选》说此词下片“言幽居肠断,不尽穷愁,惟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共此旦晚,无非写其境之郁勃岑寂耳”。这一见解是符合词意的。所以,它虽写了相思,却并非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评说〕
 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先著《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刘熙载《艺概》:“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专赏此句误矣。且此句原本寇莱公‘梅子黄时雨如雾’诗句,然则何不目莱公为‘寇梅子’耶?”

《青玉案》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青玉案》

 词。辛弃疾作。题目是“元夕”。上片描绘元宵节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灯火万千各异,车水马龙,箫鼓喧天;下片描述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盛妆游女笑语而去,自己要寻找的人却遍觅不见,忽然回头一看,她却在灯火稀少处。梁启超说: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丙卷引)词中以伊人自甘寂寞,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自比。全篇采用反衬手法,极力铺叙场景的繁闹,结尾突然一转,反衬伊人的不同凡俗。
青玉案

青玉案

词牌名。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一年春。双调。《钦定词谱》:“青玉案,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清舒梦兰《白香词谱》该词题考:“按‘案’同椀,盛酒具也。唐人诗多引用之。本调调名即取以创始焉。”始见于苏轼《东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12句67字。除上下片第四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五句不押韵的。常用格体为:
平仄平平仄(韵),仄仄(逗)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韵),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韵)。

☚ 感皇恩   小桃红 ☛

青玉案

青玉案

黄大临


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山谷晚年遭贬,大临送弟别有一番心境。上片写别情,“弟兄华发”、“异日同归”,表明不管山高水远,兄弟之情隔不断。感情之温暖、厚重与真挚,表现了兄长拳拳之心。下片写别宴,最后想到弟弟路途上的奔波劳碌、孤独寂寞,“听尽空阶雨”设身处地,倍感伤神,直见手足情深。
☚ 减字木兰花   念奴娇 ☛

青玉案

青玉案

黄庭坚


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这是黄庭坚到宜州贬所次韵元明兄的词作,表现了词人思归不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并为元明的即将到来而深感欣慰。上片写鸿归以反衬已之不得归。宜州蛮荒之地,云也飞不过去,而杜鹃声声催归,更添愁绪。下片用掉转之笔,表示日以饮酒优游为事,并喜元明之将至。
☚ 南歌子   望江东 ☛

青玉案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铸居苏州见一美人而生痴情:追随、目送、呆立,倾慕之态毕肖。由痴望生遐想:生活在“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美人与谁同住呢?岂料美人已去,怅然若失,呆立至晚,暮霭渐生,只好彩笔蘸情,题下断肠诗句再表痴情。情有多少无法形容,以极俗极多物作比,一问三叠。景色如画,含意不尽,真千古绝唱。无怪人称“贺梅子”。
☚ 踏莎行   六州歌头 ☛

青玉案

青玉案

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 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本词作者惠洪虽皈依拂门,可仍然保持一种世俗的心境。本词就主题而言,可谓老生常谈,即离别惜别,选择的意象也不新鲜,无非“烟柳长亭”、“旅舍”、“孤枕”,但由于词人能贯注真情于其中,故读后仍能动人肝肠,其情韵如“潇潇雨”延绵不绝。
☚ 鹊桥仙   贺新郎 ☛

青玉案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该词先以明快笔调渲染了一派热烈的节日气氛,至结尾四句,突起急度转折,点出爱情主题。“千百度”与“蓦然”之间,观之极富戏剧性,思之极富哲理性,可谓神妙之笔。全词在经过充分排比渲染之后,于结尾出奇制胜,余味无穷。
☚ 祝英台近   清平乐 ☛

青玉案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首游子词,写孑然一身漂零他乡的寂寞与思恋家人的苦闷。词以“衣服”和“针线”作关目,采用自描手法,上下呼应,结构自然天成,如出水芙蓉。且又与此平淡的描述中突现景物,使之情景相生、相衬,更见出游子孤寂沉痛的情态。清贺裳曾称赞“落日”四句是“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皱水轩词筌》)
☚ 清平乐   眼儿媚 ☛

青玉案

参见[张衡愁]。皮日休《酬鲁望见迎绿罽次韵》:“酬赠既无青玉案,纤华犹欠赤霜袍。”


青玉案qīng yù àn

古时贵重的食器。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青玉案

青玉案qīnɡyù’àn

━┃┃ 泛指古诗。唐·杜甫《又示宗武》诗:“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仇兆鳌注:“青玉案,谓古诗。”宋·叶适《怀远堂》诗:“句中青玉案,壁上乌丝行。”

☚ 诗锦   青琅编 ☛

青玉案

❶泛指精美的承托杯筷的盘子。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❷比喻佳美的诗作。唐杜甫《又示宗武》诗: “试吟青玉案, 莫羡紫罗囊。 ”
●汉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段: 通 “缎” 。案: 承杯筷之盘。倚: 同 “猗” 。诗写用青玉案,酬谢美女馈赠之情。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家具部 > 坐卧具 > 青玉案
青玉案  qīngyù'àn

指珍貴的食案。《文選·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青玉案【同义】总目录


青玉案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青玉案

词牌名。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一年春》。双调。《钦定词谱》:“《青玉案》,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清·舒梦兰《白香词谱》该词题考:“按‘案’同碗,盛酒具也。唐人诗多引用之。本调调名即取以创始焉。”始见于苏轼《东坡词》。
全词上下两片,共十二句六十七字。除上下片第四句外,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亦有上下片第五句不押韵的。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仄 (逗) 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平仄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 (韵)。

☚ 如梦令   天仙子 ☛

《青玉案》qing yu an

Green Jade Table→贺铸 (He Zh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