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岩茗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岩茗翠Qingyan mingcui条形炒青绿茶之一。产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庸县境内的青岩山和三岔一带, 是1978年在恢复和发展传统贡茶 “天崇毛尖” 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一种新产品。天崇毛尖早在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就名列贡茶之一。1979年曾以“大庸毛尖”的名称恢复生产。1982年7月正式改名为“青岩茗翠”。品质特点是: 条索肥硕浑圆稍曲, 色泽翠绿, 清香馥郁持久。青岩茗翠分一、二两个等。一等在4月上旬采摘, 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二等在4月中、下旬采摘, 标准是一芽二叶初展。初制过程分摊放、杀青、清风、初揉、初干、清风、复揉、复干、做形、摊放、烘焙、拣剔等12道工序。具体方法是: 将400克左右的鲜叶, 投入120℃的锅里炒。出锅后, 经清风、初揉, 即可进行初干。初干、复干、做形都是在同一口锅里进行, 温度掌握要有利于做形, 不能过高过低, 手势要作相应变换, 以便在炒干中不断做形, 在做形中不断炒干。炒到八、九成干时,芽叶成形、白毫显露、香气悦鼻即出锅摊放。而后再转入烘焙至足干, 经拣剔、去末后包装。 青岩茗翠 青岩茗翠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武陵源高山峻岭之中。“云雾山中好出茶”。张家界山高林茂,气候温和湿润,气温低,温差小,湿度大,使茶叶柔嫩; 雾深云重,少淫雨,又使茶叶质纯味正。采摘时讲究采小采早,且一定要一茶一叶,最细最嫩。炒焙时要节制锅温,抓、焙、搓、翻,全靠手上功夫。经精心制作出来的茶叶,大小匀整,条索蜷曲,而且锋毫无损,色泽绿润。青岩茗翠的品尝方法也别具一格。沏茶时最好先倒半杯开水,不加杯盖,茶叶刹时舒展如剪,翠似新叶。稍后,再加二遍水,在清亮黄绿的荷液中,似有簇簇茶花茵茵攒动,品之,滋味醇厚,清香爽神,沁人心脾。 ☚ 杜仲 岩耳 ☛ 青岩茗翠 青岩茗翠地方名茶。产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青岩山而驰名中外,故名。青岩茗翠茶场,在海拔450米和900米之间,山高林茂,云深雾重,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极适宜茶树的生长,至今保存有百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叶大肥厚,品质优良。故当地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茗翠茶制作工艺源于明代天启年年间 (1621—1627) 大悲庵僧人朱如僧制作“天崇毛尖” 的传统技法,并结合现代先进制茶技术,以园内所产优质清明至谷雨间采摘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新鲜翠嫩茶叶精制而成。制作工艺分杀青、初揉、复炒、初烘、整形、摊晾、干燥等八道工序。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浑圆较曲,银毫满披,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嫩绿明澈,叶底鲜活匀整,清香馥郁而持久,滋味鲜爽,醇和回甘。饮之香留舌底,回绕九肠。本品用皮纸包好,放置专装茶叶的木箱内密封保存; 或放在石灰缸保存,确保色鲜味美。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誉为 “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风景胜桂林,青岩茗翠飘四海”。 ☚ 青山银毫 茅坪毛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