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
本世纪30年代,在青岛设立的一家经过特殊批准的兼营物品交易与证券交易的机构。解放前的青岛金融市场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工商业畸形发展,导致了金融市场的萧条,证券买卖业务多数由青岛各农行委托上海、天津等地证券交易机构联合办理,在青岛市交易量不大。因此,青岛没有专营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只是青岛物品交易所的一个组成部分。
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于1934年11月开始营业,系股份有限公司,资本40万元。该所市场分为四部分:土产甲部即花生油部;土产乙部即花生仁部;棉纱部;证券部。其中的证券交易,在青岛市还只是刚开始,成交很少。
青岛为当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但在青岛市场上,日本人的取引所却有相当大的势力。在青岛这个中等城市,经营单种物品或证券的交易所,既不利于交易所的营业,也不足以与取引所对抗。因而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采取了多种物品经营的形式。虽然这种方式与当时的交易所法不符,但为了同日本的取引所争夺市场,青岛市政府、中央实业部和行政院还是给予特准。但限于青岛的经济条件,证券交易不发达,只能勉强维持。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即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