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史Qīngshǐ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姓氏英贤传》云: “(春秋)晋太史董狐之子受封青史之田,因氏焉。”郑樵将其归入“以官为氏”之例。

青史qīng shǐ

指史籍。古人用竹简记事,竹色青,故曰青史。唐彦谦《越城待旦》: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

青史

青史

即史书。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先用火烤干竹青的水分,如同出汗,这样容易书写,又不受虫蛀,叫做“汗青”。后因称史书为“汗青”或“青史”。

☚ 绝缨之会   仆射 ☛

青史qīng shǐ

古代用竹简记事,因而称史籍为青史。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青史qīngshǐ

史书。古代用青竹制成竹简记事,故称
 △ ~留名。

青史

古以竹简记事曰杀青,后因称史册,史籍为青史。《大戴礼·保傅》:“青史氏之记。”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十二《浩歌行》:“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功名在何处?”

青史qīng shǐ

古时著书在青竹简上,故以青史称史书:绿窗明月在,~古人空。(八九·1153)

青史qīnɡshǐ

史书。
青史留名。/他的英名永垂青史。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類别 > 青史
青史  qīngshǐ

史書之代稱。古人記史事於青簡,故稱。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俱啟丹册,並圖青史。”唐·杜甫《贈鄭十八賁》 詩:“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明·于謙《收麥》詩:“更有清名播青史。”

青史

古代用竹简书写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温庭筠《过陈琳墓》:“曾于~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史书

史书

史(史册;史策;史传;史乘;史牒;史编;史记;~学;~料;~话;~评;历史;国~;党~;家~;外~;正~;杂~;秘~;青史) 汗青 汗竹 汗简 编简 青编 青简 春秋 阳秋 金册 遐册 遐策 贞筍
史书的通称:阳秋
史书、书籍:竹素 竹帛(功垂~)
典册、史籍:玉牒
史籍、书册:汗竹
历史典籍,史书:史籍 丹青
各种史书:诸史
以词曲写成的史书:词史
私人著述的史书:野史 野乘 私史
野记史乘:记乘
贯通古今的史书:通史
篇幅巨大的史书:皇皇史册 煌煌史册
历法书:历(历书;~本;~册;历日;历头;元历;鸟历;通~;年~;黄历;皇历;台~;挂~;农~;玉~;瑶~) 通书 皇书 宪书百叶(百叶图)
一月一页的历书或挂历:月历
记有年月日的本子:日历 甲历 蓂历
不可更改、永不磨灭的史籍:不刊之史
(记载历史的书籍:史书)

☚ 记事书   谱牒 ☛

记录2

记录2

录(书~;箸~;附~) 载(载录)
记录下来的文字:笔录
钱物出入的记录:帐(帐本;记~;查~;烂~)
处理公文的记录:案(案卷;存~;有~可查)
记录要点的文字:记要 纪要
某人言论的记录:语录
分类汇辑的语录:语类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惇史
帝王的言行记录:起居录 起居注
随手做的记录:随记
历史记录:史册 编简 青汗 青简 青史 清史 记牒 记谍
翔实可靠的记录:实录 信史
零星的记录:散记
残存的珍贵文字记载:残圭断璧 残璋断玦 残珪断璧 断圭残璧 断圭碎璧 断珪残璧 断珪缺璧 断璧残圭 断璧残玑 断璧残璋 断璧碎玑 零圭断璧 零玑断璧
(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纪录)

另见:文字2

☚ 记录2   记载2 ☛
青史

306.青史(p3350.1)

释义作: “古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
按:释文判断失却中项,只有大前提,而无小前提,便直下判断。因而义有未明。当补出小前提: “炙青竹令汗,干而后涩,便于刻、写,使不滑,且防蠹,编简为籍。”则青史之命名由来乃为昭昭明矣。

☚ 灵魂   青羊宫 ☛

青史qīng shǐ

史书或历史。因古代在竹简上记事,故称。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字不泯。”

青史

藏文历史和宗教著作。喇嘛教噶举派僧人、译师桂·宣奴贝(1392—1481)著。共分十五品。成书于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间。原木刻版藏于羊八井, 并有英译本。主要叙述佛教传入吐蕃和各教派历史, 对噶举派的叙述、考订更为详尽。全书采用编年体例,纲目分明,取材丰富。为研究西藏佛教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青史

青史

藏文佛教史传。喇嘛教噶举派僧人、大译师桂·宣奴白(1392—1481)著。约成书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全书分十五品,主要叙述教法来源、赞普世系、前后弘期的佛教、新旧密乘、各教派历史等; 对噶举派传承的叙述,尤为详尽。采用编年体例,纲目分明,取材丰富,对各教派典籍资料兼蓄并收,态度公允,于历史纪年考证尤力。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原木刻版藏于羊八井。有英译本。

☚ 贤者喜乐瞻部洲明鉴   新红史 ☛
青史

青史

藏文佛教史传。喇嘛教噶举派僧人、大译师桂·宣奴白(1392—1481)著。约成书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全书分十五品,主要叙述教法来源、赞普世系、前后弘期的佛教、新旧密乘、各教派历史等; 对噶举派传承的叙述,尤为详尽。采用编年体例,纲目分明,取材丰富,对各教派典籍资料兼蓄并收,态度公允,于历史纪年考证尤力。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原木刻版藏于羊八井。有英译本。

☚ 贤者喜乐瞻部洲明鉴   新红史 ☛
青史

201 青史

藏族古代历史和宗教著作。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译师桂·熏努贝(1392—1481)著。成书于1476—1478年(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之间。全书共分十五品,书中运用大量的珍贵史料,比较清楚地勾画出西藏历代王朝、教法来源、前弘期与后弘期佛教、新旧密乘、法门来源等基本轮廓。全书采用编年体例、纲目分明,取材丰富,考释详尽。为研究西藏佛教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原版藏于羊八井红帽派主寺,清乾隆年间移归功德林。现有民族出版社铅印本,有汉文、英文译本。

☚ 西藏王统记   贤者喜宴 ☛
青史

青史

书名。明桂洛·宣奴贝 (1392—1481)撰。桂洛·宣奴贝又名管·熏奴贝,汉名童祥。为西藏佛教噶举派僧人,是著名译师。成书于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年),木刻原版藏于拉萨功德林寺。有汉文木刻本传世。1949~1953年由苏联藏学家罗列赫译为英文。书中记述藏族历代王统传承及978年以后佛教在西藏传播和各教派创建的历史。全书共分十五品,即:王统及前弘期;后弘期;密咒旧译期(宁玛派);新密法,道果及随行者 (指萨迦派); 阿底峡及其传承(噶当派);俄译师及其传承,中观、因明、弥勒诸学弘传;怛特罗教法发生期;玛尔巴大师所传塔布噶举期;郭扎巴与尼古期;时轮教法期;大手印期;希解派后期;觉宇派与喀热巴期;大悲观音法及金刚鬘期;雪域西藏圣法源流期。此书采用编年史的体例,详述了各教派的形成、发展和传承情况及名僧、寺院等。内容丰富,卷帙浩繁,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为藏族史学之名著。

☚ 西藏王统记   滇载记 ☛

青史qing shi

annals of history

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永垂~go down in(the annals of)history(as a hero)

青史

书名。全称《青史佛教教法源流》。通称为《青史》。藏族学者桂译师※熏努贝(1392—1481,一译廓诺·迅鲁伯)著。明成化十二年,(1476)成书。成化十七年(1481)在熏努贝去世当年,由大译师索南绛措鼓励恰巴万户长扎西达结任施主,在兑伦珠拉康缮写成制印版所需的手写蓝本,后由聂曲杰伦波正式雕版,存于羊八井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廓尔喀军侵入西藏,将此版损坏。后遂将书版由羊八井寺移存功德林寺,摄政达扎济仲仁波切将散损的书版集齐加以新刻,即拉萨功德林版。后安多甘丹曲果林又据此刻成安多版。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分为上下两册,重新排印。同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郭和卿汉译本。国外有英译本。本书分15章。熏努贝在帕竹第斯六世王查巴琼内执政时,被任命为第斯政权的上师。由是得以广泛研读乃东王宫、丹萨梯寺及泽当寺所藏大量古代珍贵文献,为写此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是一部宗教史。以叙述西藏各佛教教派源起及发展、教义特点及传承为主,其中以葛当派篇幅最多,几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内容最为详尽。全书从唐至元初,每个教派史均按时间顺序记其主要内容,中间扼要提及有关政治情况,以吐蕃史为最略,历史内容多穿插在各佛教教义论述之中。书中对各类事件及人物生平等的时间年代考定精当,为后世所遵循引用,五世达赖的《西藏王臣记》多以此书论点为据,且以此书所提之年代为准。嘉木样谢贝多吉还以此书所提各种历史年代撰成《佛教大事年表》,松巴堪布所撰《年表》亦多以此为据。使藏学年表学得以光大成为一独立学科。故国外藏学界将本书称作编年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