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霍集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霍集斯1710—1781乌什维吾尔族首领。原籍吐鲁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其父投靠准噶尔,将吐鲁番数千户维吾尔族迁居喀喇沙尔,寻又迁至乌什。父死,袭阿奇木伯克。乾隆二十年(1755),准噶尔达瓦齐在伊犁失败逃往南疆,被其擒获较付清军。大小和卓叛乱后,归附清朝。晋封嘉奖。参加平叛。晋封多罗贝勒加郡王品级。二十四年(1759)入觐,留居北京,隶蒙古正白旗。 霍集斯?—1787亦称 “霍集斯伯克”。清代乌什、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最大封建主。父阿济斯和卓为吐鲁番地方首领。兄阿卜都伯克和弟阿卜都里木均为阿克苏统治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军平准噶尔乱时, 父阿济斯投靠准噶尔,胁迫当地群众数千户徙喀喇沙尔(今焉耆),后转徙乌什。阿济斯死后,嗣为乌什“阿奇木伯克”,号图尔阿奇木伯克。后因助清擒获准噶尔首领达瓦齐, 并配合清军征讨大小和卓木有功, 被封为郡王。 霍集斯 霍集斯?—公元1781年吐鲁番维吾尔贵族,为当地首领阿斯呼济(有时又译为阿齐斯)之子,属白山派和卓系。其父深受准噶尔部信用,他因而被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任命为乌什的阿奇木伯克。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服从清朝的命令,设计擒捉投奔于他的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将他献给清营。奉命护送白山派大和卓博罗尼都返回天山以南,招抚维吾尔族,与博罗尼都建立关系。大和卓与小和卓霍集占背叛清朝,他曾一度动摇附和。清军征伐大、小和卓,大、小和卓兵败,退至乌什,他闭城不纳,再次归于清朝,想要设计擒捉大、小和卓,没有成功。奉命从乌什救援和阗的鄂对,击退小和卓的进攻,被任为和阗的阿奇木伯克。随军追击大、小和卓,至葱岭(帕半尔高原)的险要伊西洱库尔。小和卓率众据山守险,他与鄂对手执大 ☚ 霍集占 额色尹 ☛ 霍集斯?—1781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阿济斯和卓子。父死,嗣位,称图尔璊(吐鲁番音转)阿奇木伯克。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1755),配合清军征准噶尔首领达瓦齐,设伏于乌什城外,擒达瓦齐献清军。以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欲偕包沁、希卜察克众袭库车、阿克苏等地,受命与布拉呢敦、霍集占往抚。霍集占惧其族强,授其为和田伯克,而令其子为乌什伯克,以分其势。因谋私权,中途谒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请俟叶尔羌、喀什噶尔抚定,以己为“回疆”长,为定北将军班第所劾。诏勿究。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奉命驻原地防察。二十三年(1758),闻霍集占于库车被清军击败,将走乌什,欲诱之入城,缚献清军,未果。遂遣子呼岱巴尔氐请降,献户籍5千,并向定边将军兆惠献进军路线,被采纳。又遣从弟额敏都霍什提卜赴叶尔羌,招降亲兄阿布都伯克。封公品级。清军于喀喇乌苏(黑水)为霍集占所困,与兆惠等协力奋战。晋固山贝子加贝勒衔。二十四年(1759)春,闻和田被围,自乌什集兵赴援,授和田6城阿奇木伯克。继随清军追霍集占至阿尔楚尔、伊西洱库尔,配合清军于阵前招降布拉呢敦、霍集占众万余。晋多罗贝勒加郡王衔。大小和卓乱平,恃功谋总管回部,受召入京。因残酷压迫勒索乌什群众,被乌什诸伯克告发,请留京居住。诏隶属理藩院(一说隶蒙古正白旗),图形紫光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