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肺炎mycotic pneumonia由霉菌及其孢子引起肺炎的一种疾病。病因为草料堆放时间过长或潮湿发霉,动物吸入或食入霉菌或其孢子,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发病。能使哺乳动物发生肺炎的霉菌有曲霉菌,念珠菌,球孢子菌,隐球菌,诺卡氏菌等;禽类有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病多在应用抗生素以后发生。患病后食欲减退,消瘦,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类似支气管肺炎症状。可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治疗。日常应防止饲喂发霉草料。 霉菌性肺炎mycotic pneumonia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有放射菌肺炎、念珠菌肺炎、曲菌肺炎、隐球菌肺炎等;组织胞浆菌肺炎、毛霉菌肺炎和肺诺卡菌肺炎等较少见。 霉菌性肺炎 霉菌性肺炎霉菌性肺炎是霉菌所致的肺部炎症,常由念珠菌,曲霉菌,放线菌等引起,少见有组织胞浆菌,常具地方性分布。霉菌常为健康人的寄生菌,凡引起小儿机体抗力低下的因素,尤其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均易使寄生菌致病。 霉菌进入肺内后主要病理变化为上皮增殖,组织细胞肉芽肿形成,发生血栓性动脉炎,有化脓与肉芽肿的混合表现,肉芽肿可干酪样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或钙化。 实验室诊断可用新鲜痰液或支气管冲洗液作涂片检查、培养及动物接种或肺组织活检找霉菌。亦可作血清抗体检查。培养反复阳性、培养基(沙氏培养基)菌落超过50%,才有诊断价值。测定毒性应作动物试验。 白色念珠菌肺炎 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炎、麻疹肺炎、病毒肺炎、百日咳肺炎等。部分患儿可同时伴鹅口疮、口角炎或肛周皮肤糜烂、甲沟炎等皮肤、粘膜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情重者,有高热、呼吸困难、青紫、烦躁不安、咳痰偶带血丝、胸痛。肺部听诊有中小湿罗音,少数有实变体征。胸部X线检查,轻症仅见甚小浸润,重者呈粟粒样改变,更重者可融合成大片(实变),并有胸膜腔积液。发病较缓慢,病程迁延,可成慢性。年龄愈小,体质愈虚弱,免疫功能愈低下,则预后愈差。发现霉菌感染应停用原用一切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轻症一般自愈,重者可用制霉菌素喷雾吸入,但常须同时用二性霉素乙静脉隔日一次滴注,10~30次为一疗程,滴注浓度5~10mg/dl,开始每次0.1mg/kg,以后隔日逐惭增加,婴幼儿可隔日增加0.1mg/kg,一般增到每次0.3~0.75mg/kg,日最大剂量为1.5mg/kg,维持量以血中尿素氮值及药物副作用而定。重危病人第一天按0.33mg/kg静滴,第二天用0.66mg/kg,第三天1mg/kg,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二性霉素的副作用,氢化考的松每日2mg/kg静滴,7~10天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以出现轻度反应为宜。如二性霉素毒性大,不易耐受,可改用羟二咪𦻘 (2-Hydroxystilbamidine), 每天3~5mg/kg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5mg/ml,连续用21天,然后隔日给药疗程8~12周。亦可采用克霉唑(Clotrim-azole) 每日20~60mg/kg分三次口服,或5-氟胞嘧啶(Fluocytosin),每日150~200mg/kg分四次口服。 曲菌肺炎 健康儿童极少患曲菌肺炎,如有发病,必因吸入谷物或尘土中高浓度的孢子。曲菌肺炎常并发于原有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空洞(较多见)、组织胞浆菌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肿瘤、慢性肺炎、支气管囊肿、肺脓肿、结节病、肺梗死、肺石末沉着症等,用抗生素及(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更易发病. 曲菌侵犯肺部呈4型病变: ❶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炎:有持续多年的哮喘发作,发热,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有暂时浸润(见“嗜酸粒细胞性肺炎”,193页)。 ❷曲菌肉芽肿:菌丝体游离于空洞内,形成圆形曲菌球,开始时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咯血,体重减轻; 时间久后,肿物几乎充满空洞,有反复发热,病情进行性恶化,有如慢性化脓性肺炎。胸部X线呈一圆形阴影,周围有一透亮圈,与空洞壁分开,阴影随体位转动而变动。 ❸曲菌肺坏死:因曲菌产生内毒素,破坏肺组织。 ❹播散型曲菌病: 诊断靠肺活组织培养。抗生素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患者怀疑有本病时,可先从痰及血(播散型)培养曲菌,结合X线胸片有曲菌球阴影及血清沉淀素阳性90%以上患者,可予以诊断。曲菌肉芽肿或肺坏死最好切除,如周围肺组织功能已丧失,亦可一并切除。内服碘化钾仅对轻症可能有效。对播散严重的支气管肺炎,须用二性霉素乙等治疗。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支原体肺炎 ☛ 00006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