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成制造jisuanji jicheng zhizao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将企业生产中的人、技术和经营管理三要素以及信息流与物流集成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使企业实现优质、低耗、高效和对市场快速响应的生产组织与运行方法。简称CIM,也有人称之为计算机综合制造或计算机集成生产。
CIM是1974年美国约瑟夫·哈林顿博士首先提出的。它的基本观点是:
❶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一考虑;
❷整个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这一概念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共同推动,到1981年已被广泛接受。人们把实现这种生产管理哲理的系统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据1985年美国科学院对美国在CIMS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5个公司的调查分析,企业采用CIMS可获得下列效益:提高产品质量200%~500%,提高生产率40%~70%,提高设备利用率200%~300%,缩短生产周期30%~60%,减少在制品30%~60%,减少工程设计费15%~30%,减少人力费5%~20%,提高工程师的工作能力300%~3500%。总之,正确实施CIM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在急剧变化的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20世纪80年代中期,CIM日渐成为制造工业的热点,很多国家诸如美国、日本、瑞典和瑞士等都对CIM给以高度重视,纷纷制定实施CIM的战略。例如,美国政府多次表示要把CIM作为夺回业已失去的市场并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1991年3月,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委员会把CIM列为对美国国家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至为关键的技术,并把CIM列为制造类关键技术之榜首。1991年5月和1992年7月,这项技术又被分别列入美国国防关键技术和国防科学技术战略计划。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也积极发展CIM。中国1986年把CIM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863计划)中,2000年的战略目标是:在一批企业实现各有特色的CIM,并取得综合效益;促进中国CIM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建立先进的研究开发基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造就一批CIM人才,以CIM技术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
很多国家和企业对CIM的实施投入了很大力量,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在实际实施CIM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CIM的发展,人们对待CIM问题越来越冷静,越来越实际。围绕着CIM的总目标,不断地将一些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引入CIM,例如引入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和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从而使CIM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扩展,使CIM的实施由强调制造技术发展到重视经营管理和人的作用,重视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发展新一代C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