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经济体系存在对产品和劳务的过多需求,而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受到限制时,或经济体系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变,但产品和劳务的供给减少时,即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就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需求和投资者的投资支出需求两方面。西方经济学主要分析的是投资需求,由于利率、投资效益的状况决定投资需求,所以当利率、投资效益的状况有利于扩大投资时,投资需求就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水平就会上升,引起通货膨胀;如果投资需求不变,但总供给减少,也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造成物价上升,通货膨胀。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也是影响重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在5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为所有经济学家所倡导或接受。50年代中期以后,尽管出现了许多新的通货膨胀理论,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仍不失其原有的统治地位,只是其理论结构和分析已大大不同于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