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场商品供需统计
零售市场商品供应量与购买力的统计。零售市场是批发市场的对称。零售市场商品主要是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
零售市场商品供应量,指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零售市场,供应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和供应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的总量。农民对非农业居民供应的商品量也包括在内。零售市场商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包括全社会,所以又称社会商品供应量。社会商品供应量是从零售商品的来源方面反映一定时期各方面向零售市场提供的商品总量,所以亦称“零售商品货源”、“零售商品可供量”、“社会商品可供量”等。
零售市场商品供应量统计有如下几个指标:
❶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是指本期通过各种来源形成的、能够满足国内零售市场需求的商品货源,包括本期生产的商品、进口商品、储备拨付和社会挖潜物资。
❷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是本期在零售市场上已经销售的商品数额,即本期社会商品零售额或本期已实现的社会商品购买力。
❸本期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是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尚未销售而结存的商品数量。
❹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是本期形成的商品总供应量加上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之和。与上述4项指标中本期结余的商品供应量并列的指标,有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和期末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值减期初结余值为本期结余值。上述各项指标关系为: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等于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加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之和;等于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加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加本期结余商品供应量之和;等于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加本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加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之和,再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之差;等于本期社会商品零售量加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之和。
零售市场商品供应量统计是根据有关资料测算的,没有专门的定期统计报表。本期商品供应量由国产和进口两部分组成。其中国产部分为商业购进总值(扣除用于工业生产资料的部分);进口部分根据进口商品外币金额按实际汇率折算(即按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实际卖出的价格计算)。
零售市场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全社会用在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零售市场商品购买力亦称“社会商品购买力”。
零售市场商品购买力统计有以下几个指标:
❶本期形成的购买力。指本期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货币收入中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以及农民及农村经济组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
❷本期实现的购买力。指本期在零售市场为购买商品而实际支付的那一部分货币,在统计上它等于社会商品零售额。
❸本期未实现的购买力。指本期形成但未用于实际购买商品的购买力,即本期结余购买力。
❹本期全部购买力。指本期全社会对零售市场的最大可能需求量,它既包括本期形成的购买力,又包括上期结余的购买力。与上述4项指标中本期未实现的购买力并列的,有期初未实现(结余)的购买力和期末未实现的购买力。期末结余购买力等于期初结余购买力加本期未实现(结余)的购买力之和。上述各项指标的关系为:本期全部购买力等于本期形成的购买力加上期结余购买力之和;等于本期实现的购买力加本期结余购买力加上期结余购买力之和;等于本期实现的购买力加期末结余购买力之和。
零售市场商品购买力统计,通过编制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进行。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由货币收入总额、非商品性支出总额、当年购买力总额、年末结余购买力总额4大项组成。4项之间关系为:货币收入总额减非商品支出总额,等于当年购买力总额(即本期形成的社会商品购买力)。在当年购买力总额项目中,分列已实现的购买力(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当年结余购买力两项。当年购买力总额等于已实现的购买力加当年结余购买力之和。
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中的货币收入总额。包括: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工资、各种合营单位职工工资、城镇个体劳动者净货币收入、其他职业者收入、农民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农民从经济联合体得到的收入、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农民从事工业和手工业的净货币收入、农民劳务净收入、居民从国家财政得到的收入、银行和信用社农贷净增加额、居民其他货币收入、外宾购买消费品的货币、社会集团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村(队)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货币等。其中属于居民的货币收入,主要通过编制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获得,社会集团和外宾的购买消费品货币按实际实现额统计。
非商品性支出总额,包括:居民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居民向国家缴纳的各种资金、银行和信用社农贷净减少额、居民其他货币支出等。这些资料也是通过编制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获得的。当年购买力总额中,已实现的购买力直接取自社会商品零售额统计,当年结余购买力取自金融统计中的居民储蓄和手持现金统计。年末结余购买力是年初结余购买力加本年结余购买力之和。上年末结余购买力即为下年初结余购买力,二者数字一致,所以社会商品购买力总表一般不列年初结余购买力。
现行社会商品供应量和购买力统计,是集中计划体制下的一项基本统计制度,它是进行零售市场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工具,多年来为分析和计划零售市场供需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由于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家庭部门储蓄占社会总储蓄的比重也明显上升。这种条件下就不应再把居民储蓄(包括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简单归结为结余购买力,而应同时视其为社会积累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