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雍熙乐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曲)明·《雍熙乐府》 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 万紫千红,总是伤情处。 恹恹为伊。 愁怀为伊。 只听得管声,管声喧天地。 纵有笙歌,不入愁人耳。 见莺花憔悴。 杜鹃语声悲。 梅子心酸柳皱眉。 一春鱼雁无消息。 闪得我似雨打梨花珠泪垂。 空房独守,此情为谁。 冷落閒庭院,暮雨潇潇郎未归。 雍熙乐府 雍熙乐府散曲戏曲选集。原书未题编者姓名,实为明郭勋选辑。共二十卷。另本题“海西广氏编”,仅十三卷。所收散曲选自元杨朝英《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另收《词林摘艳》所录北曲三百七十五套中的三百三十一套和已有刊本的元明杂剧数种。如王实甫《西厢记》、朱有燉《诚斋乐府》等以及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体裁广泛,保存了许多金、元、明人的作品。有《四部丛刊》本。 ☚ 阳春白雪 乐府群珠 ☛ 雍熙乐府 雍熙乐府戏曲、散曲选集。明郭勋辑。二十卷(另有十三卷选本,题“海西广氏编”,万历间内府刊印)。选录金、元、明人作品,除散曲外,兼收南戏、杂剧、诸宫调曲文及时调小曲。依宫调、曲牌排列。此书以《词林摘艳》为基础,收北曲三百三十一套,并大抵保留《词林摘艳》中已被删除的曲文中衬字,但对作者姓名及戏曲出处则颇多忽略。尤足珍贵的是对已佚作品和一些遗文逸曲的收录,如王实甫《贩茶船》、王仲文《张良辞朝》、赵明道《范蠡辞朝》等杂剧,以及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和明周宪王朱有燉散曲《诚斋乐府》中的许多曲文。此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各种曲谱于此集中选录颇多。《四库全书总目》“雍熙乐府”条云李玉《北词广正谱》体例,“实皆原本是书。其间每调词曲,有名同而实异者,有句字不拘可以增损者,亦皆因是书而推广之耳”。同时,此书比《元曲选》早刊印五十年,若将其中所收元代剧曲与《元曲选》对比校勘,则可看出臧晋叔改动元剧的情况。有嘉靖十年(1531)王言序刻本、嘉靖十九年长春山人序刻本、嘉靖四十五年春山居士序刻本,以及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本。 ☚ 盛世词林 风月锦囊 ☛ 雍熙乐府 雍熙乐府戏曲、散曲选集。明嘉靖年间郭勋选辑。共二十卷。收《词林摘艳》中的北曲三百三十一套(删除四十四套)和部分元明杂剧以及元杨朝英《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的散曲。《金瓶梅词话》采录本书的作品极多。套曲:小说第四十二回《双调·新水令》“凤城佳节赏元宵”,见本书卷十一;小说第四回《沉醉东风》,见本书卷十七;第八回《山坡羊》三支,见本书卷二十;第八回、第八十三回的三支《寄生草》见本书卷十九;第十一回《水仙子》,见本书卷十八;第十二回《落梅风》两支,见本书卷二十;《朝天子》,见本书卷十八;第八十回《折桂令》见本书卷十七;第八十二回《河西六娘子》,见本书卷二十,《红绣鞋》四首,见本书卷十八,第十九回《折挂令》见本书卷十七。此书对《金瓶梅》的创作影响较大。 ☚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词林摘艳 ☛ 雍熙乐府曲总集。明人郭勋编。二十卷。原书未署编者名氏,近人王国维“曾于清宣统改元冬十月,见日本毛利侯《草月楼书目》有《雍熙乐府》十六卷,明郭勋编。”(《雍熙乐府跋》)王氏以为“郭勋为明武定侯郭英曾孙,正德初嗣侯……颇涉书史。则此书必其所编也。”收金、元、明人作品,除收南北曲外,兼收南戏、杂剧曲文及时调小曲。全书以调排序,诸多作品不署作者名氏。因其收罗广泛,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成为研究金、元、明戏曲、散曲、民歌之重要资料。有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本及《四部丛刊》影印本。今人隋树森著《雍熙乐府曲文作者考》一书,约三十五万字,对该书所收曲文作者有详细考证。一九八五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雍熙乐府 《雍熙乐府》Yongxiyuefu明代嘉隆时期小令集。作者系无名氏。作品多是民间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色彩,其中如《劈破玉歌》、《罗江怨》、《耍孩儿歌》、《急催玉》、《闹五更》、《哭皇天》等唱曲, 在万历年间最为盛行。另外更有一些流行的小曲,如 《黄莺儿》、《挂枝儿》等,或由市井细民随口唱出, 或为妓女用来娱客, 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凌濛初曾云: “今之时行曲,求一语如唱本 《山坡羊》、《刮地风》、《打枣竿》、《吴歌》中一妙句, 所必无也。”可见民歌的地位甚高。这些民歌的内容以咏唱爱情、相思为主题,以女子口吻或诉说一个哀艳凄美的爱情故事,或吟唱相思之苦,情真意切,清词丽句,不乏一些有价值的作品。 ☚ 纪君祥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 雍熙乐府散曲戏曲选集。明嘉靖间郭勋辑。二十卷,搜集金、元、明人南北散曲、南戏、杂剧及时调小曲,收录甚丰。有影印明刻本。 雍熙乐府二十卷。明郭勋 (生卒年不详)辑。郭勋,郭英六世孙,袭祖先爵位。嘉靖间督团营,兼领后府,因罪下狱死。著有 《三家世典》。此编在 《词林摘艳》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已刊、未刊的元明散曲、剧曲、诸宫调以及民间时调小曲增补而成。卷一至卷十五,编入《词林摘艳》原书中之绝大部份作品;卷十六收录南曲七十七套; 卷十七至卷二十收录杂曲 (即北曲)三百三十余套,其中多为散曲。这部元明剧曲、散曲作品选集,卷帙浩繁,保存了大量曲文,特别是已经散佚作品的遗文,弥可珍贵,为后人钩稽校勘元明杂剧和散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如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久已失传,却可在《雍熙乐府》中辑得其佚曲五十多套。后来曲谱于此集中选录颇多,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体例就原本于《雍熙乐府》。《雍熙乐府》的缺点在于不注明作品的作者姓名和出处,使用时需和别的书对照。此书有嘉靖原刊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原刊本。《四库提要》所载海西广氏本为十三卷,当是残本。 雍熙乐府十三卷。海西广氏编。不著作者。是书凡十三卷。据书中《凡例》称:“声调各应宫律。原分一十七调。今所传者十有二,盖阙其五。”今考12调,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中吕、南宫、双调、越调、商角、般涉等。其中商角及般涉2调,均有目无词,盖已佚失。明李元玉《壮调广正谱》订正诸调,其体例实原本此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