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测定
雌激素是甾体类激素,在卵巢的成熟卵泡和黄体、胎盘及肾上腺内合成。雌激素测定主要用于诊断妇科内分泌疾病,及产科胎盘功能的检查。雌激素含有18个碳原子,在10位上没有甲基,其A环为酚,17位羟基。雌激素有三种,即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后者是前二者的代谢产物,以雌二醇的活性最强,雌三醇最弱。在血浆中,雌激素与特异的β-球蛋白结合运输,在肝内降解,降解产物主要是雌三醇,大部由尿液排出。妊娠时,孕妇尿内有大量雌激素,其含量1000倍于未孕妇。
雌激素测定法有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荧光法、比色法及生物学测定法。前二种准确度及灵敏度高,但要求的技术条件亦高。故国际上一般仍采用荧光法。
用荧光法测定的方法是在尿中先加酸或酶水解,分离出以葡糖醛酸脂和硫酸酯结合形式的雌激素,然后用乙醚提取之,继以碳酸钠洗去其酸性部分,再用氢氧化钠使成酚钠盐,经氢氧化铝层析,得出雌激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即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经科伯(Kober)反应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成部分的含量,或直接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雌激素的总量。
成年妇女的整个月经周期中有两个雌激素高峰,第一个峰在黄体生成激素(LH) 峰的前一天,平均值为50.47μg/24h尿,第二个峰在LH峰后第7~8天,平均值为41.83μg/24h尿,月经来潮前雌激素迅速下降。凡有原发性卵巢缺陷、原发性垂体缺陷、席汉氏病、早发更年期综合征、或在绝经期者,雌激素浓度下降; 有卵巢女性化肿瘤者,其浓度升高。
妊娠期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胎儿与胎盘,它随妊娠月份而增加,妊娠32周后更为明显。妊娠期雌激素的产生方式与非妊娠期不同,胎儿肾上腺产生大量的硫酸脱氢表雄酮,在胎儿肝脏之后其合成的最后阶段是在胎盘内完成的,即经硫酸脂酶的作用脱去硫酸根而成16α-OH-DHA,再经芳香化酶的作用成为雌三醇,因此在产生雌激素的过程中胎儿、胎盘是互相依赖的,故称为胎儿胎盘单位。测定孕妇体内雌激素的含量,可以代表胎儿胎盘单位的功能。
孕妇的尿、血及羊水都可用以测定雌激素,测定羊水可能比母体血或尿更能精确地反映胎儿的情况,但由于不易采取标本,也难以连续系统地检查,故目前仅在个别情况下使用。用母血测雌激素可随时取标本,并立即进行测定,但当母体雌激素廓清能力降低时,即使胎儿已有严重损害甚至已死亡,血浆雌激素水平仍可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尿雌激素测定优于血的测定。尽管尿标本的收集可能准确,所反映的是24小时以前的情况,尿测定法仍能提供胎儿胎盘合成雌激素的情况。如雌三醇排泄量明显下降,表示胎儿胎盘单位功能的衰退,是胎儿宫内死亡的先兆。
正常妊娠近足月或足月时,24小时尿雌三醇排出量平均为24mg。因雌三醇值的个体差异大,且同一体每日的差异亦大,故对有并发症的孕妇,最好作连续检查。如多次测定24小时尿雌三醇的量均低于10mg,或较前次测定数值降低50%,即提示胎儿已有危险。如持续地低于4mg,胎儿预后不良。相反,如雌三醇值从开始就一直偏低,而临床检查发现胎儿发育良好; 则并不一定表示胎儿胎盘功能不足,必要时,可同时进行其他胎盘功能的检查。
孕妇血雌三醇测定亦可作为胎儿胎盘功能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妊娠22周以后,雌三醇值逐渐上升,32~40周时急剧上升,可达20μg/100ml,故在妊娠36周后,血浆值在15μg/100ml以上者,表示胎儿情况良好,降至10μg/100ml以下或较前周测定值下降50%以上者,提示胎儿有危险,如降至5μg/100ml以下,胎儿可在短期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