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Róu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朔州,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注云: “柔仆嬴土,帝喾之末裔。《山海经》: ‘柔仆之国,帝俊之生。’” 俊,古夋字。帝喾名夋,柔姓本此。以国为氏。 ❷《姓氏词典》据《姓谱》注云:“源於姒姓,系夏禹之后。” ❸历史上党项人亦有柔姓。《续通志·氏族略》注云:“(西)夏有武节大夫柔思义。” ❹《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又注:“系达勃氏所改。”(按:达勃,后魏代北姓,后改为“裒”,一说改为“褒”。) 柔róu❶指树木柔软的枝条。韦应物《拟古》之七: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韩愈等《城南联句》:脱实自开坼,牵柔谁绕萦? ❷使变软。孟郊《古离别》: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肢。 ❸润泽,滋润。元稹《酬郑从事宴望海亭》:欲将滑甘柔脏府,已被郁噎冲喉咙。 柔róu❶嫩,始生。劉楨《遂志賦》:“釋藂棘之馀刺,踐檟林之柔芳。”王粲《迷迭賦》:“布萋萋之茂葉兮,挺苒苒之柔莖。” ❷軟、弱,與“剛”相對。蔡邕《筆賦》:“上剛下柔,乾坤位也。” ❸溫順,順從。杜篤《論都賦》:“而主上方以邊垂爲憂,忿葭萌之不柔。” ❹安撫,懷柔。張衡《東京賦》:“然則道胡不懷,化胡不柔。” 柔 柔róu❶脆嫩,稚嫩。《卫风·硕人》二章:“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鲁诗》说:“手如柔荑者,茅如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毛《传》: “如荑之新生。”孔《疏》:“荑所以柔,新生故也,若久则不柔,故知新生也。”《豳风·七月》二章: “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郑《笺》:“柔桑,稚桑也,蚕始生,宜稚桑。”《小雅·采薇》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毛《传》: “柔,始生也。”郑《笺》:“柔,谓脆脕之时。”脕,wàn,泽。 ❷柔韧。见〔柔木〕条。 ❸柔弱。《大雅·烝民》五章: “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郑 《笺》: “柔,濡毳(cuì,弱) 也。刚,坚强也。”孔《疏》:“维有仲山甫则不然,虽柔亦不茹,虽刚亦不吐,不欺侮于鳏寡孤独之人,不畏惧于强梁御善之人。”《商颂·长发》四章:“不竞不絿, 不刚不柔。”郑《笺》:“竞,逐也。不逐,不与人争前后。”《韩诗外传·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章》引诗曰:“言中庸和通之谓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 “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和者,天地之美德达理者,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 ‘不刚不柔,布政优优。’非中和之谓与?” ❹柔和,温和。《小雅·桑扈》四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郑《笺》:“兕觥,罚爵也。古之王者与群臣燕饮,上下无失礼者,其罚爵徒觩然陈设而已,其饮美酒,思得柔顺中和。”《大雅·烝民》二章: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孔《疏》:“言此仲山甫之德如何乎柔和而美善,维可以为法则。”《周颂·丝衣》一章:“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朱熹《集传》:“思,语辞;柔,和也。” ❺安顺,安抚。《大雅·民劳》一章: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毛《传》:“柔,安也。”郑《笺》:“迩,近也。安远方之国,顺侞其近者,当以此定我周家为王之功。” 《大雅·抑》五章:“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郑 《笺》: “柔,安; 嘉,善。”孔《疏》: “使教令威仪无不安审美善,言使之皆安善也。” 《大雅·崧高》八章: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孔《疏》: “言申伯之德安顺而且正直。” ☚ 蚤 柔木 ☛ 柔读音x·ü(ˋ),为ü韵目,属u—ü韵部。象吕切,上,语韵。 ❶木名,亦作“芧”,橡。 ❷木名,即“麻栎”,亦作“栩”。 上一条: 垿 下一条: 豫
柔读音r·ou(ˊ),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耳由切,平,尤韵。 ❶软;柔软。 ❷柔和。 ❸姓。 ❹嫩。 上一条: 附 下一条: 揉 柔家畜反应迟钝,动作迟缓。《狼祸》:“你是要个脾气坏的利索的?还是要个性子柔的坦些的?”
柔柔软而坚韧。 柔〔rou〕nes. 柔软 〔rou ruan〕nes xetxet; nes hleat hleat. 柔弱 〔rou ruo〕wead: 他~得很。wud wead toub jul。 柔{}三4534①形缓慢;全身无力的样子。⑴冀鲁官话。河北井陉。1934年《井陉县志料》:「邑俗谓缓漫曰~。」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二章:「硬是人要~半天,才缓得过气来。」②形(蔬菜,瓜果)不嫩、不脆。兰银官话。甘肃兰州〖 〗。新疆乌鲁木齐〖 〗。   柔róu❶软;不硬(跟“刚”相对, ❷同) △ ~软。 ❷温和 △ 温~。 ❸姓。 柔róu
柔❶软:~嫩︱~弱︱~软︱~韧(ren)︱~枝︱~桑︱轻~︱吐刚茹(ru)~。 ❷温和:~情︱~顺︱~和︱~媚︱优~︱轻~︱娇~︱优~寡断︱温~敦(dun)厚。 ❸安抚:怀~。 柔róu❶ 软:柔韧│柔枝嫩叶。 ❷ 用外力作用使物体变软:柔麻。 ❸ 柔和,温柔,不暴躁:柔情似水│刚柔相济。 ❹ 姓。 柔rou柔肠 柔道 柔光 柔和(he) 柔滑 柔静 柔美 柔媚 柔嫩 柔情 柔韧 柔软 柔润 柔弱 柔术 柔顺 柔婉 柔细 柔性怀柔1 娇柔 轻柔 温柔 纤(xian)柔 阴柔 优柔 柔肠百结 柔肠寸断 柔情似水 柔弱女子 柔枝嫩叶 刚柔相济 怀柔政策 以柔克刚 优柔寡断 温顺柔和 柔(反)刚 柔róu软:软衬三春草,~拖一缕香。(十七—十八·396)按,这是贾宝玉描写蘅芜苑香花异草的诗句。因多藤蔓花草,所以用“软衬”写色,“柔拖”写香。
柔róu柔❶安也。《詩經·大雅·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鄭玄箋:“柔,安。” 《詩經·大雅·抑》:“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顔,不遐有愆。” 鄭玄箋:“柔,安。”《詩經·周頌·絲衣》:“兕觥其觩,旨酒思柔。” 鄭玄箋: “柔,安也。” ❷猶濡毳也。《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鄭玄箋:“柔,猶濡毳也。” ❸克也。《尚書古文·咎繇謨》: “寬而栗,柔而立。” 鄭玄注:“柔,克也。” (《通德堂經解》)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栩 > 柔 柔 shù 刚;柔○刚gāng(形)硬;坚强:吊臂的~性不够|~强|~健|~毅|~正|~直不阿|~柔相济|他的性情~烈|以柔克~。 ●柔róu(形)柔和:~顺|~情似水|百炼钢化为绕指~|娇~|温~|这字体~中有刚。 刚←→柔gāng ← → róu刚:硬;坚强。 柔:软。 【例】 他刚柔相济,对人很有一套办法。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经·烝民》) 柔róu〖形容词〗 柔软(1)。《子产论政宽猛》:不刚不柔。——不刚硬不柔软。
柔róu〖动词〗 安抚,柔服(4)。《郑庄公戒饬守臣》: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您要侍奉许叔,安抚好这里的百姓。《子产论政宽猛》:柔远能迩。——安抚远方,亲服近邻。《阅江楼记》: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四面边境遥远,更要考虑有什么办法安抚那里的军民。《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柔廉颇。——柔服廉颇。 柔róu❶ 木可曲可直的性能,柔韧。《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木,君子树之。”(荏染:柔弱的样子。)泛指柔嫩。《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止。”又《豳风·七月》:“遵彼微行,爰求~桑。” ❷ 柔软,柔弱。《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则茹之,刚则吐之。”(茹rú:吃。)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梢披风。” ❸ 温和,温顺。《汉书·地理志下》:“然东夷天性~顺,异于三方之外。”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 ❹ 安抚,怀柔。《诗经·大雅·民劳》:“~远能迩,以定我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服其罪,我且~之矣。” 柔*rouC8E1 ❶软:河边的柳条又~又嫩。 ❷使变软:~皮(加工皮革使它变软)。 ❸温顺;柔和:她天性~顺/她温~地看着他。 ❹<文>嫩:爰求~桑(《诗经》)。 ❺<文>安抚:怀~/~远能迩(《尚书》)。 灵巧1 灵巧1轻 巧(手~) 工 灵俏 灵活,灵巧:柔 轻快灵巧:轻灵 敏捷灵巧:捷黠 纤细灵巧:纤巧 特别灵巧:灵奇 极为能干灵巧:百能百巧 (灵活巧妙:灵巧) ☚ 巧妙 精巧 ☛
弱 弱弱(~国;~兵;软弱;怯~) 劣呰 软,弱:柔 小而弱:微弱 细小微弱:细弱 又弱又小:藐 小微 羸小 弱小 稚弱 愚鲁弱小:鲁弱 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成长壮大:羽毛未丰羽毛未满 羽翼未丰 毛羽未丰 毛羽未成 弱的地方:弱点 由强转弱:变弱 削弱
另见:柔软 软弱 懦弱 ︱强 ☚ 弱 薄弱 ☛
怀柔 怀柔柔(柔怀) 羁縻 怀柔的心:怀心 怀柔远民或远邦:柔远 怀荒 怀柔敌方:怀敌 怀柔强者:怀强 怀柔使之顺服:怀服 招抚,怀柔:招怀 (用政治手段笼络他族他国,使之归附:怀柔) ☚ 笼络 勾结 ☛
植物长 植物长长(~高;~大;滋~;成长) 草木生长:春 草木始生:柔 生长的状况:长势(~喜人) 生势 作物生长的情况:苗情 根系深入土中:生根 扎根 靠根生长:根生 竹根在地下延伸生长:鞭行 浮在水面上生长:浮生 包容生长:藏育 看着比原来长高或长大:见长 在自然环境里生长:野生 旅生 在自然环境里自然生长:自生自长 在土里扎根生长:根生土长 土长根生 在本地出生成长:土生土长 土生土养 庄稼生长期过长,成熟期较晚:苠 生长特快:见风长 一下子成长:陡长 急遽生长:暴长 蓬勃生长:畅发 茂盛生长:懋长 旺盛地生长:陶遂 植物旺盛生长:茁 植物、动物茁壮生长:茁长 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万物并作 充分发育成长:丰遂 顺利而茁壮地生长:畅遂 ☚ 长出 丛生 ☛
柔和 柔和和(~风;和平;~暖;~风细语)软(软和;~语;软绵绵) 凯(~风) 柔(柔软;优~;温~;绕指柔) 缓 穆(~如春风) 温(温和) 和 退然 柔和,不猛烈:文 轻而柔和:轻柔 叠雪(香罗~) 轻柔的样子:苒嫋 美好柔和:嫣润 鲜艳柔和:鲜柔 鲜温 清新柔和:清润 悠扬柔和:悠柔 婉转柔和:滑柔 纤细柔和:细柔 细柔的样子:芮芮 细柔无力的样子:纤堕 纤惰 柔和而生动:柔活 柔和可爱:柔媚 软美 柔和的样子:旎旎 苒苒 淖溺 淖弱 温温 (温和而不强烈,柔软,软和:柔和)
另见:美丽 柔软 柔顺 强烈 ☚ 柔和 柔美1 ☛
态度温和 态度温和柔(柔和) 蔼(蔼然;温蔼)和气 气和 温情 随顺和气:顺气 温和使人易亲近:柔色 蔼然可亲 温柔可亲 和蔼可亲 温和可亲 和蔼近人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冬日可爱 冬日宜人 态度和蔼可亲:颊适 和颜悦色 和容悦色 和貌悦色 怡颜悦色 悦色和颜 春风和气 春风淑气 善气迎人 说说笑笑,和颜悦色:言笑晏晏 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平气 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一团和气 一堂和气 声音柔和,态度温和:好声好气 语调柔和,态度温和:好声和气 言语轻柔,态度温和:柔声下气 下气柔声 说话语气舒缓,态度和蔼:慢声细语 说话声音轻柔,态度温和:轻言细语 说话轻言细语,态度温和:低声哑气
另见:温顺 温柔 柔和 和善 婉转2 ☚ 态度好 和蔼 ☛
嫩 嫩初生的:乳(~燕;~鸽) 幼嫩:柔(柔穉) 稚嫩 新鲜而嫩:鲜嫩 嫩鲜鲜 鲜美脆嫩:鲜脆 水果蔬菜等鲜嫩:水灵 鲜嫩得像要滴出水来:鲜滴 非常嫩:稀嫩 雪嫩 嫩生生 比喻极稚嫩:掐出水来 (物初生时的柔弱状态:嫩)
另见:生 柔弱 ☚ 幼小 柔嫩 ☛ 柔róu耳由切,平尤。 ❶幼嫩,嫩柔。《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以~止。” ❷柔弱,软弱。《礼记·中庸》:“虽愚必明,虽~必强。” ❸柔和,温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夫和而义,妻~而正。” ❹安定,安抚。《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何以示怀。” 柔róu❶软。如:柔嫩,柔软。 ❷使变软。如:柔麻。 ❸柔和。如:柔顺,温柔。 ❹姓。 柔róuⅠ ❶ (软) soft; supple; flexible: ~ 枝嫩叶 supple twigs and tender leaves ❷ (柔和) gentle; yielding; mild: ~ 中有刚 firm but gentle; 温 ~ gentle and soft Ⅱ ❶ [书] (安抚) placate ❷ (使变软) soften: ~ 麻 soften jute, hemp, etc. Ⅲ (姓氏) a surname: ~ 石 Rou Shi ◆柔板 {音} adagio; 柔肠寸断 The heart breaks thinking of one's love.; brokenhearted; 柔道 {体} judo; 柔和 soft; gentle; mild; 柔滑如脂 soft and smooth as grease; 柔媚 gentle and lovely; 柔嫩 tender; delicate; 柔情 tender feelings; tenderness; 柔情似水 tender and soft as water; 柔韧 pliable and tough; 柔茹刚吐 fear the strong [tough] and bully the weak; deceive the good and be afraid of evil; feeble towards the staunch and brutal towards the weak; 柔软 soft; lithe; flexible; easily bent; 柔润 soft and moist; 柔弱 weak; delicate; 柔术 {体} jujitsu; 柔顺 gentle and agreeable; meek; submissive; 柔性 flexibility; 柔性自动机 flexible automation; 柔组织 soft tissue 柔róu❶ 柔肠寸断|柔筋脆骨|柔情媚态|柔情蜜意|柔情似水|柔情侠骨|柔茹刚吐|柔远怀来|柔枝嫩叶
❷ 刚柔相济|内柔外刚|外柔内刚|温柔敦厚|以柔克刚|优柔寡断
❹ 摧刚为柔|作刚作柔 柔róu会意字,像矛一样柔软的树枝。矛,细长柔软,曲直随人意。《说文》段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róu 揉(揉成一团) 蹂(蹂躏) 糅(杂糅) 鞣(鞣制) 165.趣談“柔”字柔,本指長矛的木柄,從矛從木,矛柄必須經火烤使其由彎變直,由直變彎,這就是所謂柔性。“柔”借爲形容詞,於是加“扌”成揉,成爲動詞。
柔 金文; 篆róu[矛(聲符)+木(矛的木柄,意符)→柔(《説文》:“柔,木曲直也。從木,矛聲。”柔,以火烤木柄,使彎變直,使直變彎〈柔木,揉本字〉。引申爲軟〈柔軟〉,弱〈柔弱〉,順〈柔順〉。)] 《詩經·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野豌豆采了又采,野豌豆呀多鮮嫩) [戰國] 孔伋《中庸·第二十章》:“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我做一千次,果然這麼做,雖然愚笨必能明白,縱使柔弱必變剛強。) 柔róu(9画)
  【提示】矛,5画,不是4画的予。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柔róu9画 矛部 (1) 软: ~软|~韧|~嫩。 (2) 使变软: ~麻。 (3) 温顺;柔和: ~美|~情|温~|娇~。 柔 ☚ 楨 朸 ☛ 柔róu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木,矛声。声母较远,略如里埋、蛮恋、谬廖等。韵变如矛鍪(móu,兜-,古代打仗时载的盔)、嫂搜、寿涛等。本指木质软和,可以曲直。也泛指软,不硬。如:柔枝。组词如:柔软。引申为柔和,跟“刚”相反。如:刚柔相济。组词如:温柔。 柔★常◎常
róu形声,从木,矛声,本义为木质软和,可曲可直,引申为柔和、温顺、使变软、安抚等。 【辨析】 ❶以“柔”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róu:揉、糅、蹂、鞣∣náo:猱。 ❷柔/揉 这两个字都有柔软或使柔软的意思,读音相同,是同源字。 ❸柔/弱 这两个字都有柔弱义,读音相近,是同源字。柔 (róu)木曲直也。 【按】柔,段玉裁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柔 柔njəw[甲骨] [金文]( ) [小篆] 《說文》: ,木曲直也。从木,矛聲。(六篇上) 大致以㞋在木上表意, 字形有所訛變。㞋為手持軟皮之狀, 在木上搓揉使皮革軟化。 ☚ 矛 由 ☛ 00000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