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院(殿)大学士官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集贤殿大学士,地位在学士之上。四年(公元759年)罢。宋复置,由宰相兼领,元丰改制罢。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置集贤院大学士,为集贤院长官,员额三人,后定置五人,秩从一品。 集贤院(殿)大学士馆职名。
职源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始置(《分纪》卷15《集贤院》。宋沿置,元丰三年(1080)九月二十七日罢(《玉海》卷165《太平兴国三馆四馆》、参《宋史·宰辅表》2)。
品位次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若置三相,则为末相所带职名。迁移次序,自带集贤殿大学士进而带监修国史、昭文馆大学士(《春明退朝录》上)。
简称与别名❶集贤。《春明退朝录》上:“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玉海》卷165《太平兴国三馆四馆》:“宰辅兼领三馆,首相曰昭文馆大学士,次曰监修国史,又次曰集贤院大学士。” ❷集贤殿大学士。北宋元丰改制前,除授宰相制书带衔均称“集贤殿大学士”。因集贤院在唐代原为简称,其全称应为“集贤殿书院”,故在史籍中,有集贤殿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之异称,其实一也。《宋诏令》卷51《寇准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恩制》。《通考·职官》5《集贤殿》:“宋为集贤院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