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西岩黄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西岩黄芪 【概况】: 基源 为豆科岩黄芪属植物川西岩黄芪的根。 岩黄芪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25种。 原植物 川西岩黄芪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H.limprichtii Ulber.;H.tangutiicum Fisch.;H.rongunense Ulber.;H.sikkimense Benth.var.megalanthum Ohashi et Tateishi.),又名西康岩黄芪(《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锡金岩黄芪(《西藏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木质,茎基部多分枝。羽状复叶,长5~7cm;小叶9~33对,线状长圆形或长卵圆形,长0.6~1cm,宽0.25~0.4cm,先端钝或截形,上面无毛、具小点,下面脉上被长毛,小叶有柄;托叶黄褐色,长约0.5cm,先端急尖,被长柔毛。总状花序长7~16cm,被白色贴伏毛;花7~15;花梗长0.1cm;苞片宽卵形,长约0.4cm,宽0.25~0.3mm,宿存,先端急尖,被流苏状长毛,具脉纹。 花萼钟状,长0.35~0.4cm,萼齿三角状披针形,长0.1~0.15cm,外面被长柔毛;花冠玫瑰色,微带蓝色,旗瓣倒披针形,长约1.3cm;翼瓣线形,长1.6cm,宽0.2cm,钝,爪长约0.4cm,耳长约0.1cm;龙骨瓣长1.7cm,钝三角形,爪长0.6~0.7cm;子房近无柄,被长毛;胚珠3~1。(图见《西藏植物志》.图29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石山、草地。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药性】:性味 甘、温。 归经 入肺、脾经。 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 体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量可用至30~60g。 。【临床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其根在四川西北部代红芪入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