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位乘Geweicheng
珠算后乘法中的隔位乘,其运算特点是先由被乘数的最低位数与乘数的最高位数相乘, 其结果的个位档与被乘数隔一位 (即两者中间有一个空档)。然后,依次用被乘数的最低位与乘数的第二位、第三位……相乘,所得结果依次向右移一档, 直至将被乘数的这一位乘完, 然后将其拨去, 再对被乘数的倒数第二位施行同样的过程,依次类推。隔位乘的优点是比较好学,不易出错,不需使用顶珠、底珠,与除法中的商除可以互相还原, 缺点是在用乘数与被乘数的某一位相乘完毕后,需专门将这 一位数拨去,增加了拨珠次数。
隔位乘之名最早见于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但无例解。清初李长茂《算海说详》(1662)说明了其运算顺序,亦未给出例解,较详备的叙述与例解见于晚清潘逢禧《算学发蒙》(1882),隔位乘在明清两代没有流行,一般人对它较陌生,但近年来人们认识到了它的优点, 逐渐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