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姿势与步态异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姿势与步态异常

姿势与步态异常

健康人姿势端正挺直,肢体动作灵活自如,步态稳正从容。人能保持正常的步态与姿势,除健全的骨胳与肌肉外,还要有正常的姿势反射机构,包括抗地心吸力反射和保持身体平衡的机构。支持抗地心吸力是依靠伸髋、膝和背部的诸肌来维持,而这种反射又依赖脊髓和脑干(红核与前庭核之间的联系)来维持及依头颈的位置而改变的。如中脑或桥脑上部与大脑的连系中断时,由于此反射的过度亢进而发生去脑强直。维持身体平衡的系统包括脊髓后索、前庭、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视反射等,这些器官的损害则可引起步态与姿势的异常。异常的步态主要有下列几种:
(1) 小脑步态: 主要表现为双脚分开(足距宽阔),步行不稳、左右摇摆,步调不规则,在突然停顿或快速转身时尤为明显,作Romberg征检查时身躯摇摆不定,闭目稍加重。小脑蚓部病变时以躯干的共济失调为主,表现为坐、立不能;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为病灶同侧的共济失调与倾倒。小脑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或变性等疾患。
(2) 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由于后根、后柱或内侧丘系及偶尔顶叶病变时,因深感觉障碍,致使患者不知肢体的位置,而致站立与步行困难,步行时常双眼注视足部与小腿,关节位置觉及音叉振动觉消失,Romberg征阳性,可见于脊髓痨、Friedreich共济失调及其他型的脊髓小脑变性、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慢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等。(3) 偏瘫步态: 轻症偏瘫患者步行时髋、膝关节伸直,足运动时呈半圆形打圈状,偏瘫侧前臂屈曲不能摆动自如,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的恢复期及其他原因的一侧性皮质脊髓束损害。
(4) 截瘫步态: 支配双下肢的皮质脊髓束损害时,由于患者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致膝与踝关节过度伸张,加上股内收肌的收缩,步行时每步需交叉到对侧而形成剪刀步态。病损多在脊髓,也可在大脑,如各类型脊髓病,包括多发性硬化、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遗传性脊髓疾病、痉挛性截瘫等。如合并脊髓后索损害则形成混合型步态,即脊髓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
(5) 慌张步态: 震颤麻痹患者面部无表情,前臂微屈而不能摆动自如,髋、膝关节微屈,伴静止性震颤;步行时身体向前冲,步伐越来越快,似跟着身体的重心前进,且有起步与停步困难,偶见一些患者跑步比步行还要好。体检时发现四肢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常见于震颤麻痹与震颤麻痹综合征的患者。后者可见于脑动脉硬化、颅脑损伤、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锰中毒、药物(吩噻嗪类、利血平、抗忧郁剂等)损害,基底节肿瘤、脑炎后遗症等。
(6) 舞蹈手足徐动症性与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性步态:患者常由于不自主运动与不正常姿势,而严重影响其步态。手足徐动症或Huntington舞蹈病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规则的面、颈、手与近端关节以及躯干的不自主运动,如皱眉、撅嘴、伸舌、头急跳、虫样手指蠕动,下肢踝关节和趾也可外展、背屈等,躯干的不自主运动并可影响呼吸节律使成为不规则。这种情况可见于先天性或产后性缺氧性脑病、脑核性黄疸,药物中毒性锥体系损害,产伤,肝豆状核变性,风湿性舞蹈病,慢性进行性Huntington舞蹈病等。
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呈肢体与躯干顺纵轴扭转的动作,患者开始第一步行走时常为正常,继因髋、膝关节的屈曲,骨盆的倾斜,躯干的扭曲,可致脊柱前突、或形成驼背,或二者兼而有之,因而形成骆驼步态,最后因躯干与四肢的连续扭曲而不能步行。
(7) 跨阈步态:由于胫前肌、伸𧿹肌、伸趾长肌与腓骨肌群的萎缩,使患者足背屈障碍,步行时足下垂,主要靠髋关节屈曲使足离地面较高,因而形成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疾病、腓骨肌萎缩、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等,均可有此型步态。
(8) 鸭步: 家族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慢性(良性型)脊髓肌萎缩、先天性髋关节不固定等的患者,由于臀肌尤以臀中肌无力,而致髋关节不能固定,步行时躯干倾斜于负荷体重的一侧,对侧骨盆下垂,而出现明显的摇摆。
(9) 蹒跚或醉酒步态: 此型步态可见于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的患者,步子先向前然后向后,左、右摇摆,与小脑步态的不同点为步行时双脚不用分开,且不需注视足部与小腿走路,同时很快地纠正其方向。
(10)额叶病变步态: 额叶病变患者出现站立、步行能力障碍以及平衡障碍,这是由于运用不能或额叶性共济失调;步行时患者足部处于正常位置,身体轻度屈曲,步伐缓慢、摇摆、踌躇,后期不能起步,甚至立、坐也倾倒。患者常伴发痴呆,但二者并不平衡。
(11) 老年步态: 老年人呈轻度躯干弯曲姿势,步子短小、缓慢而不踏实,丧失正常的速度与平衡,这是常因失去信心和害怕倾跌所引起。老年性脑性麻痹步态,推测是由于两侧多发性脑内小软化灶所引起,可发生于较轻的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双下肢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步行渐感困难,步行时身体向前冲,常伴有假性延髓(球)麻痹。
(12) 间歇性跛行步态: 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步行一段时间后,因肢体缺血而引起疼痛、跛行,休息后好转,局部检查肢端可有紫绀或溃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是由于脊髓一过性血流灌注障碍引起,患者步行早期感觉下肢疲劳、乏力,并有下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出现病理反射,休息后肌力恢复、体征消失。患者可伴下肢肌萎缩与感觉障碍,可见于脊髓血管或大动脉病变(动脉硬化、梅毒、血管畸形等)以及椎管狭窄症(正中型腰骶椎间盘脱出、黄韧带肥厚等)。
(13) 癔病步态: 癔病患者可呈单瘫、偏瘫、截瘫等各种步态。癔病性单瘫或偏瘫患者步行时足拖着地面,步子稳定,缺乏典型的偏瘫姿势。癔病性截瘫卧床不能步行者,但在床上肢体仍能正常活动,其下肢或可呈特殊的步态,但不能用任何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来解释。也有类似“痉挛型”或“弛缓型”麻痹者的步态,但神经系统检查并无任何定位性病征,肌肉呈“强直”或“松弛”状态。

☚ 体态异常   头痛 ☛
000156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