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隐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隐秀yǐn xiù风雅秀丽。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畴昔阇黎名盖代,隐秀于今墨池在。 隐秀 隐秀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刘勰《文心雕龙》有《隐秀》篇,其言有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深文隐蔚,馀味曲包。”即作品有言外之意,能使读者反复玩味,谓之隐。又曰:“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秀以卓绝为巧。”即篇中有警策高卓之句,能产生“动心惊耳”的艺术效果,谓之秀。又曰:“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谓秀句乃妙手偶得,非刻意雕琢所可获。秀句有“自然会妙”之美,如草木之花,光耀熠熠;若雕琢润色,则如同缯帛染采,非不鲜丽,而乏天然。但是,由于现存《文心雕龙》元刊本及一般明刊本中的《隐秀》篇均已残阙,不易对其原意作深入准确的阐释。大约隐与钟嵘《诗品序》释“兴”所谓“文已尽而意有馀”意思相近,指有所寄托而言;秀则与《诗品序》“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相近,指得之于直接的审美感受,且以自然明朗的语言表达之而言。残篇中举晋人王赞《杂诗》之句云:“‘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或许原为所举秀句之例。南朝盛行摘句嗟赏之风,所赏者多为此类描写情景鲜明生动的诗句。唐高宗时元兢撰《古今诗人秀句》,其序今存于《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中,所举句例亦皆为写景及览景生情之句。又,明末有人称获得宋本《文心雕龙》,其中《隐秀》篇未曾残阙,遂补抄刊刻行世。但对其补文的真伪问题,学界尚有争论。又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其语既不见于《隐秀》残篇,也不见于补文。张戒并以为隐秀即梅圣俞所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意。清人冯班《钝吟杂录》卷五则云:“诗有活句,隐秀之词也。直叙事理,或有词无意,死句也。隐者,兴在象外,言尽而意不尽者也;秀者,章中迫出之词,意象生动者也。”均以为隐指诗作之含蓄有馀味,秀指形象之鲜明生动。 ☚ 韵致 格调 ☛ 隐秀 隐秀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美学观点。《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黄侃辑张戒《岁塞堂诗话》隐秀篇逸文说:“情壮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作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美学要求。隐秀要求文学作品含蓄蕴藉,优美警策。通过比喻寄托来表现旨意,即以境界婉曲地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而深厚的感情又必须以警策的秀句来表达,使作品言尽而意味不尽。就其取得的美感效果和美学精神上说,它与钟嵘在《诗品》中所提出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意思相近。开启了宋梅尧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的先声。 ☚ 定势 情采 ☛ ![]() ![]() 隐秀刘勰《文心雕龙》用语。刘勰给隐秀下的定义是:“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就是文辞要含蓄,耐人寻味。这里的“重旨”、“复意”都是说除字面的意义外,还要有言外之意。“秀”就是一篇中的警句,所谓“独拔”、“卓绝”,就是说警句在篇中鲜明突出。“隐”是对篇来说的,“秀”是对句来说的,所谓“隐篇秀句”就是这个意思。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这首思妇诗,不直说离别相思之苦,而说“衣带日已缓”。不说人依恋故土,希望游子回家,而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不说自己的幽怨和希望对方好好保重身体,而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文辞含蓄,内涵深厚。又如班婕妤《怨歌行》中“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句,运用团扇常恐秋凉而被捐弃的比兴手法,抒发弃妇的哀怨,这的确是独拔于篇中“意凄而词婉”的警句。“隐秀”应看作两种修辞手法, “隐”相当于现在的婉曲格,“秀”相当于现在的精警格。 秀丽1 秀丽1秀(秀妙;夭秀;妍秀;婉秀;姝秀) 娟(娟秀;娟丽) 清丽 颖艳 骏丽 俊丽 佳丽 妍丽 另见:好看 美丽1 艳丽 华丽 ☚ 秀丽1 秀美1 ☛ 文辞典雅 文辞典雅辞典 ☚ 文章美 文辞优美 ☛ 隐秀yǐn xiù幽雅,秀丽。颜延之《家传铭》:“青州~~,爰始奠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