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对隐匿性肾小球病的定义,各家看法不一。有的作者认为凡在体检或偶然情况下,发现尿检查异常而无任何症状体征者,称为隐匿性肾炎。亦有作者认为隐匿性肾炎为一种单独的临床类型。临床上可表现为: 长期单独蛋白尿; 单独反复发作性血尿; 二者兼有(将IgA肾病亦包括在内)。有的作者结合动物试验提出,此种亚临床型的所谓特发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根据肾活检组织学损害来诊断。它包括:
❶肾炎患者在临床及各种化验指标(包括尿常规检查等)均完全恢复正常后,肾活检发现持续性肾小球损害者。
❷继发于系统性疾病的肾小球肾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此时患者只有原发病,而无肾脏病的异常所见。
本条目所指隐匿性肾小球病为几种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更恰当地说是一个印象)。其特征为:
❶症状及体征不明显。
❷尿检查有(间断或持续性)微量蛋白和(或)血尿甚至可有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但其发作间期尿检查可正常。
❸患者病程很长但预后好,甚至可自愈。
❹肾穿刺活检除外已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外,偶可见到局灶性肾炎病变或轻度弥漫性增生或局灶性硬化。在反复发作性血尿者中,部分病人的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IgA (可伴少量IgG及C3)广泛沉积于系膜区,可能就是IgA肾病。
临床上多见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一般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人于上呼吸道炎后很快(1~4天)出现血尿,有的甚至为肉眼血尿,但一般不超过二天,发作后尿检查可完全恢复正常或遗留少许红细胞。部分病人偶可发现蛋白尿,但量不多,于上呼吸道炎或劳累后尿蛋白明显增加,但短期内又可恢复至原来水平。大部分病人无高血压、水肿、血液化学和肾功能改变。但在反复血尿和蛋白尿同时存在者。可于若干年后逐渐出现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而进入尿毒症。
对这种良性且未能归类的患者的诊断,须注意与以下情况鉴别:
❶功能性蛋白尿: 高热、剧烈体力活动后造成肾血管痉挛、充血或血pH下降,使肾小球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可引起微量蛋白尿,但诱因去除后即消失。
❷体位性蛋白尿: 约5%的青、少年,于直立时,因腰椎前突压迫肾静脉造成肾静脉淤血,产生暂时性蛋白尿。此种蛋白尿于卧位即消失,一般不作肾炎或肾病的诊断。但国外报告约30~40%体位性蛋白尿者,肾活检有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炎症改变,故须予以注意。本病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多数病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预后较好,但须经常随访,注意预防感染及避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