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头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头翁bái tóu wēng

❶白发老人。白居易《重阳石上赋白菊》: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❷草名。因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名。李白《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

白头翁

 

民间童话


 〔梗概〕从前有那么一年,天气非常非常干旱,365天里竟有360天没下过一滴雨;火红火红的太阳整天高高地挂在天空上,把大地烤得热辣辣的,树木和花草全都枯死了。
 生活在树林里的鸟雀们眼看着没法再活下去,就聚集到一块想办法。其中一只鸟提醒大家说,这儿周围倒是有个湖泊,只是路太远,水没法运过来,他让大家想想办法。
 鸟雀们全都安静下来,脑子里盘算着运水的方法。过了一会儿,有只白鹤说他有个办法,不知行不行。大伙便催着他把办法说出来。白鹤就说能不能从湖边啄出一条长长的河道,让水一直流到这里来。大伙觉得这主意还不错,就一致同意去湖边啄水道。可是有一只鸟却暗中打起了小算盘,他知道这是一段很长的路,干起来肯定非常非常的辛苦,还不如让其他鸟雀去干。于是他偷偷地把自己头上羽毛染成白色,装出年纪很大的模样对大伙说:“我老了,头发都白了,怎么还干得动那活呀!”大伙见他这副样子,只能让他留下来。
 鸟雀们飞到湖边,开始了艰苦的工作;他们几乎是不分白天和黑夜,轮流地用嘴啄。时间一长,他们的嘴全啄出了血,但他们仍顽强地坚持继续工作。太阳热得像个大火球,把他们的羽毛烤得差不多快焦了,他们就暂时飞到荫凉的地方躲了一阵,喘口气,然后再飞回去接着干。这样一直干了很长很长时间,鸟雀们终于用嘴啄出了一条长长的水道。
 清凉的湖水沿着这漫长的水道欢快地流淌,它给那些干枯的树木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失去生命的鲜花重又开出了美丽芬芳的花朵。鸟雀们在这些树木和鲜花丛中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唱起动人的歌曲。
 只是那只自作聪明的鸟雀不但无法分享这种欢乐,而且非常苦恼。当初为了能逃避劳动,他染白了自己头上的羽毛,结果弄得现在既不敢往高处飞,又不敢放声唱,怕被其他鸟雀们笑话,只能整天把脑袋藏在身上的羽毛里。时间一长,他那头上的白颜色就再也洗不掉了。于是人们便管他叫“白头翁”。
 〔赏析〕白头翁又懒惰,又狡猾,为了逃避艰苦的劳动,把自己头上的羽毛染白。当其他鸟类把长长的水道开成时,大家都欢乐地唱歌跳舞, 只有他, 因为头上的羽毛白,既不敢高飞,又不敢放声歌唱,弄得很苦恼。所以,逃避集体劳动,不可能分享劳动后的喜悦,弄虚作假,贪图安逸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白头翁1;白头翁2

◉ 白头翁 1báitóuwēnɡ  即白头鹎(bēi)。 鸟名,头顶羽毛黑色,眉及枕毛白色,老鸟枕羽更为洁白,故名。生活在山林中,吃树木的果实,也吃害虫。〈例〉树枝上站着一只美丽的~。
◉ 白头翁2 báitóuwēnɡ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果实有白毛,像老翁的白发,故名。根可入药。

白头翁báitóuwēng

白发的老头儿。从维熙《伴听》:“不知为什么,我不仅怜悯那位甄六,还同情起这个年轻人来了。李贵年纪不大,已然在黑发中出现了不少的银丝,要是多了几个这样的‘中央’,他不是成了青年~了吗!”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白頭翁
白頭翁  báitóuwēng

亦稱“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毛莨科植物白頭翁的根。其近根處有毛茸,狀似白頭老翁,故稱。類圓錐形,稍扭曲,外皮黄棕色,不帶外皮者黄褐色。主治熱毒血痢,温瘧寒熱,鼻衄,血痔。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白頭翁》:“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白頭翁》:“一名奈何草。”

白頭翁

白头翁【同义】总目录


白头翁野丈人
各种鸟名

各种鸟名

鸡(秧~;珠~;春~;褐~)皇 鸢 凫 鸠(~妇;此鸟 ~;斑~;绿~;南~;睢~;鹃~;鵽~;鸤~;鹁~)  鸨 鹝 鸫(乌~) 鸲(歌~;红尾~) 鸻 鹀 鴓 鴡(~鸠) 鴃鴔 鹨(树~;水~;天~) 鹳 鹬 鹯 鹑 鸀 鹲 鹘(~鸼;~鸠) 鹱 鷽 隼(小~;燕~)鹛 鷁 鹟 鹎 鹁 鶡 鹇(~客) 鸸 雒 (雀) 鹣(云鹣) 鵽(鵽鸠;鵽雀;霜~) 鸬(鸬鹚) 山鹊 天鸬 百灵 百舌博劳 虫蚁 虫鷖 蚁裂 郭公 娇凤 题凤 晖目 勃姑 雅乌 箴疵 企鹅 鹩哥 风鸟 河鸟 文鸟 孝鸟 琴鸟 犀鸟 椋鸟(欧~) 翁鸟 雷鸟 蜂鸟 榛鸟鷛鸟 鸸鹋 ?鹡 鸺鹠 鸜鹆鹪鹩 ?鷉 鸋鴂 鸑鷟 鹁鸪 鹧鸪 鹌鹑 鹪鹏 白头翁 吊鱼郎秦吉了 太阳鸟 太平鸟 火烈鸟比翼鸟 巧妇鸟 极乐鸟 告春鸟芙蓉鸟 园丁鸟 绣眼鸟 啄花鸟带寿鸟 绣眼眼
云雀:天鹨 告天子
信天翁:信天公 信天缘
相思鸟:相思(相思子) 游香
伯劳:鴂(题鴂) 鴃 博劳 伯鹩 伯赵 百鹌
鹡鸰:鸰 钱母 连钱 石鸟 雪姑 脊令 精列 连点七 九颠迁
斑鸠:锦鸠 鹁鸠 祝鸠 斑隹 鷽鸠
黄雀:黄鸟 王母(王母使者) 臛皇
白鹇:鹇 闲客 卓雉 白翰 白雉 素雉 玄素先生
鹧鸪:越雉 怀南 南禽 越禽 逐影 逐隐 内史 花豸 首南鸟
鸩鸟:昙(~鸟) 云鸟 运日 云日 云白 顷刻虫 一拂鸟 同力鸟
鸵鸟:大雀 大爵 马爵 驼鸡 驼蹄鸡骨托禽
戴胜:戴南 戴任 戴纴 鶠鸠 鸱鸠 山和尚
鹈鹕:鹈 鴺胡 鵹鹕 塘鹅 淘河(淘河鸟) 淘鹅 驼鹅 驼鹤 汙泽洿泽 犁塗 犁鹕
秃鹙:鹙(秃鹙) 秃秋 扶老 延居 乘风

☚ 各种鸟   各种状况的鸟 ☛

白头翁radix pulsatillae

清热凉血药。又名野丈人、白头公、白头草。出《神农本草经》。见《抱犊集》。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el的根。春、秋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苦, 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主治: ❶湿热泄泻, 急慢肠黄, 与黄连、黄芩、黄柏、枳壳、砂仁配伍, 如三黄加白散(《中兽医治疗学》)。
❷热毒血痢,与黄连、黄柏、秦艽等配伍, 如白头翁汤。
❸仔猪白痢, 与龙胆草、黄连配伍, 如白龙散。
❹牛便血, 与阿胶、川黄连、陈皮、黄柏、黄芩、白术、生地黄等配伍。牛、马15~60克; 猪、羊6~12克。为末冲服,或水煎候温灌服。本品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毛茛甙(ranu-neulin)、三帖皂甙、葡萄糖等。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对痢疾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白头翁Chinese pulsatilla

Pulsatilla chinen-sis,别名大碗花、老公花。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16。全株密被白色柔毛,叶基生,4~5片,宽卵形,3出复叶。花葶高15~35cm,花单生,蓝紫色,径6~8cm,花萼花瓣状,雄蕊多数,鲜黄色。纺锤形瘦果聚成头状球果,种子千粒重约2.38g。广布中国各地,北京郊区有野生。耐寒、耐干旱瘠薄,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可自播繁衍,发芽适温18~23℃,约12天萌发。夏播翌年3~4月开花,花后20余天种子成熟,聚合果由浅绿色转为白色绒球。用播种法或分株法繁殖。叶片迟至重霜后枯萎。花期易受菊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危害。白头翁花期早,花色艳,花后观果,果后叶片密厚丛生,是很好的地被植物,园林中最宜花境、草坪缀花及林缘散植。同属植物约40种,见于栽培的有:日本白头翁(P.cernua),花外面紫色,内面白色。欧洲白头翁(P.vulgaris),花蓝色至红紫色,有白花、淡紫花与红花等变种。

白头翁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野丈人、白头公、毛姑朵花、老白毛、猫爪子花。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的根。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苦,寒。入胃、大肠经。清热凉血,解毒。
❶治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温疟,鼻衄,痔血,白带。煎服:9~15g。
❷治瘰疬。浸酒服。
❸治滴虫性阴道炎。煎水冲洗阴道。本品含原白头翁素、皂苷等。煎剂及所含皂苷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均能抑制阿米巴原虫。流浸膏在试管内可杀死滴虫。鲜汁及醇提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某些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原白头翁素具强烈刺激作用,在豚鼠试验中有抗组胺作用。

白头翁Chinese pulsatilla

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四川、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华北和东北等地;朝鲜半岛和俄罗斯也有分布。生于平原或山坡草地。全株有白色丝状长毛。叶基生,一至二回三出复叶;有长柄,顶生小叶有柄,侧生小叶无柄;小叶3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3裂或为不规则牙齿。花葶1~2,总苞叶状,2~3深裂;花两性,先叶开放;萼片蓝紫色,6枚,2轮,无花瓣;雄蕊和心皮均多数,离生。聚合瘦果,有长的宿存羽状花柱,下垂如白发。根含白头翁素,药用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消炎退肿,为治痢疾要药。全草可作农药,水浸液对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发芽和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

白头翁

白头翁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长毛。叶基生。头状花序顶生,蓝紫色。瘦果多数聚成头状。全疆山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药用根。主治阿米巴痢疾、菌痢、淋巴结核等病症。

白头翁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5 cm。根茎0.8~1.5 cm,叶4~5片,叶片宽卵形,长4.5~15 cm,宽8.5~16 cm,下面被柔毛,3全裂。中裂片常具柄,3深裂,小裂片分裂较浅。叶柄长5~7 cm,密被长柔毛。花葶1~2,被柔毛,萼片6,蓝紫色,长圆状卵形,长2.8~4.4 cm。瘦果扁纺槌形,宿存花柱长3.5~6.5 cm,被向上斜展长柔毛。花果期4、5月。产“三北”至长江流域。根茎药用,治血痢、出血热等。水浸滤液可防治农业害虫。野生观赏花卉。白头翁属43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中国产11种。是值得开发的宿根花卉。

白头翁pulsatilla Root

系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内含白头翁素、白头翁酸、挥发油、皂甙等。本品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繁殖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用本品15~30g水煎服,1日1剂,分2~3次服用,连服4~7日;也可用煎剂保留灌肠,连用10日。

白头翁

白头翁Pycnonotus sinensis

又称“白头鹎”(bei)。雀形目,鹎科。体长约17~19厘米。头顶黑色有光泽,羽冠能竖起,眼周和枕羽全白色,因而得名。背羽及腰羽大部为灰绿色,翼及尾部稍带黄绿色。嘴和脚为黑色。喉部白色,胸部有一灰褐色宽纹,腹部羽毛灰白色,杂以黄绿色条纹。幼雏用画眉笼很容易饲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观赏鸟。冬季在北方要放在室内过冬。由于白头翁为杂食性,可用玉米面、黄豆面、鱼粉(或蛹粉)、鸡蛋按5∶2∶1:2比例配制成混合粉料喂养,也可用大米、鸡蛋喂养,最好加点蔬菜、瓜果,有条件每天加喂2~3条面包虫更好。每周结合水浴,洗刷鸟笼2次,以便清除稀软粪便。

白头翁

☚ 云雀   白头鹎 ☛

白头翁bái tóu wē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白头翁(12)。药名。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本经》),白头公(《本草经集注》)。
【性味】苦,寒。
❶《本经》:“味苦,温,无毒。”
❷《别录》:“有毒。”
❸《药性论》:“味甘苦,有小毒。”
❹李杲:“味苦,性寒。”
【归经】入大肠、肝、胃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二经。”
❷《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血分。”
❸《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❶《本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❷《别录》:“(主)鼻衄。”
❸陶弘景:“疗毒痢。”
❹《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瘰疬。”“主百骨节痛。”
❺《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❻《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❼《本草汇言》:“凉血,消瘀,解湿毒。”
❽《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疬、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
❾《纲目拾遗》:“去肠垢,消积滞。”
❿《现代实用中药》:“疗咽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鲜者五钱至一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虚寒泻痢忌服。
❶《药性论》:“豚实为使。”
❷《日华子本草》:“得酒良。”
❸《本草经疏》:“滞下胃虚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由于虚寒寒湿,而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❹《本草从新》:“血分无热者忌。”
【成分】主要含有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和白头翁素(Anemonin),后者为前者的二聚体,而前者则是由毛茛苷(Ranunculin)水解而产生的。还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水解后得皂苷元23-羟基白桦酸(Betulic acid)。
【药理】
❶抗寄生虫:体外实验白头翁煎剂及皂苷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白头翁对阴道滴虫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❷抗菌:白头翁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小鼠流感病毒PR8株的感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❸抗癌:毛茛苷和原白头翁素对肺癌等有效,白头翁皂苷a3在高浓度(100 μg/ml)时,在体外对P-388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抑制率达53.7%。
❹其他:白头翁中所含的翁因(Okinalein)和翁灵(Okinalin)有类似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白头翁乙醇提取物有镇静、镇痛及抗痉挛作用。
❺毒性:动物试验,白头翁煎剂及皂苷毒性甚低,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有引起接触性皮炎的报道。原白头翁素有强烈的刺激性,对皮肤、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对心血管产生毒害,能抑制呼吸中枢以致死亡。但临床以煎剂口服,极少见不良反应。

白头翁báitóuwēnɡ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毛姑朵花、老白毛、白头公。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 ( Bge. ) Reg. 的根。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苦, 寒。入胃、大肠经。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治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温疟、白带, 煎服: 9 ~ 15 克。治滴虫性阴道炎, 煎汤冲洗阴道。本品含原白头翁素、皂苷。煎剂及所含皂苷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均能抑制阿米巴原虫。流浸膏在试管内可杀死滴虫。鲜汁及醇提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又名野丈人。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的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保留根头部白绒毛,去净泥土,晒干。
根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 cm,直径0.5~2cm。外皮黄棕色或灰棕色,大多脱落,无外皮的呈灰黄色或淡黄褐色,具纵皱纹及支根痕,有时皮部脱落处露出黄白色木部,根头部稍膨大,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残基,密生白色毛茸。质硬而脆,断面平坦,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见裂隙或裂纹。气微,味苦涩。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河南、安徽等省。
本品味苦,性寒。归大肠、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祛湿杀虫,凉血。主治热毒血痢、阴道滴虫病、痈疖、瘰疬、鼻衄、痔疮出血等证。白头翁为治疗痢疾的要药,在《伤寒论》白头翁汤中配黄连、黄柏、秦皮,治热痢下重; 在《圣惠方》白头翁散中配黄连、石榴皮,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均以本品为君药,清解大肠之湿热蕴毒。近年证实,本品治疗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都有效。对重证菌痢或慢性阿米巴痢疾,在内服的同时,尚可用煎液作保留灌肠。治疗阴道滴虫瘙痒,可与苦参同用,煎汤冲洗,能清热燥湿、杀虫。白头翁解毒散热之功,又可用于瘰疬。如《本草汇言》用白头翁配当归尾、丹皮、半夏,为末调服,治疗瘰疬,身发寒热。近代有用本品一味,白酒浸泡,装坛密封,隔水煎煮,放凉后取酒服,用于瘰疬破溃,浓水清稀,久不收口者。本品内服结合外敷,可治痈疖; 研末冲服,治腮腺炎; 捣敷治小儿秃疮。白头翁主入血分,具有一定的凉血作用,故并治鼻衄、痔疮出血。此外,《本草汇言》用本品配柴胡、半夏、黄芩、槟榔、甘草等煎服,治疗温疟。煎服,10~15g,大剂可用30g。凡下痢泄泻,由于中土虚寒,或感受寒湿,不属湿热火毒之证,均不宜用。
实验研究: 新鲜白头翁根含毛茛甙,干后即酶解成为原白头翁素。还含白头翁素。又含三萜皂甙。
白头翁煎剂及毛茛甙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流浸膏在试管内可杀死阴道滴虫。原白头翁素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原白头翁素具有刺激性,为糜烂性毒剂,接触过久,可使皮肤发泡,粘膜充血。鲜草局部敷药,对皮肤、粘膜也有刺激性,可致发红,起泡,民间用作发泡疗法。

☚ 向天盏   翻白草 ☛

白头翁

白头翁

白头翁,维吾尔药物名阿克 巴西 欧提,别名沙卡依库里尼麻尼、拉乐 库依。为毛茛科植物蒙古白头翁Pulsatilla ambigua Turcz.ex Pritz.的全草和种子。我国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等地。
本品性二级干热,味苦。功能生干生热,软散异常体液,除斑生辉,乌发,通尿,通经,杀虫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白癜风,白内障,毛发早白,尿闭经闭,燥湿止泻,除脓血,愈创伤,及各种害虫等。内服草、果实2—3g,花0.1g,外用适量。本品对膀胱有害,花苞3g与酒同服,可导致神经错乱,矫正药为小茴香。若本品缺货,可代用蛔蒿、罂粟。本品可入汤剂、煎剂、散剂、眼滴剂、敷剂等制剂。

☚ 大青叶   凤仙花 ☛

白头翁bai tou weng

【医学】the root of Chinese pulsatilla

白头翁

Chinese pasqueflower(Pulsatilla chinensis)


白头翁

Chinese pulsatilla (ro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