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议宋对金的屈辱和约。又称“乾道之盟”。宋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1165年)正月,宋在金军进攻面前,派使臣魏杞向金求和,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改金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纳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割商、秦地,仍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政策的产物。和议达成后,宋、金三十年间不再发生大的战事,双方保持相对稳定的局势。 隆兴和议亦称“乾道之盟”。宋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1165年)正月,宋在金军进攻面前,派使臣魏杞向金求和,达成和议。主要内容有:改金宋的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纳银20万两、绢20万匹;宋割商、秦地,仍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这一不平等条约,是南宋统治集团腐败和妥协的产物。和议达成后,宋、金在30年间不再发生大的战事,双方保持相对稳定的局势。 隆兴和议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符离战败后,南宋主战派大臣张浚罢相,不久病死。主和派汤思退、王之望在太上皇宋高宗的支持下把持朝政,尽毁张浚生前的抗金部署。隆兴二年(1164)十月,金军南下,兵临长江。宋孝宗将汤思退等人罢官,起用陈康伯、虞允文组织抗金,但主和派势力仍然很大。金世宗上台不久,金朝内部政治、经济、军事均有不少困难,也无法再发动新的战争。双方续议和约:宋不再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较绍兴和议数额银、绢各减五万两、匹;宋撤出完颜亮南侵期间收复的土地,恢复绍兴和议协定的边界。隆兴和议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