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潜与玄言诗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陶潜与玄言诗风

陶潜与玄言诗风

孙康宜在其1986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朝诗研究》一书中对陶潜同玄言诗风作了如下比较研究:
若干世纪以来,陶潜一直被奉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或许只有杜甫才能与之相提并论。陶潜以把高度文学创新精神同强大而持久的抒情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而蜚声中国文坛。如此巨大的创造性集中到一个诗人身上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时代作后盾的,但有人却为此而感到奇怪。陶潜出生不是太早就是太晚。他生活在东晋,从诗的活力看这是个比较低沉的时代,正如刘勰和钟嵘所说的“溺乎玄风”和“淡乎寡味”那样的时代。
事实是,陶诗大大有别于同代人的诗,也不同于东晋之后不久的诗。陶诗作为文学艺术而不被同代人赏识,也受到过几百年来批评家和诗人的误解。但后人并不愿让他消逝在无声无息之中,并普遍认为陶应该被承认而不该被否定。
文学上的整个东晋是以玄言诗著称的时代,这种诗以哲学主张为特点,本身是自公元三世纪风行起来的并日益高涨的所谓“清谈”的重要文人运动的反映,主要是漫无边际、蓄意模仿的“清谈。”这种诗风的代表人物是孙绰,这可以从他致另一位玄言诗人许询的诗中使用各种清淡语调表达阴阳、吉凶、玄言理语的诗中看出。类似玄风也可从王羲之的《兰亭》诗中看出。尽管陶诗习惯上被列入“东晋诗”范畴,但他的诗风完全不同于王羲之和孙绰的。但令人费解的是梁朝文学大批评家刘勰却在他的包罗万象的《文心雕龙》中除只点过一次陶潜名字外几乎没有再提到过。或许这种被指定的时代诗风的习惯作法本身就有一种抹煞陶潜文学创新精神的责任吧。我们认为陶潜《遊斜川诗》是受王羲之影响作成的,从中可以看出陶诗同东晋总的诗风的主要差异。诗以抒发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类似个人情感开始,而后是人生必归休的悲叹和短促人生的可贵的感受。我们对陶潜感兴趣的则是他比较注意表现力的发挥。王羲之主要为“序”抒发感情,而陶潜把诗变成抒发自己情感和道出心声的场所。诗一开头陶潜就开门见山了。在研究该时期文学史时这种开门见山的陈述的意义是重要的。在这里由于诗的主题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立即意识到有特色的代表个人心声的声音表明了古典中国诗歌的抒情性。正如在《诗经》序中所称那样,“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正是陶潜本人的声音使古诗的抒情性得以恢复,并且宣布他脱离了支配文学阵地一百多年来不着边际的玄言诗风。由于这种玄言诗缺乏感情色彩,而正是这种抒情性才使陶诗别具一格。
陶潜的抒情诗一得到承认,人们就会用较好的眼光看待他的个人抒情风格了,因为他带给诗歌传统的远比使古典抒情诗歌得以复兴的多。陶诗完全表达了他整个个性,这种个性令他用有别于其他同代人的方式去处理主题。例如在他的一组诗中对他想象中的“死”作了“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的陈述。读者如果读到开头这两行诗一定会以为以下都是玄言诗了。但接着读下去就会改变这种看法了。他们很快会被诗中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表现自我的格调打动了。
必须指出的是,严格说来,陶潜并不和王羲之及孙绰、许询这样突出的玄言诗人同一时代。陶潜满20岁时,这两人已过世了,日渐不同于这些玄言诗诗人的文风则刚开始形成。最终出现的以华丽文采为特色的美学情趣是对典型的东晋干巴而平淡诗风作出的明显反映。这种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的新文体支配了以后的150年中国文坛。
然而,陶潜则介于玄风和新兴的美学运动之间。他只有独自一人,因为当时正值过渡时期,他自己的文学情趣受到直接针对他的一套诗学标准的批评。此后几十年里的批评家多少承认陶潜文体被朴素用语损伤了。例如杨休之就说过“陶潜之文,辞采未优”的话。钟嵘比较理解陶风,但仍不太愿意将陶诗列入“上品,”尽管予以称颂,但也不过视为“中品”而已,其理由无非是“质直”之类。钟嵘竭力为陶的文学地位辩护说,陶诗并非总是缺少“风华清糜”的,不应当被看成“田家语。”钟嵘为陶潜缺乏语言上的修饰辩护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新的美学批评标准的巨大影响。
《陶征士谏》的作者颜延之是东晋后期兴起的新文风运动的重要诗人,是陶潜密友,对陶的高尚气质由衷地钦佩。他仅比陶年轻19岁。他不同于那些东晋年长诗人,而主要属于下一朝代——刘宋。他是“元嘉三大家”之一,特别擅长形象化的比喻和精心修饰。他意识到陶潜的“有缺点”的诗风,因此只“颂扬”陶的高尚情操,而对他的文学功绩只字不提。
必须注意,关于颜延之及其同代诗人偏爱华丽文体的事中国文学史上是没有提及的。象潘岳和陆机这样许多西晋早期诗人在他们的诗中已清楚地显示出对华丽措辞的偏爱了。这表明颜延之投入的这场新文体运动首先作为一种显著的文学现象开始出现于西晋和随之而来的东晋了。陶潜必定对西晋诗的总的趋势很清楚,但他不同于其他同辈们,并不去追赶这个潮流。的确,人们发现他有意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文体的印象明显不同于言辞修饰的。在诗中他常把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或问答巧妙而自然地并入叙述之中。
从总的来看,陶潜喜欢诗歌结构灵活,句法多变。这种独创文体是他个性的表现。他为对抗时代潮流而孤军奋战,他这种通俗文体本身就是自我表现的标记。

☚ 陶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潺潺流水:中国山水诗人康乐公谢灵运的生平及作品》(二卷) ☛
000021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