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渊明和他的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陶渊明和他的诗

《陶渊明和他的诗》

在苏联已发表的陶诗俄译有20种,陶渊明研究的文著10种,最主要的是,艾德林于1957年出版的专著《陶渊明和他的诗》(莫斯科,科学出版社,494页)。此书包含两部分。前半部为论述(148页),后半部为陶诗的俄译(346页)。
专著中熔评论、翻译、注解于一炉。在前半部集中体现其研究成果,用十六节的篇幅全面系统评论陶渊明其人及其创作,从身世、时代、代表作品(《归田园居》、《归去来辞》、《拟古》、《咏贫士》、《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直至田园诗的“自然题材”,咏怀咏史诗中的诗人命运,以及陶诗的平淡自然风格都论及。而且,作为翻译中国古诗的行家,作者专门用一节阐述他的翻译原则和经验,结合陶诗的译例来讲更感真切,这在苏联汉学家的专著中尚属少见。
在后半部,作者选择翻译了陶渊明作品的精华。他按题材把选译出的陶氏作品分为十三个栏目,同时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计有: 1.致亲友,2.《命儿》,3.致友人,4.《归田园居》,5.《杂诗》,6.《饮酒》,7.《止酒》,8.《拟古》,9.《读山海经》,10.《咏贫士》,11.咏荆轲,12.咏怀咏史,13.桃花源记。作者说:“陶诗流传下来的有160首,本书后半部选译了77首,即占一半”,如果加上前半部分在论述时引用(有时是全文引入)的诗,还有后半部分在选译“组诗”中的一两首诗,往往对全组诗作了概括的介绍。这样,涉及的作品就不止他的半数了。
艾德林的专著成书于六十年代后期,正是苏联文学批评界广泛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的时候,它也不例外。所以此书虽说是单个作家的专著,但作者已将它置于整个文学历史背景之中;既谈到陶渊明的前辈,说陶继承了汉魏以来“诗言志”的传统;但又有创新,如他的田园诗就为后代开了新风;又谈到后人,特别是各个朝代的诗人如何师承陶诗的。这就向俄文读者展示了四至五世纪中国文化与生活的广阔图景,从前后对比、对照中看出陶渊明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地位。艾德林赞同他老师阿翰林的提法:“陶渊明在中国诗歌上显然起了我国普希金的作用。”
除了在中国文学上作纵向对比外,还把陶渊明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中的诗人作对比,如与茹科夫斯基,布洛克对比诗歌风格。而陶渊明思想中的儒释道精神则被拿来同列夫·托尔斯泰对比。认为他们这两位古典作家从儒学和道学中接受了共同的东西——“善的思想”。艾德林转引托尔斯泰读了老子书中某个章节后所说的一段话:“这里的意思是,人为了达到伟大,就应该做小事;但要相信,从这小事之中不但他个人,而且整个世界都能得救。就让人仅仅为了自己而去追求完善吧,他相信这种完善正是整个世界所需要的;于是他就完成了伟业——拯救世界”。接着艾德林便说到陶渊明的个性特点,曰:
“陶渊明秉性不好自夸,他自我作表率,做着大事的时候,他想的是正在做小事。但是拯救人,使人从‘尘世浮华’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这正是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他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和诗题。他抛开了那个和他不相容的社会而走向人民,但不是走向归隐。这就是为什么他采取了道教的表面精神——遁世,却没有成为‘消极的革命者’。倘若从‘诗人的事业就是他的言论’来看,那么很难设想有比陶渊明更积极、更富有战斗性的为自己理想而斗争的卫士了。即便在生前,无论他离开哪里,他的声音仍旧在哪里回响”。艾德林就是这样用对比陶渊明和托尔斯泰的方法来精辟地分析陶“退引田园寄情山水”思想的实质。
这本专著的文笔优美,富于抒情性,有些章节几乎可以说是用优美的散文写成的。例如第二节《诗人的家乡》就很象是一篇游记。艾德林访问中国时到过陶渊明的家乡江西省九江西南的浔阳柴桑。他把访问陶氏家乡的过程同记叙与诗人有关的地方联系起来,同时引用不少后代诗人凭吊陶渊明故里时写的诗句,使得全篇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性。对于谈诗的著作来说,不使用论文体,而用抒情的叙事文体也更适合,更便于普通读者接受。因而艾德林的著作兼有学术性和普及性,出版后很受欢迎。
艾德林他在1960年出席“第二十五届东方学家国际学术会议”曾做了长篇报告《中国诗歌中的传统与创新问题:论陶渊明的创作》(共10页),得到与会者的好评。

☚ 陶潜自传式诗歌   陶渊明作品研究 ☛
000021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