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丹 外丹炼丹的一种。《通幽诀》:“药能固形外丹也”。即用铅汞配制其他药物作原料,放在炉火中烧炼而成的丹药。参见“炼丹”条。 ☚ 炼丹 内丹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外丹服餌 > 外丹 外丹 wàidān 道教指通過燒煉金石藥物而成之丹藥。原多稱金丹,後内丹之道盛行,遂相對内丹而稱。南朝陳·慧思《南嶽思大師立誓願文》:“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衆生先自安。”《通幽訣》:“氣能存生,内丹也;藥能固形,外丹也。”明·伍沖虚《天僊正理·先天後天二無直論》:“古云自外來者如此,此外藥之論也。將此藥之在鼎者,以行小周天之火而烹煉之,謂之煉外丹。” 外丹古代藉服用炼成的丹药和其他药物以求长生,这些药物统称外丹。 外丹道教修炼法术炼丹的一种。与“内丹”相对。《通幽诀》:“药能固形外丹也。”即用铅汞配制其他药物作原料,放在炉火中烘炼而成的丹药。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作“点化”用;继续再炼,便成“服食”用的仙丹或“金丹”,认为服食金丹可以成仙。 外丹语出《抱朴子》。冶炼所谓五金八石等矿物质而成的一种化合物,称“外丹” 。古人误信其可以长寿,受害者甚多。但对化学和冶金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外丹道教修炼方法之一。指用炉火烧炼矿石药物以制取长生不死的仙丹,与修炼精气神的“内丹”相对。初步炼成的叫“丹头”,作点化之用;继续烧炼,便成“金丹”,供服食。所用药物以铅汞为主。参见“内丹”。 外丹 外丹道教修炼方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或掺和草木药)以制“长生不老”丹药。因丹砂为其主要原料,故道称炼丹术;因谓服食丹药可以成仙,又称仙丹术;又谓炼成的丹药可成黄金而称金丹术。初见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继续发展,至唐代外丹术臻于极盛,从皇帝到文武大臣,好此术者不乏其人,此时出现了更多的炼丹家和丹书,而服丹致死者也日渐增多。至南宋全真南北宗皆主内丹,外丹始衰。烧炼外丹的原料据有关丹书记载,仅矿石药物即达六七十种;主要的除丹砂外,有雄黄、雌黄、石留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合称八石。炼丹工具,见于丹书记载者有十多种,首要者为丹炉(加热没备)、丹鼎(置于丹炉内部的烹炼室即反应室)。烧炼方法有煅(长时间加热)、炼(干燥物加热)、炙(局部烘烤)、溶(溶化)、抽(蒸馏)、飞(升华)、伏(加热使药物变性)等。炼丹道士视外丹为神授之术,非其人不传,亦不令人见,丹房设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并有一套神秘化仪式和众多禁忌。《丹房须知》即列有择地建坛、祭神开炉、服饰陈设等注意事项21条。主要丹书有张陵《九鼎丹法》(即现存的《黄帝九鼎神丹经》)、阴长生《太清金液神丹方》、葛洪《太清丹经》、《抱朴子内篇》、陶弘景《本草集注》等,孙思邈的医著《千金方》、《千金翼方》中也包含不少丹法。外丹术作为盛行千年的道教方术虽为社会和科学所最后摒弃,但其长期的烧炼实践对中国药物学和古化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外丹书中有不少古代科技资料,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 明·《正统道藏》 内丹 ☛ 外丹 外丹道教修炼方术。即是用铅汞配制其他药物放在炉鼎中烧炼而成“丹药”,据称服食可得长生。初步炼成的叫“丹头”,只能作为点化之用,不能服食; 再进一步,便炼成了“服食”的丹药,即道教所谓的“仙丹”。仙丹术之外,还有所谓金丹术,或曰黄白术,即烧炼丹药使之化为黄金和白银。烧炼外丹的药物常用的五种称为五石,即朱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常用的八种为八石,即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黄、戎盐、硝石和雌黄。此外,还有许多别的药物。外丹之术起于西汉,唐以前非常兴盛,后服丹死者日多,受到怀疑和攻击,渐趋衰落。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看,外丹术是现代化学的先驱,对医药、火药的发明等都作出过重大贡献。 ☚ 北京南堂 外方传教会 ☛ 外丹wàidān古代借服用炼成的丹药和其他药物以求长生, 这些药物统称外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