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举:举荐。推举外人不回避仇人,推举身边人不回避亲属。指荐贤出以公心,唯贤是举。《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例】从法律的角度上讲,领导干部的亲属和任何一个公民一样,人人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领导干部的亲属中也不乏雄才大略者,“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大凡人才,都应让他们脱颖而出,大显身手。(范丰《领导干部的另一个“重大事项”》) 又作〔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例】有的贤臣因其心公而量雅,故能知人,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其所举皆贤才,大有利于国利于民。可见,能知人、用人,有公心是关键。(李伯箫等《领导手册·用人编》)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wài jǔ bù qì chóu,nèi jǔ bù shī qīn谓举荐人才,对外不以个人恩怨为标准,对内不避亲属,不怕人议论。语出《左传·襄公三年》。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谓推举外人,即令仇人亦不遗弃; 推举亲近之人,即令亲属亦不漏失。形容秉公办事。语本《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按,祁午,祁奚之子。又《僖公二十一年》:“叔向曰:‘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尸子》卷上作“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吕氏春秋·去私》作“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孔子家语·儒行解》则引“辟”作“避”。《史记·晋世家》作“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举荐。推举外人不回避仇人,推举身边人不回避亲属。指荐贤出以公心,唯贤是举。《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wàijǔbùqìchóu,nèijǔbùshīqīn〔其他〕 推荐外面人,即使是仇人也不避弃;推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漏失。形容办事公正。语出《左传·襄公三年》:“祁奚清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午:祁奚的儿子。)《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叔向曰:‘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 举荐。弃: 遗弃。举荐人才,对外不遗弃仇人,对内不回避亲属。指荐贤要出以公心,唯贤是举。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例] 举荐人才,本是好事。像伯乐相马的典故,祁奚的“~”主张,《三国演义》里的“徐庶走马荐诸葛”故事,等等,历来都传为美谈,但举荐一定要出于公心,照章办事。(陈鲁民《有感于“未便再荐”》)|领导干部的亲属中也不乏雄才大略者,“~”,大凡人才,都应让他们脱颖而出,大显身手。(范丰《领导干部的另一个“重大事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