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除草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除草剂herbicides

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广义上是防除所有不希望其存在的植物的药剂,亦称除莠剂。使用范围包括防治农田、苗圃、林地、幼林抚育、森林防火道、草原、草坪、园林、花卉、非耕地、铁路、公路沿线及工厂、仓库、住宅、机场周围环境的杂草、杂灌、非目的树等有害植物,河道、渠道、湖泊、池塘、水库等水域的水生杂草等。当除草剂与植物接触时,它的作用要受到植物的生物学形态、解剖学特性、生长习性、遗传特性、吸收部位、转移速度以及在植物体内发生的多种降解和代谢等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这些植物因素和除草剂的特性、施药剂量、施药方法、施药时间、耕作条件、土壤、气候、光照、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确定了某种除草剂在某种植物上的药效和持效期等。
简史 19世纪末,在防治欧洲葡萄霜霉病时,偶然发现波尔多液能伤害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19世纪末法国、德国、美国同时发现硫酸和硫酸铜等的除草作用,并用于小麦等地除草,这就是农田化学除草的开端。1932年发现有机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开始步入有机化学除草剂时期。40年代初期化学合成了2,4-滴,并用于大田除草,其生物活性高、选择性强、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十分明显,在2,4-滴的影响下,大大促进了有机除草剂工业的迅速发展。50年代相继开发出多种类型有机除草剂,主要品种如氨基甲酸酯类的苯胺灵、氯苯胺灵;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丙草丹、灭草猛、克草丹等; 均三氮苯类的西玛津、莠去津等; 苯甲酸类的豆科威; 取代脲类的敌草隆等。1959年美国化学除草面积已达2100万公顷。60年代以来,在农药中新品种研制最多的是除草剂,如二硝基苯胺类的氟乐灵;酰胺类的敌稗、甲草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的野麦畏、禾草特、禾草丹;二苯醚类的除草醚、草枯醚等,并以土壤处理剂为主。大量高效、强选择性除草剂品种的出现,引起了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70年代在美国提出了杂草综合治理体系(IWMS)的概念,但其核心仍是化学除草。1971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合成草甘膦,杀草谱广,对环境无污染,是有机膦除草剂的重大突破。加之多种新剂型和新使用技术的出现,使除草效果大为提高。1980年世界除草剂已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1%,达47.56亿美元,超过了杀虫剂而跃居第一位。进入80年代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活性、杀草谱广、低用量、低毒、效益高的新品种,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含氟二苯醚类、环己烯酮类等。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对老品种及现有品种进行生产技术的改进,如分子立体异构体分离在除草剂中得到发展,吡氟禾草灵去掉无活性S-体,研制含R-体的精吡氟禾草灵,活性大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除草剂之间、除草剂与其他农药的混用及增效剂、作物安全剂或除草剂解毒剂等的应用都很普遍。由于有机合成化学和微生物研究的进展,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逐渐兴起,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的除草剂,如茴香霉素、苯草酮、除草霉素等促进了天然活性物除草剂的发展。抗除草剂作物品种的培育,扩大了除草剂安全使用范围。除草剂的筛选已转入分子设计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除草剂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农田大多数杂草问题得以解决,但也出现了杂草种群变化、杂草抗药性、作物药害、残留、污染环境等问题。1989年世界农药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其中除草剂为95亿美元占44.2%。美国使用除草剂最多,占世界35.6%;其次是欧洲,占26.3%。世界除草剂品种超过300个,总产量每年70万~80万吨有效成分,占化学农药的40~ 50%。
中国从5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2,4-滴、燕麦灵等除草剂。1958年开始生产五氯酚钠、2,4-滴,60年代合成生产敌稗、扑草净、除草醚、茅草枯等。1963年成立了全国化学除草领导小组。60年代后期在多种作物地开展化学除草试验、示范。70年代先后生产应用西玛津、稗草烯、燕麦灵、敌草隆、草甘膦、灭草松等10多个品种。引进氟乐灵、甲草胺、禾草丹等在东北等局部地区使用,全国化学除草面积约267万公顷。1979~1990年,国内生产品种增加到20多个,年产量约3万吨; 丁草胺、禾草丹、乙草胺、地乐胺、敌草胺、苄嘧磺隆、野麦畏、燕麦枯等的生产,使品种结构有一定改变,应用范围扩大; 安全、高效、经济,成为中国农业部门对生产和使用农药的要求。1990年全国化学除草面积约2133多万公顷,其中稻田化学除草面积约占1/2。
分类 可从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类。
一般按作用方式分为两类: ❶灭生性(非选择性)除草剂。即在正常用量下对作物和杂草无选择地全部杀死的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等。
❷选择性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而不伤作物,甚至只杀某一种或某类杂草的除草剂。其中又可分为能防除单子叶杂草而对双子叶作物无害的单子叶除草剂,如稀禾定、喹禾灵等;能灭除双子叶杂草而对单子叶植物无害的双子叶除草剂,如麦草畏等。
按施药部位分为4类: ❶茎叶处理剂。直接喷洒于杂草叶面、整株杂草上,抑制或杀死杂草的除草剂,如敌稗、灭草松等。在作物生育期或某生育阶段,或非作物地杂草出苗后使用。
❷土壤处理剂。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施于土表或混入土壤中,如野麦畏等;作物苗后施于土表,抑制或杀死正萌发的杂草,如利谷隆等。
❸茎叶兼土壤处理剂。既可用于作物芽前作土壤处理,抑制和杀死刚萌动的杂草,也可在作物生育期作茎叶处理,如氟磺胺草醚等。
❹水面(中)施用除草剂,如醌萍胺、草甘膦等。
按除草剂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分为两类: ❶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与植物组织(叶、幼芽、根)接触即可发挥作用,药剂并不向他处移动,如大多数二苯醚类品种、百草枯等。
❷内吸传导性除草剂。药剂可被根、茎叶、芽鞘吸收在体内传导到其他部位而起作用,如苯氧羧酸类、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大多数品种。
根据化合物来源分成三类: ❶无机除草剂。如叠氮化钠、硫酸铜等无机化合物,此类化合物选择性差,用量大、毒性高、杀草谱窄,目前已很少使用。
❷生物源除草剂。用天然的化学骨架作为新型除草剂的化学基础,植物、真菌和细菌可产生多种有植物毒性的化合物。如微生物除草剂或微生物代谢产物除草剂,如除草霉素、苯草酮、双丙氨膦等。
❸有机除草剂,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多,使用范围广,发展最快,占除草剂的绝大部分。
按化学结构及作用特性可归纳为20余类: 苯氧羧酸类,如2,4-滴、2甲4氯等; 苯氧基及杂环氧基苯氧丙酸类,具苯氧羧酸类相反的选择性,在大多数双子叶作物地防治禾本科杂草,不具激素特点,如喹禾灵、吡氟禾草灵、精恶唑禾草灵等;苯甲酸类麦草畏;酰胺类如丁草胺、敌稗;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取代脲类敌草隆、绿麦隆等; 三氮苯类莠去津等; 磺酰脲类氯磺隆等; 氨基甲酸酯类甜菜宁等;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禾草丹等; 二苯醚类除草醚等; 有机磷类草甘膦等; 咪唑啉酮类普杀特等; 环己烯酮类稀禾定等; 吡唑类吡唑特等; 吡啶类绿草定等; 喹啉羧酸类快杀稗等; 联吡啶类百草枯等; 酚类五氯酚钠等; 腈类溴苯腈等; 脂肪族类茅草枯等; 有机砷类甲胂钠等; 有机杂环类灭草松等; 其他有机除草剂稗草烯等。
作用机制 除草剂通过一条或多条途径和多种效应,抑制植物体内某一生理生化过程或反应,造成许多过程的失调,而导致杂草死亡。由于除草剂品种与类型及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不同,杂草对其吸收、传导、形态与解剖学变化,生理效应与生物化学反应有很大差异。❶吸收与传导: 茎叶处理剂通过叶、茎吸收沿韧皮部及木质部向下向上运转;土壤处理剂被根、幼芽或胚芽鞘、下胚轴吸收,在木质部随蒸腾流向上运转,积累于作用部位发挥作用; 触杀型除草剂接触叶、幼芽迅速吸收,借助于扩散作用或以气体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破坏共质体和非共质体传导的器官,使局部组织遭破坏。
❷形态与解剖学效应变化: 除草剂有抑制细胞分裂、伸长、毒害有丝分裂、液泡破裂解体等作用,导致植株畸形、茎叶扭曲、茎基和根肿大、叶黄干枯、生长抑制而死亡。
❸生理效应与生物化学反应:一是光合作用。抑制希尔反应、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叶绿素的形成或使已形成的叶绿素分解,使杂草不能制造养料,饥饿而死;二是抑制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提供一系列生化反应的能量。除草剂干扰和破坏某一个环节,如电子传递抑制剂与电子载体结合或取代正常电子受体,使呼吸作用受阻。能量传递抑制剂常与能量偶联途径中的中间产物结合,抑制产生ATP的磷酸化作用; 解偶联剂阻碍能量利用,使能量传递中的高能中间产物ATP前体物质水解,导致杂草死亡;三是干扰正常激素作用。激素型除草剂扰乱和破坏植物正常生长,机能失常,细胞异常增殖,植株畸形、蒸腾系统和运输系统堵塞破坏;四是抑制和干扰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抑制酶活性阻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五是抑制脂类代谢; 六是对膜系统的影响促进氨基酸与电解质的渗漏、膜机能障碍等。(见除草剂作用机制)
选择性原理 农田杂草与作物共生,某种除草剂在一定用量与使用时期范围内,能够防除某种或某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由于除草剂不同形成了多种方式选择性。❶形态选择: 不同植物的叶片特性、生长点位置、生育习性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比较局限,安全幅度窄。
❷生理选择: 不同植物对除草剂吸收及其在体内传导、分布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❸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活性化机制、氧化与还原、水解、轭合代谢及解毒能力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❹人为选择性:根据除草剂的特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生育特性差异,在使用技术上造成的选择性。其安全幅度小,要求一定条件。如位差选择是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及种子萌发所处土层的差异; 时差选择是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时期差异; 在作物生育期利用保护装置定向喷雾,消灭杂草保护作物。(见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除草剂herbicides

又称除莠剂。用来毒杀和消灭农田杂草或非耕地里生长的绿色植物,并对人畜安全的一类农药。根据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根据作用方式分触杀型除草剂和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根据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分为无机除草剂、苯氧羧酸类、二苯醚类、酰胺类、均三氮苯类、取代脲类、苯甲酸类、二硝基苯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磺酰脲类、杂环类除草剂等。

除草剂

用于防除杂草或有害植物的农药。19世纪除草剂首先出现于法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出除草剂2、4—滴。1956年研制出西玛津,1960年出现敌稗,1964年出现除草醚,1971年出现甘草膦。按作用方式分为触杀性、内吸性和选择性3类除草剂。按照化学成分分为无机除草剂和有机除草剂2类。

除草剂

除草剂chucaoji

又称除莠剂,是用以消除杂草的药剂。使用最广、最重要的是有机除草剂,主要品种见下表。

除 草 剂 主 要 品 种



根据除草剂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两类:
❶具有灭生性 能消除一切绿色植物,如五氯酚钠、亚砷酸钠等。主要用于铁路两旁、仓库周围、森林防火道等非农田除草。
❷具有选择性 只能灭除某种杂草而不伤害农作物。广泛用于农田、果园,如能灭除单子叶杂草狗尾草等而对双子叶作物棉花等无害的毒草安等。反之,能灭除双子叶杂草蒲公英而对单子叶作物水稻、小麦无害的2.4-滴等。但这两类特性不是绝对的,选择性除草剂若使用不当,也会对单子叶作物发生药害; 灭生性除草剂,只要掌握好它的规律,利用作物和杂草在种子发芽和根系分布上的“时差”、“位差”原理,使用得当,也可达到消灭杂草、保存作物的目的。根据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运转情况,也可分为两种:
❶触杀除草剂 进入植物体后,固定在施药部位,不再向其他部位传导,只起到接触杀除作用。因此,要使整株杂草粘上药剂,效果才显著。
❷ 内吸传导除草剂 进入植物体后,随光合作用产物,沿着植物韧皮部位中的筛管,运送到生长旺盛的顶芽、幼叶和根尖,导致植物畸形生长而死亡。在阳光充分的睛天施药效果最好。除草剂还可根据剂型分为粉剂、乳剂和颗粒剂。
除草剂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命物质合成等起到抑制、阻碍或某种干扰作用,使之不能正常生长而导致死亡。敌草隆等除草剂对光合作用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2.4-滴类除草剂抑制有氧呼吸; 氨基甲酸类除草剂有强烈抑制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作用;敌稗能加大稗叶的透性,使保水能力降低,植物很快失水而枯萎。根据除草剂的杀草机理以及控制其他因素,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灭除杂草,而不伤害作物,起到选择作用。如,利用小麦和杂草的形态不同,对药剂吸收上的差异,可用2.4-滴类药剂除去小麦地里的双子叶杂草; 根据水稻和稗草对敌稗生理作用的差异 (水稻含有分解敌稗的酶),可用敌稗来杀死稻田里的稗草。除草剂施用方法一般是:
❶将芽前除草剂在作物播种前或杂草萌发前施于土壤中;
❷将芽后除草剂在作物和杂草萌芽后的生长期间进行植株喷药。但必须根据作物和杂草的特性来选择药剂和施用方法。大多数除草剂毒性较低。
使用除草剂是近代农业生产的一项新技术。除草剂也广泛用于消灭非农耕地如森林、牧场、草原、交通干线、城市绿化、公园及其他场所的杂草。亚砷酸钠、氯酸钠是早期使用的无机类天生性除草剂,使用有限。1942年,2.4-滴除草作用的发现,标志着有机类选择性除草剂应用的开始。随后几十年,化学除草剂发展迅速,现已居各农药之首。据统计,1984年,全世界除草剂销售金额占农药总销售额的43.3%,已超过500种,新品种仍不断被开发利用。
☚ 1605   植物生长调节剂 ☛

除草剂herbicide

系杀灭田园杂草的一种农药。由于除草剂的出现为发展农业及解除农田劳作的疾苦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但除草剂均含有一定毒性,对人畜及自然生物亦造成一定危害,故应科学使用,严加管理。除草剂有接触型和移行型两类:前者直接破坏杂草的组织,阻碍其呼吸,而将其杀灭;后者是杂草吸收后影响其光合作用或破坏其生理功能,达到除掉目的。在除草剂中二硝基酚类、双吡啶化合物等可引起人畜中毒并易造成环境污染。

除草剂

又称“除莠剂”。用以消除杂草的药剂。有百余种。有的为选择性除草剂,如2,4-D专除双子叶植物杂草,敌稗专除单子叶植物杂草;有的能杀伤一切植物,如五氯酚钠、氯酸钠等。使用时要防止环境污染。

除草剂

亦称“除莠剂”。是植物杀伤剂的一种。用于破坏农作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有毒莠定等。

除草剂

除草剂

或称除莠剂。系用于除去田间什草的药剂。是化学农药中的一种,如除草醚、西玛津、扑草净、禾大壮、敌稗等。

☚ 农用塑料薄膜   粮食作物地区组合 ☛

除草剂

herbicide


除草剂

weed-kill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