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工程地质分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工程地质分区

陕西省地域辽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自北而南具明显的分带性。根据工程地质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全省可分为四大工程地质区,九个工程地质亚区。
一、长城北沙漠高原工程地质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南界大致在长城沿线。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北半部及府谷、佳县部分地区,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6.3%。本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海拔1000~1400米。地势较平坦,为风沙滩地地貌。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面沙丘连绵,地表广复疏松风积沙和冲、湖积亚砂土及粉细砂。下伏中生代碎屑岩。靖边柠条梁以西属内流区,潜水埋深一般1~3米。由于气候干燥,潜水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一般0.5~3克/升,高者大于10克/升,对混凝土具结晶性侵蚀。土壤盐渍化严重,盐渍化占滩地面积的25%。潜水含氟量超标,是氟骨病区。东部属黄河流域,地面多活动沙丘。但降水较丰,是我国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秃尾河两测分布有大泉群。泉水水量大,水质好,是很好的供水水源。沙漠化是本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沙丘以平均每年3~15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迁移,不仅严重威胁着村镇、农田和牧场,而且入侵河道,成为黄河粗泥沙来源之一。区内侏罗系煤炭资源丰富,沿河大泉和红碱淖宜作为水源加以利用。
二、陕北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区:位于长城南的广大黄土高原分布区,面积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2.7%。为塬、梁、峁众布、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厚度大,沟谷深切,沟谷底部出露层状碎屑岩类和软弱的红土,地下水贫乏。本区位于伊陕盾地南部,岩层平缓,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持续上升为主,地壳稳定。但流水及重力侵蚀作用活跃,土壤侵蚀是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由北向南可分为三个亚区:
(一)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工程地质亚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黄土梁峁沟壑地貌。白于山河源区黄土地发育,地形破碎。东界黄河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地下水除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较丰外,其余水量少,水质较差。地质构造简单,地壳稳定。由于地形破碎,植被稀少,多暴雨,流水和重力侵蚀作用活跃,土壤侵蚀较强烈。尤其是延安以北地区受白于山、东胜隆起影响,第四纪以来地壳上升幅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沟壑密度大,土壤侵蚀模数达1~2万吨/年·平方公里,是形成黄河泥沙主要产区之一。区内工程地质问题还有黄土滑坡、崩塌危害和水库淤积。
(二)陕北黄土塬梁工程地质亚区:位于陕北高原南部,面积1.4万平方公里。由宜川、洛川、长武、彬县及白水等黄土塬组成,其间被黄龙山、子午岭等所隔。洛川、长武、彬县和白水等黄土塬较完整,塬面宽阔平坦。宜川塬因紧邻黄河,沟谷发育,塬面破碎,呈残塬与平梁。黄土塬面土壤肥厚,水热条件较好,是陕西省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业区。黄土塬区沟谷所占面积小,水土流失较弱。但塬边斜坡陡峻,下部出露红土和基岩,有泉水溢出,边坡滑塌严重。铜川、洛川一带是黄土滑坡较发育地段。区内南部澄城、铜川、彬县等采煤区地下采空引起地面变形,使边坡不稳定。
(三)北山低中山工程地质亚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面积0.9万平方公里。包括黄龙山、子午岭、老爷岭、五峰山、钻天岭、嵯峨山等,海拔1100~1900米,高出黄土塬200~600米,为继续相边的低中山岭。北部主要由中生界、上古生界碎屑岩、含煤碎屑岩组成;南部由碳酸盐岩组成。山岭的边缘分布黄土。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古水文网发育,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发育多期岩溶,形态以溶隙、溶洞为主。水库座落其上,当库水位高于岩溶水位时,易产生库盘渗漏(如沮水桃曲坡水库)。岩溶水较丰富,形成多处岩溶大泉,是宝贵的水资源。但同时也造成煤矿区地下巷道涌水,影响煤炭生产。
三、关中盆地工程地质区:位于陕西省中部,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8.3%。关中盆地系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基底为断裂切割,构造极复杂。渭河横贯盆地中部,河流冲积平原、黄土台塬、洪积倾斜平原地貌自渭河向盆地边缘呈阶梯状升高。黄土类土、冲洪积松散土堆积遍布全区。盆地区为黄土高原南部和秦岭北坡地表水与地下水汇集场所,地下水丰富。关中盆地地形平缓,气候适宜,水土资源丰富,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本区工程条件复杂,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区域稳定性差。根据工程地质可分为三个亚区:
(一)盆缘洪积倾斜平原工程地质亚区:位于秦岭北侧,北山南侧的山前地带,面积约0.4万平方公里。北山南麓洪积倾斜平原为亚粘土夹透镜状砂砾石层组成,上部覆盖较厚的黄土。黄土结构疏松,具中等湿陷性。秦岭北麓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主要有块、卵石等颗粒物质组成,岩性变化大,土体结构比较复杂。上部为5~10米具中等湿陷性的黄土覆盖。秦岭北侧山前断裂晚近期活动显著,沿断裂有蓝田汤峪、眉县温汤等地热田分布。
(二)渭河两侧黄土台塬工程地质亚区:分布于渭河冲积平原两侧,面积约0.7万平方公里。黄土台塬有二级,呈阶状展布,一级台塬宽大平整,二级台塬呈黄土丘陵地貌。台塬区黄土厚达80~140米,上部的全新统黄土和上更新统黄土,一般具有较强的湿陷性。黄土岩性均匀,天然状态下具结构强度,除湿陷性外,是工程地质性质比较好的土体。黄土台塬塬边冲沟发育,斜坡稳定性差,蓝田、沋河和宝鸡—常兴等地黄土滑坡发育。
(三)渭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由渭河的河漫滩、阶地组成,面积约0.6万平方公里。区内地形平坦,土地肥美,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是陕西省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发达地区。渭河高阶地上披盖的上更新统黄土具有较强的湿陷性。低阶地地下水位埋藏浅,一级阶地前缘和河漫滩地区部分砂层具液化性。本区位于渭河断陷盆地沉降最深部位,新生界厚达4000~7000米。隐伏断裂发育,活动性显著。区域稳定性差,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低阶地地区地势低平,但易发生暴雨洪水灾害。
四、陕南山地工程地质区: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大巴山和陇山山地,面积8.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42%。为褶皱断块山地,散布汉中、安康等山间盆地。区内基岩裸露,地层岩性变化大,东南部碳酸盐岩山地岩溶地貌发育,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复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褶皱强烈,断裂和节理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新构造运动以北仰南俯式的断块掀斜上升为主,断裂近期活动较明显。地震强度低,属于较稳定区域。由于地壳持续上升,河流下切,山高谷深坡陡,斜坡稳定性差。山区内常有大暴雨,产生洪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区内地表径流丰富,水力蕴藏量大,矿产、森林、土特产资源丰富。根据工程地质特点可分为三个亚区:
(一)北秦岭高、中山工程地质亚区:位于太白白云——商南一线以北,包括秦岭主脊、秦岭北坡和陇山山地,面积2.0万平方公里。区内山势高峻,山脊海拔2500~3000米以上,气候较寒冷,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地表广露坚硬块状侵入岩,坚硬—较坚硬中深变质岩及较坚硬层状浅变质岩。因褶皱、断裂发育,山区岩体完整性较差,加之第三纪以来山地上升强烈,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
(二)南秦岭中、低山工程地质亚区:本区北与北秦岭高、中山亚区毗邻,南以阳平关—洋县经饶峰到麻柳坝一线为界。包括秦岭南坡及大巴山北坡之广大地区,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地貌为海拔2500米以下的褶皱断块中山,汉江两侧分布低山丘陵,安康等山间盆地缀布其间。区内固体矿产和水资源蕴藏丰富。汉江及其支流嘉陵江等,多深切曲流与峡谷急弯,有许多优良的水利枢纽坝址。区内以坚硬、较坚硬层状浅变质岩类为主,南羊山、新开岭等地为岩溶化碳酸盐岩类,柞水—宁陕以西分布大型花岗岩基,安康、平利和赵川一带有块状坚硬火山岩类;地质构造复杂,褶皱紧密,岩层产状陡,断裂发育,且活动性显著,沿断裂有小震发生,并有温泉分布。区内暴雨多,强度大,山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普遍。安康山间盆地有洪水灾害。
(三)米仓山中、低山工程地质亚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隅,面积1.6万平方公里。南部铁船山、镇巴一带为高峻的中山山地,分布坚硬层状碳酸岩类和坚硬—较坚硬层状碳酸盐岩、碎屑岩类与软硬相间层状碎屑岩类、含煤碎屑岩类。地质构造以紧密线状褶皱和叠瓦状逆冲断裂为主,岩层倾角陡,岩石节理发育。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由于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是陕西省岩溶最发育的地区。溶洞、暗河等组成复杂的岩深系统,岩溶水丰富。北部除汉江盆地及汉南花岗杂岩体组成的低山丘陵外,其余地区为中生界浅变质岩类组成的中山山地。岩层褶皱和断裂较发育,岩体完整性差,岩石风化强烈。汉南花岗杂岩剧强风化层厚度10——40米。汉中、西乡盆地内有胀缩土分布。岩溶化岩体的稳定性和岩溶渗漏,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害和汉中、西乡等山间盆地的洪水灾害,胀缩土危害等是区内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