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西安市。1944年6月建立,1955年起称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改用现名。占地65000m2,建筑面积60000m2。馆藏文物11.5万件。有1个基本陈列:“陕西古代史陈列”,展出文物3000余件。收藏以周、秦汉、隋唐各时期的文物为重点。所属碑林展馆藏有汉代至清各种碑碣1000余座,其中有很多著名的碑刻。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设施完备的大型博物馆。在西安市翠华路南口西边。馆区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陕西省文物保护技术中心)。1973年6月,周恩来参观陕西省博物馆时曾指示: “在适当的时候新建一个博物馆。” 1986年11月2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工程奠基。1987年7月1日,新馆主体工程开工,1991年6月20日峻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舍建筑为仿唐风格,呈轴线对称格局。中心主体建筑南北两面均为四阿顶重檐殿堂,东西两翼为吕字形建筑、四隅各有崇楼一座。连廊把主体建筑、两翼建筑和四隅崇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得主次有序,庄重严整。深灰色的硫璃瓦屋顶,乳白色面砖墙和古铜色铝合金型材框架镶茶色玻璃门窗,构成明快典雅的建筑色调。馆舍内围有7个庭院。宽阔的前庭及馆舍外围一周,均被四季常青的草木覆盖。馆正门前有一个长方形观景池,池北沿建立着一座屏风式花岗岩馆标,上面镌刻着郭沫若先生的7个草书真迹—“陕西历史博物馆”。苍劲醒目的馆标和横贯景池西汉石鲸相映生辉,馆舍周围众多的石刻风格各异,渗透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专题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展线总长1800多米,以中心序厅为枢纽,呈点线结合状。基本陈列厅位于主体建筑前部,分为两层,面积6600多平方米。一层的序言大厅中央设有黄河和黄土高原的屏风式巨幅彩照,彩照屏前矗立着巨大的唐顺陵石狮(复制品),显示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和唐代历史文化的高度发展。常设的“陕西古代史陈列”,以陕西出土的历代典型文物为基础,以历史进程为序列,展示陕西地区上自蓝田猿人,下至晚清年间历史文化发展概貌。展出2500多件文物,充分显示出我国西周、秦、西汉和隋唐时期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专题陈列厅位于主体建筑西侧,面积2600多平方米。展出的“陕西青铜器珍品”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总计600余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艺术和陶塑艺术,同时也显示出三秦大地得天独厚的文物优势。临时展览厅位于主体建筑东侧,面积2600多平方米,用以举办本馆馆藏珍品的临时性展出,陕西各地县馆藏文物或重要考古发现的专门性展示及引进外省和国外的展览。文物库区面积8000多平方米,设有分类库、珍品库、暂存库、壁画库及文物入库前的拆箱、清洗、熏蒸、修复、摄影、拓裱等工作间。文物库房均为全封闭式建筑,库门备有电脑控制的出入监视和自动记录装置。库区的环境监测控制和防火防盗设施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壁画库,面积近1200平方米(包括300多平方米的修复室)。壁画用电动钢制框架镶木板嵌装,选放在一起,下设轨道,由电子计算机编目控制,既稳固整齐,又便于查阅观赏。这种具有修复,保存和观赏三重功能的墓葬壁画库,在国际上居一流水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楼位于馆区东北隅,连地下室计四层,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30万册。设有普通书库,报刊库,阅览室、内刊阅览室和装置缩微设备的视听阅览室。资料室与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建立了情报信息互通交流关系,可提供情报咨询和资料复印,为业务研究提供方便。现有职工275人。该馆设有学术委员会,开展对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馆藏文物和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实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1991年6月建成开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现代化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地55600平方米,文物库房8000平方米,展厅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其中一级品762件(组),国宝18件(组)。文物以商周青铜器、历代陶俑、唐代金银器和唐墓壁画最具特色。2000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旅游AAAA级景点。 ☚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洽川风景名胜区 ☛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原唐长安靖善、靖安、光福、永乐4坊的交界地。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