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降魔变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降魔变文

降魔变文

唐代变文。作者不可考。叙述须达布买地修建伽蓝而引起的一系列故事。内容本于《金刚经》。作品想象丰富,其中写佛门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六师斗法场面尤为生动,对后来《西游记》等小说有一定影响。

☚ 唐太宗入冥记   维摩诘经变文 ☛
降魔变文

降魔变文

变文。讲唱佛经故事。南天竺有一大国,号舍卫城。辅国贤相号须达多,因为子求婚,得识阿难国相护弥,从护弥口中闻佛之名,并知佛在耆阁崛山,诚心之下,得见佛面。如来令须达多造殿塔堂房,供佛弟子居住,并遣弟子舍利弗随须达多前往舍卫城,选择园林,依法式修筑。几经选择,最后买下太子的一块园林,其价甚高,以黄金遍铺地面,树枝缀满银钱。须达多买下园林,有外道六师心中不愤,奏知国王,国王乃擒须达多与太子。须达多讲述如来功德,国王且喜且疑,遂命须达多请佛与六师斗法,以试真假。舍利佛乃出面与六师斗法。文中具体描绘斗法场景与过程,想象奇丽,文字精妙。六师与舍利佛的诸般化相之斗,宛如《西游记》中之情节,而文作于唐代,足称难得。最后舍利佛斗法取胜,六师降服。舍利佛乃升空而去。变文情节完整,文词保存完好,是变文中之佳构。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孟姜女变文 ☛

降魔变文

 盖闻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传经,千千世界。爰初鹿苑,度五俱输,终至双林,降十梵志。演微言爱河息浪,谈般若烦恼山摧,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于人境;所以舍卫大城之内,起慈念而度群生;给孤长者园中,秉智灯而传法印。如来以著衣持钵,高步清晨,即以食时,还至本处,乞食长福德之业,次第表平等之慈,洗足彰持戒之功,敷坐乃安禅静虑。然后人天晓仰而围绕,龙神肃恭而乐听,须菩提具威仪而出会,整法服而翘试,欲兴无相之谈,乃发有疑之问。故得子称希有,佛赞善哉。遂乃广擗玄关,大开义藏,闻经者使四心不倒,五眼晶晖,四果咸遣。我人三贤,得游八正;我人四想,了体性而皆空,六类有情,咸归灭度。初中后之布施不足为多,尽十方之虚空叵知其量。诸相非相,见如来之法身;生等无生,得真妄之平等。然则穷大千之七宝,比四勿而全轻;后五浊之众生[等]一闻而超胜境。然后法尚应舍,恋筏却被沉沦,浑彼我於空空,泯是非於妙有。不染六尘之境,契会菩提;即於六识推求,万像皆含於般若。三世诸佛,从此经生;最妙菩提,从此经出。加以括囊群教,许为众经之要目。传译中夏,年余数百。虽则讽诵流布,章疏芬(纷)然,犹恐义未合於圣心,理或乖於中道理。伏惟我大唐汉圣主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化越千古,声超百王,文该五典之精微,武折九夷之肝胆。八表总无为之化,四方歌尧舜之风。加以化洽之馀,每弘扬於三教。或以探寻儒道,尽性穷原;注解释宗,句深相远。圣恩与海泉俱涌,天开与日月齐明;道教由是重兴,佛日因兹重曜。宝林之上,喜见叶而争开;总持园中,派法云而广润。然今题首《金刚般若波萝蜜经》者[金刚]以坚锐为喻[般若]以智慧为称,[波罗]彼岸到,弘名[蜜多经],则贯穿为义,善政之仪,故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大觉世尊於舍卫国,祇树给孤之园,宣说此经,开我蜜藏。四众围绕,群仙护持,天雨四花,云廓入境,盖如来之妙力,难可名言者哉,须达为人慈善,好给济於孤贫,是以因行立名给孤。布金买地,修建伽蓝,请佛延僧,是以列名经内。祇陁睹其重法,施树同营,缘以君重臣轻,标名有其先后。委被事状,述在下文。
 昔南天竺有一大国,号舍卫城。其王威振九重,风扬入表,三边息浪,四塞尘清。辅国贤相厥号须达多,善几策於𦙄衿,洞时机於即代。人称柱石,德重盐媒(梅)。每以邪见居怀,未崇三宝;不贪荣位,志乐精修。家有子息数人,小者未婚妻室,时因节会,忽自思惟:[吾今家无所之。国内称尊。小子未婚冠,理须及时就礼。本国若无伉俪,发使外国求之。]当日处分家中,遂使开其库藏,取黄金千两,白玉数环,软锦轻罗,千张万疋,百头壮象,当日登途。[君须了事向前,星夜不宜遲滞,以得为限,莫惜资财。但称吾子之心,回日重加赏赐!]拜别以 (已)了,唯诺即行,日夜奔波,即达前所。巡街历(历)巷,注耳顷(倾)心,行李之间,偶值阿难乞食。生平未见,惊愕异常,执锡持盂,抗声乞食。护弥家崇十善,每亲延於佛僧;小大同心,咸钦敬於三宝。小女虽居闺禁,忽闻乞食之声,良为敬理尤深,奔走出於门外,五轮投地,瞻礼阿难。问化道之勤劳,启能仁之纳庆,使影忽见,仪貌绝伦,西施不足比神姿,洛浦讵齐其艳采。直冲审视,恐犯於礼仪;遂即缓步抽身,徐问邻人言曰: “此是谁家屋宅:林木森疏,前安阀阅之门,外列长戈之铁。琼棂宝阁,菀似皇宫;歌伎池台,稍异庶人之宅。邻人曰:[君可(何)不闻辅国之相,厥号护弥?佐理庙堂,日食万钱之禄:除去国主,第二之尊,国政之规,分寸亦同商议。]使者闻说,惊悚心神,又问邻人言曰:[余之多幸,会遇贤良。未审国相之家,儿女有其多少?仪是殊方之客,奉使来至此间;君亦莫辞淹遛,说相家之事。]邻人曰:[国相之女,总有三人:两个已什(适)皇系,一个现今在室。芳姿姝丽,盖国无双,风范清规,古今迥绝,一使闻此语,喜尉(慰)难胜,遂即通传,下函书信。使者既蒙引人,拜贺起居。未述心曲之情,见叙寒温之境。主客之礼,设会数朝;亲姻之议,未蒙许诺。长者忽於一夜,大小忽忙,扫洒堂房,修治院宇,香泥涂饰,异种精华。院院墙匝悬幡,房房尽铺毡褥。长者见其早起,寝寐不安;复见铺设精华,惊怪问其所以:[为当亲姻娶会?为复延屈帝王?因何大小忽忙,严丽铺置?]长者曰:“[我亦不缘聚会,亦谘屈帝王;欲拟请佛延僧,精心供养。]须达多生善皆,会亲近於佛僧,忽闻说佛之名,体上汗流陌目。须达曰: “[佛者有何神异?僧者有何德能?今我闻名,交流战汗。住在何处?幸说委由。恨我久仕邪途,未知政路。吾今深心渴仰愿说根原。]护弥曰:[佛者不是凡人,迦毗罗城净饭王子,祖宗相次,御千世之今(金)轮;弈叶尊荣,盖鸾凤之苗嫡。]须达闻说,惊心骇神,渴仰之情,不离心腑。愿亦方所,欲观尊颜。护弥报言长者:[佛今不达,祗在耆阇崛山,统八部龙天,阐三乘之理。今朝已夜,明旦去亦不迟。]长者闻佛德能,不安寝寐,翘诚渴仰,注想慈尊。如来表此专精,遂放毫光照烛,天地洞晓,犹千日之晖盈。须达忽见光明,谓言天晓,寻光直至城门,未开关钥。须达然知威力,倍增敬仰之心,思念如来,沈吟嗟叹曰: “


 崇楼高峻下重关,
 行路清霄阴往还,
 思谒尊容未得见,
 躇蹰瞻望力难攀,
 每恨生居邪见地,
 未蒙智杵碎邪山,
 幸愿慈尊垂汲引,
 专心伫望礼尊颜。

须达叹之既了,如来天耳遥闻,他心即知,万里殊无障隔,又放神光照曜,城门忽然自开。须达既见门开,寻光直至佛所,旋绕数直余匝,竭专精之心,注目瞻仰尊颜,悲喜交集处若为陈[说]:


 须达佛心□开悟,
 眼中泪落数千行,
 弟子生居邪见地,
 终朝积罪仕王悉;
 伏愿天师受我请,
 降福舍卫作桥梁。

佛知善根成熟,堪化异调,遂即应命依从,受他启请。唤言长者:[吾为三界之主,最胜最尊,进止安详,天龙侍卫,梵王在左,帝释引前,天仙𫕦塞虚空,四众云奔衢路。事须广造殿塔,多建堂房,吾今门弟众多,住止延小。汝亦久师外道,不识轨仪,将我舍利弗相随,一一问他法式。]须达既蒙受请,更得圣者相随,即选壮象两头,上安楼阁,不经数日,至合卫之城,遂与圣者相随,按行伽蓝之地。先出城东,遥见一园,花果极多,池亭甚好,须达挹鞭向前,启言和尚:[此园堪不?]舍利弗言长者:[园须(虽)即好,葱蒜极多,臭秽熏天,圣贤不堪居住。]须达回象,却至城西,举目忽见一园,林木倍胜前者。须达敛容叉手,启言和尚:[前者既言不堪,此园堪住已不?]舍利弗言长者:[此地曾为马市,宰杀众生,臭秽血腥,实亦不堪住止。]勒(鞭)迥车,行至城北,又见一园,林木滋茂,启言和尚:[此园堪不?]舍利弗言长者:[园虽即好,林木芙疏,多有酒坊猖淫之室,长众生之昏暗,滋苦海之根源,此处不堪,别须选择!]长者巡游三处,尊者皆言不堪,佛与此地无缘,为复多生业障,须达忸怩反侧,非分徬徨,烦怨回车,又出城南按行。去城不近不远,显望当途,忽见一园,竹木非常芬蔚,三春九夏,物色芳鲜:冬际秋初,残花芬。草青青而吐绿,花照灼而开红,千种池亭,万般果药,香芬芬而扑鼻,鸟噪咶而和鸣。树动扬三宝之名,神钟震息苦之响。祥鸾瑞凤,争呈锦羽之晖,玉女仙童,竞奏长生之乐。长者见兹园圃,深叶胸怀,遂即敛容,启言和尚:[前者三处,皆言不堪,祗今此园,称情已不?]舍利弗言长者:[我为小果,道力卑微,待我人定观看,然可知其善恶。]舍利弗收心人定,敛念须臾,观此园亭,尽无过患。过去百千诸佛,皆曾止住其中,说法度人,量尘沙而颇𥫫。舍利弗既见此事,踊悦身心,含笑舒颜,报言长者:[此园非但今世,堪住我师,贤劫一千如来,皆向此中住止。吉祥最胜,更亦无遇,修建伽蓝,唯须此地。]舍利弗共长者商度处若为:
 长者既蒙圣加护,
 一切迷心尽开悟。
 舍利弗相随建道场,
 拟请如来开四句。
 巡城三面不堪居,
 长者烦怨心犹预。
 乘象思村(忖)向前行,
 忽见一园花果茂。
 须达舍利乘白象,
 往向城南而顾望,
 忽见宝树数千林,
 花开异色无般常,
 祥云瑞盖满虚空,
 白凤青鸾空裹飏
 须达嗟叹甚希奇,
 瞻仰尊颜问和尚,
 舍利回头报须达,
 “此园妙好希难遇,
 圣钟应现树林间,
 空裹天仙持供具。
 遇去诸佛先安居,
 广度众生无亿数,
 明知圣力不思议,
 此是如来说法处。”
 须达闻说甚惊疑,
 “观此园亭国内希,
 未知本主谁人是,
 百计如何买得之?
 世上好物人皆爱,
 不卖之人甚难期。”
 良久沈吟情不悦,
 心裹回惶便忸怩,
 唤得园人来借问:
 “园主当今是阿谁?
 我今事切须相见,
 火急具说莫遲违,”
 园人叉手具分披:
 “园主当贵不随宜,
 现是束宫皇太子,
 每日来往自看之。
 不向园来三数日,
 倍加修饰胜常时。
 长者欲识其园主,
 乃是波斯国主儿!”
 须达启言和尚:[此园堪不?]舍利弗言长者:[此园非但我本师释迦牟尼爱乐此处,遇去尘沙诸佛,亦住此中。垢重之人,履此地而清净。神钟天乐,不奏击而常鸣:异香天花,竞缤纷而乱坠。和尚且归本处,弟子暂往东宫,已(以)礼拢探看了,求之右得已不?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要楔,方便直须下脱。千方万计,不得不休。]须达别了即行,直至东宫门下,非时人内,直见皇储。太子遥见重臣,遂即下阶迎接。太子曰:“[卿是辅国重臣,每吾君之所有;因何公务,非时忽见寡人?]须达欲直申说,下口稍难;权设诡诈之词,答储君曰:[臣昨日因行,偶至太子园所,遥见妖灾竞起,怪鸟群鸣。臣乃驻马观瞻,忽觉心神战慑,池亭枯涸,花果彫疏。太子不信臣言,发使往观虚实。]太子闻语,非甚惊惶。[寡人自买此园,久淹年岁,三春䎡柳,周青翠而垂条;九夏名花,遍池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适(释)闷,悦畅心神。卿今忽出此言,不应狂妄?]须达整顿容仪,启言太子:[太子至尊至贵,一国储君,卑臣奉仕玉阶,股肱王室,岂容冈,诳敕何殊?纤毫差驰,臣可得全齐领?储君不信,躬驾亲观,验其虚实,表愚臣之忠节]。太子曰:[卿为忠臣,不可虚诳;审有此事,如何厌攘(禳)?]须达启言太子:[物若作怪,必须转卖与人。太子书榜四门,道园出卖。众口可以栎(铄)金,灾祥自然消散。有人拟买,高索价值:平地遍布黄金,树枝银钱皆满,世人重宝,必无肯买之人。]太子闻言,依从允顺,当日书榜,安城四门。须达密计既成,遂别太子。遂於四门之上,折榜将来,直人东宫,往见太子。太子不忿此事,乘马出城,躬亲自观,与须达相随,直至园所。周回顾望,与本无殊;四面瞻相,都无变怪,寻问监园之者,并无改张。太子遂生忿怨,雅责须达大臣:[卿今应谋社稷,拟与外国相连,构扇君臣,离间父子,亡家丧国,应亦缘卿!夫为君子者,居家尽孝,奉国尽忠,恭谨立身,节用法则,斯保其禄位,终其富贵;岂容为臣不忠,出言亏信,非但殃身招祸,亦乃辱及先宗。寡人闻奏天恩,遣卿容身无地,升沉荣辱,祗在呼吸之间;对面千里,叨处荣斑,尸禄素餐,卿今即是,须奏天廷(庭),身当万诛!]其时为法违情,不惟亡躯丧命,君臣两竞,各拟见王。首陀天王空裹闻语,心自思惟:[我若不谏此人,善事必生留难。]隐其天像,化身作一老人髭鬓鹄白,手持弱杖,直冲太子马前,抗声唤言,向前且住:[公子,善恶有理,何用諠诤?尊卑自有礼仪,贵贱须存法式,何得阑街截巷,贲气高声!各说本途,理须依实。天子由事三老,古者养老乞言,不假妄构虚词,扰乱公府。老身依平断割,必望取无曲情。]太子下马,不忿欺诳之情,委述根原,陈诉老人言曰:“老人闻说,雅责须达大臣,将千种𠎱违,竖百般遇失,振睛怒目,叱诃须达大臣,解太子之瞋心,免善事之留难处,若为:
 太子见园无灾怪,
 即知须达出狂言。
 [卿是忠臣行妄语,
 方便下脱寡人园;
 修表奏王取进止,
 腰斩须臾命不全。]
 两個相诤语未讫,
 中途忽遇首陀天,
 面上红颜千道皱,
 眼中冷泪状如泉。
 手驻(拄)千年灵寿杖,
 战棹来迎太子前。
 [此景储君宴会处,
 咫尺不远近天颜。
 君子诚合而门德,
 智者不假语声宣。
 有事尽向老人说,
 均平处断不交偏。]
 太子叉手启丈人:
 [暂听分雪不须瞋,
 寡人位处储天子,
 往来半杖 (仗)每随身。
 须达大臣短意智,
 不存上下君臣义,
 无端诈计设潜谋,
 方便欲与篡国意。
 幸愿丈人照察看,
 妄说灾祥谁不是?]
 老人闻说按声瞋,
 [比来闻道是忠臣,
 言语二三无准的,
 虚沾国相理平人。
 何须漫说灾祥起,
 诈伪之情行不纯。
 据此罪𠎱难舍过,
 王知腰斩作微尘。]
 老人和颜语太子:
 [人主出言不合二,
 宁可高索价难酬,
 道卖不卖违人意。
 老人从来见事多,
 直言劝谏均平理,
 自今和可莫纷纭,
 君臣好好相丞仕。]
 须达启言:[丈人一手可(何)能独拍?两手相击始鸣。一言可以丧邦,差失在毫厘之内。古者一言许诺,重千金而不移;出言易於返(反)掌,收气难於拔山,岂有先言而不扶(符)於后语!太子出榜,自道卖园,及其折榜平章,即言不卖。]老人本意,偏为须达大臣,缘顺太子之心,切齿佯瞋须达。须达情地慞惶,抽身数步之外,遂屈帝子向前:[老身虽居臣下,不那尔(耳)顺之年,君子由仕五更,夫子问於泰(太)庙,家依长子,国仗忠臣,船因水而运行,唇附齿而相托:唇疏齿路(露),水涸船停。有君阙臣,社稷凭何安立?熟知违情轻触,祗可相顺私和。家和可养冬蟻,进退皆须以礼。太子国必宽广,林木繁稠,平地与布黄金,树枝银钱遍满,假使顷(倾)仓竭库,必无肯置之期,交关不合,本园还在。]太子闻语,便依指挥,遂向须达大臣,索此难仇(酬)之价。须达应时顺命,更无低昂,当处对面平章,立地便书文契。多著保证,重置悔罚。恐太子之改张,剋先心而不遂。应时便开库藏,般(搬)出紫磨黄金。选壮象百头,驮舁即送。不那圣刀加被,须臾向周,馀残数步已来,大段欲遍。看布金处,若为:


 须达已蒙老人断,
 即知和颜构本心。
 便向厩中选壮象,
 开库纯驮紫磨金。
 峻岭高岑总安致,
 恰恰遍布不容针。
 合门着属并良贱,
 构念磨诃般苦音。
 一刹那间遍布了,
 圣力明知实甚深。

须达布金欲了,残功计数非多,心中思忖忸怩,料度当开何藏。沈吟之次,太子便疑,报言长者:[心生犹预,悔亦不迟;下手施功,因何停滞?]须达口:[假使身肉布地,尚不辞劳,况复小小轻财,敢问佛边怪(悋)惜!佛世难值,历永劫而一逢,若不恳切精诚,后悔亦将何及!]太子[曰]:[卿今轻财如土,重德犹珍,志意买园,欲将何用?]须达曰:“[臣今所买,别有所途。昨因婚亲,幸会得逢大圣。父称净饭,母号摩耶,卓然自悟,无师人天,颖称独觉。身长丈六,项背圆光,由千日之晖盈,稍难化附;亦能顷(倾)动天地,使人物而安然。移转山河,不觉往来之相;吞风吸火,殊不损於毫毛。危厄逼身,称名应时消散。臣今粗述其德,约略而言,广扬大圣之能,累刼亦难穷尽。]太子闻说,战汗交流。 [审有晟(盛)德如斯,寡人深思顶礼。馀残未遍,请罢施功;树上银钱,寡人亦施。]君唱臣和,雅合顺理之仪;见贤思齐,应契先□之典。合心合意,共建伽蓝。岂不是船水相依,邻舟共济?思忖已了,即共舍利弗相随,步度东西,按行南北。忽见一窠蚁子,壤壤遍地而行,莫知其数。舍利弗见此蚁子,舍笑舒颜,对须达祇陁说宿因之处:
 须达买得太子园,
 踊悦身心情不已。
 即屈舍利人园中,
 校量步度观其地,
 东西巡历未周圆。
 忽逢一窠蝼蚁子。
 舍利弗回头报须达:
 [观此恶业众生类,
 毗波尸佛出兴时,
 早受蚁身生在此,
 今天更遇释迦文,
 此度恶缘应舍离,
 与受十戒且三归,
 更赐菩提甘露水。
 从此以后永长辞,
 托生诸天从众里。
 长者发意造伽蓝,
 讲堂院宇皆周被。
 兜率天上乐轰轰,
 遥见其身生在彼。
 布金既了情瞻仰,
 火急须造伽蓝样,
 不惜珍宝及金银,
 榜召国中诸巧匠。
 三门楼下素(塑)金刚,
 院院教画丹青像。
 侠阁精舍及房廊,
 见者亦得除灾障。
 琴筝悬在四偶(隅)头,
 风吹万道声聊量(嘹亮)。
 亦有箫笛及箜篌,
 铜跋(钹)琵琶对方响。
 说法高坐宝座严,
 炉(焚)牛头香供养。
 九品随愿往来生,
 迦陵频伽空裹飏。
 长者虔心造精室,
 诸佛菩萨空中望,
 祇陁太子发弘心,
 愿得菩提牙渐长。
 须达买园既毕,遂与太子却归,忽於中途,逢着六师外道。未问委的,望风且瞋。[太子为一国储君,往来须擁半杖(仗);长者荣居辅相,匡国佐理之臣,何得辱国自轻,仆从不遇十骑?既尧椽不卓(琢),为扬俭素之名,舜无(羶),约除奢侈之患,加以长缨广袖,还成壮国之威,金柱玉阶,显誉先王之贵。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因何行李䓗䓗,轻身单骑!为当欲谋社稷?为复别有情怀?事须录表奏王,我断取其勅旨。]且看诘问事由,若为陈说:
 [太子国中第二贵,
 出入百司须准拟,
 因何从骑不遇十,
 耸辔( )途呈(程)来至此?
 依实向我说看看,
 好恶不须生拒讳。]
 太子下马报尊师:
 [须达买园君不知,
 拟请如来此说法,
 寡人情所慕归依。
 适看布金事已了,
 是以如今还却归。
 此言一一咸依实,
 露膽披肝原照知。
 六师闻言笑不已,
 [瞿曇幻术难为比,
 美语甜舌和断人。
 生得七朝母即死,
 不能玉殿坐琼楼,
 舍父逃走深山裹。
 所出之言唤作经,
 自叹身金绝殊异。
 苦来此国损平人,
 不可开眼而踏刾。
 明晨修表奏于君,
 得失皆须对御诚,
 无事辄将牛鼻津,
 可(何)得比吾江海水!]
 六师闻请佛来住,心生忿怒,颊怅(涨)肿(嘶)高,双眉斗(陡)竖,切齿冲牙,非常惨醋。
 [乍可决命一回,
 不能虚生两度。
 门徒尽被詃将,
 遣我不存生路,
 到处即被欺陵,
 终日被他作祖。
 帝王尚自降他,
 况复凡流下庶。
 吾今怨屈何申,
 须向王边披诉。]
 六师忩遽,行大步,奔走龙庭,击其怨鼓,王遣所司,问其根绪。六师哽咽声嘶,良久沈吟不语。启言大王:[臣闻开辟天地,即有君臣; 日月贞明,赖圣主之感化。即今八方懇款,四海来宾。唯有逆子贼臣,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妄),不谨风谣。叨居相国之荣,虚食万钟,(钟)之禄。臣闻妄臣破六国,妄妇斫六亲; 须达祇陁,于今即是。岂有未闻天廷(庭),外国钩引胡神,幻惑平人,自称是佛。不孝父母,恒乖色养之恩;不敬君王,违背人臣之礼。不勤产业,逢人即与剃头,妄说地狱天堂,根寻无人的见。若来至此,祗恐损国丧家,臣今露膽披肝,伏望圣恩照察。]且看指诉如来,若为陈说:
 [王家太子国之尊,
 岂合外国引胡神。
 逆臣须达为头首,
 勾扇妖讹乱政真。
 直为瞿昙多幻术,不忠不孝仕於君,
 君王不朝父母拜,
 轻凌尊贵敬愚人。
 伏望大王开宝镜,
 今日迴光照察臣。
 六师陈情重奏,
 伛脊曲躬低首,
 [我等所护神通,
 累岁淹年积久,
 灵异应现千般,
 合国识知我手。
 想念我之功劳,
 一一从师禀受。
 小人今日奏王,
 特望天恩纳祐。]
 六师重奏於王曰:
 [臣今有事依实说,
 贼臣逆子设阴谋,
 虑恐国破人消灭。
 须达本意请胡神,
 城中广拟行妖邪。
 败我政法不思议,
 远请奸邪极下劣。
 此是偎僻不堪依,
 伏原明君为照察。]
 王言:[和尚!且審聪采,不须忩忩。朕乃委问根由,察其事迹。差驰有失,两人总受万诛。]王敕所司,生擒须达,并祇陁太子,生杖围身。立地过问因由处,若为:
 王问: [须达缘何事?
 辄尔买园将作寺?
 拟请瞿昙至此间,
 六师云道灾祥起。
 朕处深宫总不知,
 卿须具说无烦讳。
 瞿昙何如扶六师?
 择善而行应好事。]
 皇王政坐琉璃殿,
 垂拱勾陈政南面,
 斌斌文士理阴阳,
 纠纠武夫持宝扇。
 掩擒须达问根由,
 [数日因何不相见?
 更闻外国引胡神,
 计卿罪遇难容免。]
 须达陈情而启奏:
 [臣仕玉阶年月久,
 顷(倾)肝露膽每競競,
 不曾分寸行虚谬。
 若将外道竝如来,
 状似嘉禾而比莠。
 佛身唐唐长丈六,
 外道还同萤火幼。
 四大海水纳毛端,
 五色神光出其口,
 梵释天王恒引前,
 八部龙神皆从后。
 岂将一个汗暇淋,
 敢当大圣麒麟斗!]
 王闻褒誉,尚未委其根由,更唤须达向前:[卿须审实,不得差殊,荣辱升沈,祗在须臾之顷。朕为一国之主,统御万邦:卿须尽节存忠,不得因巡易志。天子一怒,可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佛是谁家种族?先代有没家门?学道谘禀何人?在身有何道德?不须隐匿,具实说看。忽然分寸差殊,手下身当依法。]
 须达启言陛下:[如来先世,且出千个轮王,枝叶相承,尊荣不绝。爱祖及父,皆居万乘之尊;卓子玄孙,咸称鸾凤之嫡,父称净饭,居八国之最尊;母号摩耶,处天[□]之绝世。如来生在南天竺国,长在迦毗罗城,从生至死,从死复生,无事不作,无事不成,无所不历(历),无所不经。长在净梵(饭)王宫,号曰悉达之名。年遇十九,知晓死生,二十未满,腾越宫城,菩提树下,不染俗情,勤苦累岁,瘦损其形。日食麻麦,引日偷生。鸟鹊巢顶,养子得成。头如蓬窠,项似针钉,肋如朽屋之椽,眼如井底之星。身体羸劣,状饿鬼形,积功累德,菩提道成。身长丈六,项北晖盈,胸题万字,了了分明。广长舌相,额广能平,师子王臆,毛螺旋生。如来涅而不死,槃而不生,搅之不浊,澄之即清;幽之不闇,闇之即明;视之不睹其体,听之不闻其声,高而不危,下而不顷(倾),变江海而成苏酪,化大地为琉璃水精。拈须弥山,即知斤两,斫四海变成乾坑。合眼万里,开眼即停。现大身周遍世界,或现小身,徽(微)尘之内藏形。如来将刀斫不恨恨,涂药著不该该,拾得物不欢喜,失却物不悲啼。大众裹不觉闹,独自坐不恓恓,二心俱一种,平等闪然齐。分身百亿,处处遇齐。一名悉达,二号如来,为天人师,具一切智,四生三界,最胜最尊。臣今略述其能,累劫难终不尽。陛下!]
 王闻此语,喜悦难任。[卿虽赞德此能,犹未表其的实,须得对面试谏,然可定其是非。卿之所师,敌得和尚已否?]
 须达启言陛下:[千钧之弩,为鼷鼠发机;百尺炎炉,不为毫毛热焰。不假我大圣天师,最小弟子,亦能祗敌。]
 王问:[弟子是谁,对得我和尚?]
 须达启言大王[佛之弟子,不是馀人。即舍利弗
 是。]
 王曰:“[舍利弗者,是我和尚外甥。近日出家,学法有浅,计其功行,不历多时。长幼不可比肩,如何对我和尚!]
 [晏婴虽小,能谋虎狼之臣。有德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构之虚诳,不如验之取实。黄金百练(炼),光色转更晖盈,鈆锡登炉,应时化为灰烬。伏望明宣诏令,广集颁下群嫽(僚),大决看看,然可定其胜负。六师若胜,臣当万斩,家口没官。]
 王遂敕下百司:[速须备拟,来月八日,城南建立道场。佛家若强,朕与合国之人,总归仕(事)佛;分毫差失,二人总须受诛。]
 须达既奏敕旨,心中非甚忧惶,遂即归家,攒眉蹙颊。舍利弗见其忧惧,仪貌改常,遂即惊嗟,怪而问曰:[长者因何忧惧,颜貌改常?]须达曰:[弟子今日人朝,亲奏明敕,令来月八日,城南建立道场,各逞神通,定其优劣。佛家若胜,王臣并拟归诚;六师若强,太子与卑微,俱受诛戮。我今凡夫智浅,未恻(测)圣之高低,幸愿慈悲进退,希垂委实!]舍利弗为适忧心夸显之处,若为:
 须达启言舍利弗:
 “敕令来月之八日,
 城南建立大道场,
 神通各自般般出。
 国王躬驾临其能,
 百拨参详辨得失,
 幸愿和尚说情怀,
 进退分明须一述。”
 舍利含笑报须达:
 “一切妄相皆须割,
 外道共我斫神通,
 状似将鱼而与‘□’,
 朗月未见比萤光,
 海水不可论‘□’撮。
 还同下(夏)日烁春冰,
 百练黄金比木末。
 外道之徒总是糠,
 大风一起无拾掇,
 我今降魔的取强,
 总建化度成菩萨。”
 舍利弗含笑颜,报言须达:[我今虽为小圣,不那谘禀处高,祗如显政摧邪,绝是小务。天魔亿万,恻塞虚空,犹不能动毫毛,况乃蚊蚋六师,更能祗敌!我今磨刀杀马,唯伫讥练之功,不假淹留,唯须急速。长者再奏,八日泰(太)迟,菟入狗突,熟食谁能久耐。明日即须施展,请促八日之期。]须达遂重奏王,王依所请,班(颁)告百司:[今夜齐明,敷设总须了毕。佛家道场,犹豫须备拟;六师所要,朕自祗供。明日拂晨,即须对试。]明敕告示已了,须达便即归回。行至家中,觅舍利弗不得。须达抚掌惊嗟,唱言[祸事,大怪出也。明朝许期闘圣,今日使脚私逃,假今计料不襟,不合相报。弟子为法,甘分丧躯;太子之身,何辜受戮!]苍忙寻遂,不知所去之踪,遍问街衢,莫委游行之处。因逢九牛小子,诘问逗遛:[汝向野外行时,逢着我和尚已人(不)?]小子曲躬启方阿翁:[昨日驱牛遂(逐)草,偶至七里涧边,见一秃头小儿,身披赤色之衣,树下端然坐睡,不知是何色类?阿翁自往看之。]长者闻说,即知委是本身。在此国内之人,更无剃头之者。长者奔车骤驾,即至七涧边,直至尼枸树下,并其左右,叉手向前,启言和尚:[弟子亲闻圣旨。约束切严;和尚自促时光,许期明日闘圣,岂容不知急缓?来至此间,不识闲忙,走向此间坐睡。分毫疏失,两人性命不全,纵然弟子当辜,和尚岂安忍见!]谘启之处若为:
 长者合掌启阇梨:
 [弟子凡愚不觉知。
 布金买园无辞弹 (惮),
 外道捉我苦刑持,
 弟子躬亲蒙进止,
 劳度叉欲得闘神威。
 恐畏中途生进退,
 缘兹忧惧乃频眉。]
 舍利弗既闻须达说,
 便人三昧自思惟。
 澄神净虑安心想,
 摧伏妄念息诸非。
 六贼纵横不能染,
 将知定力不思议,
 每恐声闻道力劣,
 伏愿如来为护持。
 舍利弗不移本座,运其神通,即至鹫峰山顶,悲泣雨泪,哽咽声嘶,旋绕世尊,数十馀匝。希大圣之威加备之处,若为:
 舍利悲啼启法王,
 [如来驱使建僧房,
 未及诚心营饰毕,
 六师群众稍难当。
 弟子小人神力劣,
 希垂护念借威光。
 倘若一时降伏得,
 总遣度却人僧行。]
 佛告舍利一不须悲,
 是汝声闻道力微,]
 遂唤阿难来近侧,
 架上取我僧伽梨。
 历劫降魔皆使汝,
 神通智惠不劳施,
 [将吾金兰袈裟去,
 无量善神卫护之,
 魔王一见皆摧伏,
 法性清净证无为。]
 舍利弗忽从定起,左右不见馀人,唯见须达大臣,兼有龙神八部,前后捧雍,四面周回,阿修罗执日月以引前,紧邮罗握刀枪而从后。于时风师使风,雨师下雨,隰(湿)却嚣尘,平治道路。神王把棒,金刚执杵,蔄择骁雄,排比队伍。然后吹法螺,击法鼓,弄刀枪,振威怒,动似雷奔,行如云布。亦有雪山象王,金毛师子,震目扬眉,张牙切齿,奋迅毛衣,摇头摆尾。队杖映天,枪戈匝地。静能各拟逞威神,加被我如来大弟子,若为:
 舍利弗与众而辞别,
 是日登途便即发。
 毗楼天王执金旌,
 提头赖吒持玉节,
 甲杖全身尽是金,
 刀箭浑论纯用铁,
 青面金刚色黮然,
 大头金刚瞋不歇,
 钟鼓轰轰声动天,
 瑞气明明而皎洁。
 天仙空裹散名花,
 赞叹之声相趁迭。
 降魔杵上火光生,
 智惠刀边起霜雪。
 但愿诸佛起慈悲,
 邪憧不久皆摧折。
 神力不经弹指间,
 须臾即至皇城阙。
 波斯匿王见舍利弗,即敕群僚,各须在意。佛家东边,六师西畔。朕在北面,官庶南边。胜负二途,各须明记。和尚得胜,击金鼓而下金筹;佛家若强,扣金钟而点尚字。各处本位,即任施张。
 舍利弗徐步安详,升师子之座;劳度叉身居宝帐,捧拥四边。舍利弗即升宝座,如师子之王,出雅妙之声,告四众言曰:“[然我佛法之内,不立人我之心,显政摧邪,假为施设。劳度叉有何变现,即任施张!]
 六师闻语,忽然化出宝山,高数由旬,钦岑碧玉,崔嵬白银,顶侵天汉,丛竹芳薪。东西日月,南北参晨(辰)。亦有松树参天,藤罗万段,顶上隐士安居,更有诸仙游观,驾鹤乘龙,仙歌聊(缭)乱。四众谁不惊嗟,见者咸皆称叹。
 舍利弗虽见此山,心裹都无畏难,须臾之倾(顷),忽然化出金刚。其金刚乃作何形状?其金刚乃头圆像天,天圆祗堪为盖:足方万里,大地才足为钻。眉郁翠如青山之两崇,口㗇㗇犹江海之广阔,手执宝杵,杵上火焰动天。一拟邪山,登时粉碎。山花萎悴飘零,竹木莫知所在。百僚齐叹希奇,四众一时唱快。故云金刚智杵破邪山处,若为:
 六师忿怒情难止,
 化出宝山难可止。
 崭严可有数由旬,
 紫葛金藤而覆地,
 山花 翠锦文成,
 金石崔嵬碧云起。
 上有王乔丁令威,
 香水浮流宝山裹。
 飞仙往往散名华,
 大王遥见生欢喜。
 舍利弗见山来人会,
 安详不动居三昧,
 应时化出大金刚,
 眉高额阔身躯𥗬。
 手执金杵火冲天,
 拟邪山便粉碎。
 [外道哽咽语声嘶,
 四众一时齐唱快。]
 于时帝王惊愕,四众忻忻。此度既不如他,未知更何神变?
 基时须达长者遂声鸿钟,手执金牌,奏王索其尚字。
 六师见宝山摧倒,愤气冲天,更发瞋心,重奏王曰:[然我神通变现,无有尽期,一般虽则不如,再现保知取胜。]劳度差忽於众裹,化出一头水牛。其牛乃莹角惊天,四蹄似龙泉之剑;垂斛曳地,双眸犹日月之明。喊吼一声,雷惊电吼。四众嗟叹,咸言外道得强。
 舍利弗虽见此牛,神情宛然不动。忽然化出师子,勇锐难当。其师乃口如谿豁,身类雪山,眼似流星,牙如霜剑,奋迅哮吼,直人场中。水牛见之,亡魂跪地,师子乃先慑项骨,后拗脊跟,未容咀嚼,形骸粉碎。帝王惊欢,官庶忙然。六师乃悚惧恐惶,太子乃不胜庆快处,若为:
 六师忿怒在王前,
 化出水牛甚可怜,
 直入场中惊四众,
 磨角掘地喊连天。
 外道齐声皆唱好,
 我法乃遣国人傅。
 舍利座上不惊忙,
 都缘智惠甚难量,
 整理衣服安心意,
 化出威稜师子王。
 哮吼两眼如星电,
 纖牙迅抓利如霜,
 意气英雄而振尾,
 向前直拟水牛伤。
 “慑剉登时消化了,
 并骨咀嚼尽消亡”。
 两度佛家皆得胜,
 外道意极计无方。
 六师既两度不如,神情渐加羞恧,强将顽皮之而,众裹化出水池。四岸七宝壮严,内有金沙布地,浮萍菱草,遍绿水而竞生;耎柳芙蓉,匝灵沼而氛氲。
 舍利见池奇妙,亦不惊嗟,化出白象之王。身躯广阔,眼如日月,口有六牙,每牙吐七枝莲花。华上有七天女,手持弦管,口奏弦歌,声雅妙而清新,姿逶迤而姝丽。象乃徐徐动步,直入池中,蹴踏东西,回旋南北。已(以)鼻吸水,水便乾枯。岸倒尘飞,变成旱地。于时六师失色,四众惊嗟,合国官僚,齐声叹异处,若为:
 其池七宝而为岸,
 马瑙珊瑚争灿烂。
 池中鱼跃心尽[衡]冠,
 黾憋鼋鼍竞杀窜。
 水裹芙蓉光照灼,
 见者莫不心惊愕。
 外道自叹甚希奇,
 看我此度诤强弱。
 舍利举目而南望,
 化出六牙大香象。
 行步状如雪山移,
 身躯广阔难知量。
 口里巉岩吐六牙,
 一一牙高在百丈。
 牙上各有七莲华,
 华中玉女无般当。
 手琴瑟奏弦歌,
 雅妙清新声合响。
 共赞弥陀极乐国,
 相携祗劝同心往。
 象乃动步入池中,
 蹴踏东西并岸上,
 已 (以) 鼻吸水尽干枯,
 六师哽咽怀惆怅。
 六师频频输失,心里转加懊恼。今朝怪不如他,昨夜萝相颠倒。面色粗赤粗黄,唇口异常干燥,腹热状似汤煎,肠痛犹如刀搅。瞿昙虽是恶狼,不襟群狗众咬。舍利弗小智拙谋,鲁斑前头出巧。者(这)回忽若得强,打破承前併。不忿欺屈,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昏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闪电乍暗乍明,祥云或舒或卷。惊惶四众,恐动平人,举国见之,怪其灵异。
 舍利弗安详宝座,殊无怖惧之心,化出金翅鸟王,奇毛异骨,鼓腾双翊,掩敝(蔽)日月之明,抓距纖长,不异丰城之剑。从空直下,若天上之流星,遥见毒龙,数回博(搏)接。虽然不饱我一顿,且得噎饥。其鸟乃先啄眼睛,后嚵四竖,两回动嘴,兼骨不残。六师战惧惊嗟,心神恍惚:
 [是日六师渐冒惨,
 忿恨罔知无□控。
 虽然打强且祗(抵)敌,
 终竟悬知自顷(倾)倒。
 又更化出毒龙身,
 口吐烟云怀操暴,
 雷鸣电吼雾昏天,
 辟砾声扬似火爆。
 场中恐怯并惊嗟,
 两两相看齐道好]。
 舍利既见毒龙到,
 便现奇毛金翅鸟。
 头尾慑剉不将难,
 下口其时先啄脑。
 肋骨烩碎作微尘,六师莫知何所道。
 三宝威神难测量,
 魔王战悚生烦恼。
 王曰:[和尚猥地夸谈,千般伎术,人前对验,一事无能。更有何神,速须变现!]六师强打精神,奏其王曰:[我法之内,灵变卒无尽期。]忽於众中,化出二鬼。形容丑恶,躯貌拐曾,面北填(比天)而更青,目类朱而复赤。口中出火,鼻裹生烟,行如奔电,骤似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见者寒毛卓竖,舍利弗独自安然。舍利弗踟蹰思忖,毗沙门踊现王前。威神赫弈,甲杖光鲜,地神捧足。宝剑腰悬。二鬼一见,乞命连绵处,若为:
 六师自道无般比,
 化出两个黄头鬼,
 头脑异种丑尸骸,
 惊恐四边令怖畏。
 舍利弗举念暂思惟,
 毗沙天王而自至。
 天王回顾震睛看,
 二鬼迷闷而擗地。
 外道是日破魔军,
 六师膽慑尽亡魂。
 赖得慈悲舍利弗,
 通容忍耐尽威神,
 驴螺(骡) 负重登长路,
 方知可 (何)得比龙鳞。
 祗为心迷邪小迳,
 化遣归依大法门。
 六师虽五度输失,尚不归降。[更试一回看看,后功将补前遇。忽然差使更失,甘心启首归他。]思惟既了,忽於众中化大树,坡(婆)娑枝叶,敞(蔽)日干云,耸干芳条,高盈万仞。祥擒瑞鸟,遍枝叶而和鸣;翠叶芳花,周数里而斗(陡)暗。于时见者,莫不惊嗟。
 舍利弗忽於众里化出风神,叉手向前,启言和尚:[三千大千世界,须臾吹却不难;况此不小树纤毫,敢能当我风道!]出言已讫,解袋即吹。于时地卷如绵,石同尘碎,枝条迸散他方,茎干莫知所在。外道无地容身,四众一时唱快处,若为:
 六师频[□]输五度,
 更向王前化出树,
 高下可有数由旬,
 枝条翁蔚而滋茂。
 舍利弗道力不思议,
 神通变现甚希奇,
 辞佛故来降外道,
 次第总遣大风吹,
 神王叫声如电吼,
 长树不残枝,
 瞬息中间消散尽,
 外道飘摇无所依。
 六师被吹脚距地,
 香炉宝子逐风飞,
 宝座顷(倾)危而欲倒,
 外道怕急总扶之。
 两两平章六师弱,
 芥子可(何)得类须弥!
 时王启言和尚:[朕比日已来,虚加敬重,广施玉帛,枉费国储,故知真金滥鍮,目验分析;龙蛇浑杂,方辨其能。和尚力尽势穷,事事皆弱,总须低心屈节,摧伏归他。更莫虚长我人,论天说地。]六师闻语,唯诺依从。面带羞惭,容身无地。舍利弗见邪徒折伏,悦畅心神,非是我身健力能,皆是如来加被。遂腾身直上,勇(踊)在虚空,高七多罗树,头上出火,足下出水,或现大身,恻塞虚空,或现小身,犹如芥子。神通变化,现十八般,合国人民,咸皆瞻仰处,若为:
 舍利弗倏忽现神通,
 勇(踊)身直上在虚空,
 或现大身遍法界,
 小身藏形芥子中。
 劳度叉愕然合掌立,
 我法岂得与他同。
 共汝舍邪归政路,
 相将惭谢尽卑恭。
 闘圣已来极下劣,
 回心岂敢不依从,
 各拟悔谢归三宝,
 更亦无心事火龙。
 累历岁年枉气力,
 终日从空复至空,
 各自抽身奉仕佛,
 免被当来铁碓春。
 《降魔变文》一卷
 或见不是处,有人读者,即与政著。

 
 《降魔变文》是敦煌宝库原署变文标题的九篇变文中,故事比较完整,描述比较精彩,神奇多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篇杰作。从开头引文中“伏维我大唐汉圣主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这22个字来看,唐玄宗李隆基被加上这外尊号,是在天宝七载三月乙酉日,可知此变文写作时间必在公元748年之后,也就是说这是八世纪中叶之后的作品。
 它写的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神通广大的舍利弗,如何降伏六师外道劳度叉的一段精彩的佛教故事。这个故事演绎佛经《贤愚经》中“须达起精舍”一节。和其它讲经文不同的是,它不是用先引一段经文,然后再加以通俗演讲解说、依次类推的旧办法,而是直接把佛经故事融化在整个说唱形式里,加以通俗化的铺陈阐发,使佛家严肃的经曲著作,便于世俗芸芸众生所接受。所以说它是我国古代通俗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演唱的变文唱段,而且还有降魔变相。在敦煌发现的一些《降魔变文》卷里,还绘有一幅幅与文意相应的图像,如现仍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里的伯四五二四号卷,就是这样结构。演唱变文的艺人,在变场或街头巷尾,可以一边演唱,一边指着图像示众。这样诉诸听觉与诉诸视觉艺术的紧密结合,给人们以完美的时间与空间,音乐与绘画的艺术享受,充分地体现文学和艺术结合的特征,这正是曾在唐代中晚期盛行一时的民间文艺——转变——的艺术特点。
 《降魔变文》的主题思想是在宣扬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这个思想给全篇变文涂抹上一层扑朔迷离的宗教色彩。但舍利弗那庄严的大无畏精神,神奇而大胆的想象,敢于争斗的夸张手法,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在万言的长文中,既以舍利弗与劳度叉的斗法为高潮来描写,但在这最重要的部分,文字却十分简练紧凑,绝无闲笔。而层层铺垫,烘云托月,把高峰擎起,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有如万绿丛中涌现一朵亭亭玉立的雪莲花。
 本变文开章,仍采用像讲经文用过的押座文的形式,以近千字的笔墨入话,述说佛家说法缘由源起,交代释迦牟尼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之园、布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所以舍卫大城之内,起慈念而度群生;给孤长者园中,秉智灯而传法印”,交代了耒由,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言归正传后,故事经过几番曲折。先点出南天竺大国舍卫城,辅国贤相须达多,为小儿子亲事,苦于无门当户对的窈窕淑女,派出使者,携带重聘,到各国去寻找。在王舍城窥见一位 “芳姿殊丽,盖国无双,风范清规,古今回绝” 的小姐,正是辅相护弥的千金,由此再引出须达多与护弥的相见,再引出护弥敬佛礼佛一片诚心,而转入须达寻光直至佛所的另一层次。于是把结亲的俗缘抛置一旁,却为须达与佛结缘铺垫了道路。故事开展至此,原先主要矛盾反而变成可有可无的琐屑小事,甚至从此泥牛入海,再也不提它了。接着故事又发展至另一层次,叙述佛祖被须达诚心所感动,派出大弟子舍利弗陪同他返回舍卫国筹措布法前的准备工作。故事进入选园、买园、建坛三个不同矛盾。在选园时,先是须达与舍利弗的矛盾;买园时是须达与祇陀太子的买卖园林的矛盾;最后在建坛过程中,是须达、祇陀的诚意与国王、众师阻拦的矛盾。这才转入主要矛盾:出现了舍利弗与众师劳度叉的殊死角斗。以上层次,有如竹笋,只有层层剥去笋壳,才能逐渐露出洁白细嫩的笋尖来。没有前面三个层次的铺垫,就不容易进至引人入胜的最主要的高潮阶段。
 最后,舍利弗与劳度叉的一场剧斗,共分六个回合来描写,一层比一层精彩,场面极其宏伟热闹,三方面人物纷纷登场表演。构思奇巧,情节生动,是 《降魔变文》最主要段落。开始劳度叉变文出宝山,舍利弗化成手执宝杵、顶天立地的金刚; 接着六师又变成一头大水牛,舍利弗又化出一只大狮子; 第三回合六师化成金沙布地的一片水池,舍利弗却化出白象之王,把池水吸干;第四次六师变成一头口吐烟云的毒龙,舍利弗又变成奇毛异骨的金翅鸟王; 不甘失败的劳度叉第五次变成形容丑陋的黄头鬼,舍利弗跟前的毗沙门天王和坚牢地神,立刻出来应战,黄鬼不敌,连连乞命; 最后,六师于众里化出一棵蔽日干云的大树,舍利弗也立刻化出风神,解袋即吹,把大树连根拔起,立时“地卷如锦,石同尘碎,枝条进散他方,茎干莫知所在”。六个回合,终于把外道彻底打败,劳度叉只好屈膝投降。在胜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国王下决心归依三宝,神话故事在佛家取得全胜的锣鼓声中,宣告结束。
 除上面所讲的以外,本文在描写上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作者善于用夸张、对比,运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手法,来表达鲜明的倾向性。如描写如来形象时,用“身长丈六,项背晖盈,胸题万字,了了分明”,描写忿怒的六师时却用“颊涨腮高,双眉陡竖,切齿冲牙,非常惨醋”、“伛脊曲躬低首”等来刻画,无不入水三分。在唱词中也写道: “朗月未见比萤光,海水不可论□摄。还同夏日烁春冰,百烁黄金比木末,外道之徒总是糠,大凡一起无拾掇。”在描写舍利弗与劳度叉斗法时,采取敌我双方,同步加强的描绘,水涨船高。然后在两强角斗中,又强调一方的无穷威力,使一方赢得很轻松;另一方既斗的很凶顽,又输得极可怜。如描写六师化出宝山时: “钦岑碧玉,崔嵬白银,顶侵天汉,丛竹芳新。东西日月,南北参辰。亦有松树参天,藤萝万段,顶上隐士安居,更有诸仙游观,驾鹤乘龙,仙歌缭乱。”真是魂丽而又雄伟,尽善变之能事。且看舍利弗如何呢? 须臾之顷,忽然化出金刚。”“其金刚乃头圆像天,天圆祇堪为盖;足方万里,大地才足为钻(疑为 “坫”,室中小土台子)。眉郁翠如青山之两崇,口㗇㗇犹江海广阔。手执宝杵,杵上火焰冲天。一拟邪山,登时粉碎。山花萎悴飘零,竹木莫知所在”。舍利弗与他的如来师尊一样,有一指令变的功力。如 《破魔变》: “世尊垂金色臂,指魔女身,三个一时化作老母。”故知一拟,亦即一指,犹似今日之遥控技术。从舍利弗的轻松便捷胜利中,可以看出作者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有如黄山云海,飘渺不定,变幻莫测!笔下轻轻一摇,直翻十万八千里!二是作者善于运用佛家唱导和我国民间转变结合的艺术形式。按变文的表现形式,不外三种:只说不唱,如《刘家太子变》;只唱不说,如《舜子至孝变文》;再一种就是较常见的、亦即本变文采取的,有说有唱,说唱结合的表达方式。通过吟唱来加深印象,进一步加强对散段的理解。本变文的唱词基本是用七言或六言诗形式来表达,句数无限。可以叙述,可以问答,可以插话或略加评论。如:“舍利举目而南望,化出六牙大香象。行步状如雪山移,身躯广阔难知量。口里巉岩吐六牙,一一牙高一百丈。牙上各有七莲华,华中玉女无般当。手琴瑟奏弦歌,雅妙清新声合响。共赞弥陀极乐国,相携的劝同心往。象乃动步入池中,蹴踏东西并岸上,以鼻吸水尽干枯,六师哽咽怀惆怅。”协仄韵,一韵到底。当六师屡见挫败时,作者似参与评说:“两两平章六师弱,芥子何得类须弥!”即区区一棵小草,怎能与高大的须弥山相提并论。三是作者在通俗演绎《贤愚经》故事时,善于把北印度故事,放在中国自身的环境中,加以渲染融化,时时出奇地直把中土典故,风俗人情,加在西天头上,便于我国人雅俗共赏。如写须达贤相派出的使者,于王舍城遇见护弥家的千金时,是这样描绘的:“使[者]影墙忽见,仪貌绝伦,西施不足比神姿,洛浦讵齐其艳彩。”西施,洛神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越国美人和洛水神仙,却毫不客气地被拈来形容异国的女娃,西天佳丽。又如:须达要买太子的园林建坛礼佛,六师从中作梗,说道:“既尧椽不琢,为扬俭素之名;舜甑无羶,约除奢侈之患。……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等语,就是表明六师我这些话,都是有根有据,儒家经典上可以查检到的,直把尧舜也搬到西天去。形容舍卫城国相达多的才能,用“人称柱石,德重盐梅。”柱石,用《汉书·霍光传》的比喻,盐梅,则用更早的典。用《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即用殷高宗命傅说为相的典故,把西天,中土相国混为一谈。说明作者对西天佛藏,我国文化坟典,以及四六骈体的表现形式都十分娴习谙悉,运用起来如心使臂,臂之使指,俯拾即是,左右逢源。
 最后,本变文尚留有一条十分有趣的附言:“或见不是处,有人读者,即与政著。”共十三字,和今天新书前言结束时常见的套语差不多:“由于作者水平所限,错讹不免,尚望读者方家,多加批评指正。”只是古人把它放在最后,犹如后跋,如今,多在文前,位置不同而已。它正是今天前言套语的滥觞。变文中有说有唱的表现形式,对宋、元话本以及其后各种民间文艺形式,都会有长远的影响。其《降魔变相》一卷,可能是明、清章回小说绣像插图,以及今天连环画的开路先锋。

降魔变文

变文。佚名撰。一卷。撰著者约为唐天宝(742—756)时人,叙写须达布买地修建伽蓝所引起的许多故事。以《金刚经》故事为本,又加以想象虚构,写佛门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六师斗法,极为生动活泼,六师法艺高强,先后变为宝山、水牛和毒龙;舍利弗则变为金刚、狮子和鸟王,周旋搏斗,终于取胜六师。后世《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有许多斗法场景,有诸多地方与此篇相象。内容主旨劝善,艺术感染力强。并有插图数幅,与正文相配应, 近于后世插图本小说。 收入《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

降魔变文

敦煌变文之一。存6种写本: S.4398,存开端41行; S.5511,仅存9行; P.4524,全卷为图,即《降魔变文》画卷,卷背有唱词; P.4615,今已裂为6段,残损甚多; 罗振玉旧藏,辑入《敦煌零拾》之中;胡适藏卷。《敦煌变文集》卷四有王重民校录本。此故事出自《贤愚经》卷第十的《须达起精舍品第四十一》。它描写佛弟子舍利弗与六师斗法。这场斗法变化万千,奇诡怪异,舍利弗先后变成金刚、狮子、白兔和鸟王,战胜六师幻化的宝山、水牛、水池和毒龙,证实佛法宏大,威力无边,战无不胜。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述了斗法场面,并多设悬念,扣人心弦。它为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开风气之先。

☚ 破魔变文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
降魔变文

降魔变文

敦煌变文之一。存6种写本: S.4398,存开端41行; S.5511,仅存9行; P.4524,全卷为图,即《降魔变文》画卷,卷背有唱词; P.4615,今已裂为6段,残损甚多; 罗振玉旧藏,辑入《敦煌零拾》之中;胡适藏卷。《敦煌变文集》卷四有王重民校录本。此故事出自《贤愚经》卷第十的《须达起精舍品第四十一》。它描写佛弟子舍利弗与六师斗法。这场斗法变化万千,奇诡怪异,舍利弗先后变成金刚、狮子、白兔和鸟王,战胜六师幻化的宝山、水牛、水池和毒龙,证实佛法宏大,威力无边,战无不胜。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述了斗法场面,并多设悬念,扣人心弦。它为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开风气之先。

☚ 破魔变文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
000069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