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考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考满明清考核官吏制度。与考察相辅而行。凡内外现职官满三年称初考,六年称再考,九年称通考,不拘三、六、九年为杂考。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定调除、黜陟。明初定制,京官五品以下由本衙门正官开写考语,送都察院和吏部复考;四品以上自陈,请旨裁定。在外布、按二司官正官、佐贰官由都察院考核,吏部复考,具奏黜陟,取自上裁;首领官、属官,由本衙门正官考核。府、州、县正官由布、按二司考核,佐贰、首领官及属官由正官考核,俱经布、按二司和吏部复考。吏员亦核定等第,役内无公私过犯者,依资格拔用。清初与京察、大计并行。康熙元年(1662)停京察、大计,只行考满。四年,停考满,复行京察、大计,遂成定制。考满时京官、外官分别按不同标准考核定等。京官俸满三年,准送吏部、都察院考满;督抚照京官考满。外官分级注考,由督抚分别以地方荒残、冲疲、充实、简易四项开注,以政绩多寡酌定等第。京官四品、外官布政使以下,考满分为五等:一等为称职,纪录;二等为勤职,奖赏;三等为平常,留任;四等为不及,降调;五等为不称职,革职。笔帖式考满亦照有职掌官员例施行。 考满清代考核八旗等旗人官员和汉官员的制度之一。凡京外官员任满3年者,按标准考核,称为考满。亦称考绩。其方法是,京官三品以上,外官督抚以上,应具疏自陈政绩优劣;四品以下京官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考核;司、道以下外官,由督抚考核,吏部会同都察院复核。称职者记录1次;勤职,办事平常者留任;办事不及者降1级调用;不称职者革职。 考满 考满任官有年限,到限称考满。《元史·选举志三》:“拟90月考满,注六品职事,回降正七一任,还入六品。……职事官充省令译史,旧例文资右职参注,一考满,合得从七品,注从六品,未合得从七品,注正七品,如更勒留一考,合同随朝升1等。” ☚ 考校 考课法 ☛ 考满明清考课官员的方法之一。明洪武中始定此法,亦称考核。其主旨是按年劳晋升,考其任官的年限、资历作为升迁的依据。中央和地方官每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三考即九年为满。诸部寺所属,其初任只为署职,必待考满始实授。内外官考核的具体办法是:任满给由赴京,由吏部从实考校其才能优劣,依《职掌事例》进行黜陟;果有殊功异能,超越等伦者,则由皇帝亲自裁定。考核的标准有三:一为称职,二为平常,三为不称职,分为三等。九年之内,二考称职一考平常从称职;二考称职,一考不称职,或二考平常一考称职,或称职、平常、不称职各一考者俱从平常;二考平常,一考不称职从不称职。清沿明制,以考满为历俸计年而晋升之法。一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则除。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定考满议叙之例,三品以上官自陈,由皇帝裁定;四品以下官由各衙门咨呈吏部会同都察院审议具奏,分等定其优劣,其应加升者、有罪者、才能不及与老疾者、均须详为开列。其有卓异者分别引见,候旨叙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改考满除法为三年汇考之制,除自陈官照旧例外,其考一等、二等、平常、办事不及与不称职者,各汇具为一疏,每等会齐具题,造册送吏部及都察院覆考。 考满(-∥-)〈动〉官吏任期满三年,上司加以考评,作为升降级的依据。通过考评谓之考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