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蕃悬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蕃悬榻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吴·谢承 《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又引晋·袁山松 《后汉书》 曰:“周璆字孟玉,为乐城令,逍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征聘不至。陈蕃为太守,璆来置榻,去悬之。”《后汉书 ·徐稚传》、《后汉书 ·陈蕃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不喜接待宾客。任乐安太守时,只有高士周璆去,才为其置一床榻休息,去后则悬挂起来。又在任豫章太守时,只有高士徐稚去,才为之置榻,去亦悬之。后以此典表示礼贤爱士; 也形容宾主情意投合。
用典形式
【下榻】 宋 ·陆游:“下榻延徐孺,同舟得李膺。”明 ·唐寅:“望尘有失迎车拜,扫径还期下榻留。”
【设榻】 宋·陈师道:“终岁杜门逃俗士,为师设榻对修筠。”明 · 申涵光:“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陈榻】 唐 ·温庭筠:“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拂榻】 唐 ·赵嘏:“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故榻】唐 ·王维:“闲檐喧鸟雀,故榻满埃尘。”
【挂榻】 宋 ·曾巩:“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还。”
【徐榻】 唐 ·杜甫:“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唐 ·杜正伦:“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悬榻】 北周 ·庾信:“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唐 · 杜审言:“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宋·黄庭坚:“客位正须悬榻下,主人自爱小塘幽。”清·赵进美:“交情四海谁悬榻,天意中原未厌兵。”
【稚榻】 唐 ·杜牧:“稚榻蓬菜掩,膺舟巩洛停。”
【解榻】 唐·李商隐:“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唐 ·高适:“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宋 ·陈师道:“解榻坐谈无我辈,铺筵踏舞欠雀徽。”宋·文彦博:“解榻况逢徐孺子,馈浆茹饭与君同。”
【榻尘】 唐·白居易:“初点军厨突,一拂郡榻尘。”
【下尘榻】 南朝梁·沈约:“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下榻荣】 宋·陆游:“昔遇开藩日,尝叨下榻荣。”
【陈蕃榻】 唐·李白:“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眺楼。”清 ·丘逢甲:“箫条炎运人才尽,差喜陈蕃榻尚存。”
【招徐稚】 唐·元稹:“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挂尘榻】 宋·欧阳修:“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阅子云书。”
【徐孺榻】 唐·杜甫:“还将徐孺榻,处处待高人。”宋 ·曾巩:“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
【留宾榻】 清·黄景仁:“留宾犹有榻,奉母每无鱼。”
【高人榻】 唐·钱起:“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
【置两榻】 唐 ·白居易:“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榻正悬】 明 ·李东阳:“黄金券后书空散,华馆宾余榻正悬。”
【榻空悬】 元·萨都拉:“沧海尘飞舟已熟,玉堂人去榻空悬。”
【一榻陈蕃】 清·黄景仁:“仆也骑驴看山至,一榻陈蕃荷高谊。”
【一榻高悬】 宋·曾巩:“一榻高悬宾阁峻,二龙俱化县池空。”
【下榻见贤】 宋·黄庭坚:“下榻见贤倾礼数,后车载士回风骚。”
【旧榻悬尘】 宋·张炎:“半掩闲门草,看长松落荫,旧榻悬尘。”
【陈蕃悬榻】 唐·刘长卿:“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清·王摅:“应有陈蕃悬榻待,免悲王粲滞荆州。”
【陈蕃解榻】 宋·陈师道:“陈蕃解榻为留连,俯仰徒惊岁月迁。”
【高悬一榻】 唐·杜牧:“未掘双龙斗牛气,高悬一榻栋梁才。”
【榻留徐稚】 清 ·江闿:“有榻留徐稚,无钱与郑虔。”
【一榻容孺子】 唐·罗隐:“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陈蕃礼高士】 唐·刘禹锡:“何武劾腐孺,陈蕃礼高士。”
【悬床接高士】 清·李德林:“悬床接高士,隔帐授诸生。”

陈蕃悬榻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吴·谢承 《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举有道,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又引晋·袁山松 《后汉书》 曰:“周璆字孟玉,为乐城令,逍遥无事,县中大治。去官,征聘不至。陈蕃为太守,璆来置榻,去悬之。”《后汉书 ·徐稚传》、《后汉书 ·陈蕃传》亦载。

释义用法 后汉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不喜接待宾客。任乐安太守时,只有高士周璆去,才为其置一床榻休息,去后则悬挂起来。又在任豫章太守时,只有高士徐稚去,才为之置榻,去亦悬之。后以此典表示礼贤爱士; 也形容宾主情意投合。

用典形式

【下榻】 宋 ·陆游:“下榻延徐孺,同舟得李膺。”明 ·唐寅:“望尘有失迎车拜,扫径还期下榻留。”

【设榻】 宋·陈师道:“终岁杜门逃俗士,为师设榻对修筠。” 明 · 申涵光:“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陈榻】 唐 ·温庭筠:“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拂榻】 唐 ·赵嘏:“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故榻】唐 ·王维:“闲檐喧鸟雀,故榻满埃尘。”

【挂榻】 宋 ·曾巩:“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还。”

【徐榻】 唐 ·杜甫:“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唐 ·杜正伦:“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悬榻】 北周 ·庾信:“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唐 · 杜审言:“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宋·黄庭坚:“客位正须悬榻下,主人自爱小塘幽。”清·赵进美:“交情四海谁悬榻,天意中原未厌兵。”

【稚榻】 唐 ·杜牧:“稚榻蓬菜掩,膺舟巩洛停。”

【解榻】 唐·李商隐:“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唐 ·高适:“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宋 ·陈师道:“解榻坐谈无我辈,铺筵踏舞欠雀徽。”宋·文彦博:“解榻况逢徐孺子,馈浆茹饭与君同。”

【榻尘】 唐·白居易:“初点军厨突,一拂郡榻尘。”

【下尘榻】 南朝梁·沈约:“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下榻荣】 宋·陆游:“昔遇开藩日,尝叨下榻荣。”

【陈蕃榻】 唐·李白:“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眺楼。” 清 ·丘逢甲:“箫条炎运人才尽,差喜陈蕃榻尚存。”

【招徐稚】 唐·元稹:“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挂尘榻】 宋·欧阳修:“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阅子云书。”

【徐孺榻】 唐·杜甫:“还将徐孺榻,处处待高人。”宋 ·曾巩:“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

【留宾榻】 清·黄景仁:“留宾犹有榻,奉母每无鱼。”

【高人榻】 唐·钱起:“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

【置两榻】 唐 ·白居易:“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榻正悬】 明 ·李东阳:“黄金券后书空散,华馆宾余榻正悬。”

【榻空悬】 元·萨都拉:“沧海尘飞舟已熟,玉堂人去榻空悬。”

【一榻陈蕃】 清·黄景仁:“仆也骑驴看山至,一榻陈蕃荷高谊。”

【一榻高悬】 宋·曾巩:“一榻高悬宾阁峻,二龙俱化县池空。”

【下榻见贤】 宋·黄庭坚:“下榻见贤倾礼数,后车载士回风骚。”

【旧榻悬尘】 宋·张炎:“半掩闲门草,看长松落荫,旧榻悬尘。”

【陈蕃悬榻】 唐·刘长卿:“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清·王摅:“应有陈蕃悬榻待,免悲王粲滞荆州。”

【陈蕃解榻】 宋·陈师道:“陈蕃解榻为留连,俯仰徒惊岁月迁。”

【高悬一榻】 唐·杜牧:“未掘双龙斗牛气,高悬一榻栋梁才。”

【榻留徐稚】 清 ·江闿:“有榻留徐稚,无钱与郑虔。”

【一榻容孺子】 唐·罗隐:“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陈蕃礼高士】 唐·刘禹锡:“何武劾腐孺,陈蕃礼高士。”

【悬床接高士】 清·李德林:“悬床接高士,隔帐授诸生。”

陈蕃悬榻

借指没有宾客来临。清归庄《赠县令胡俟》诗: “闻道陈蕃悬榻久,其如仲子灌园忙。”
○ 悬榻

陈蕃悬榻

【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吴·谢承《后汉书》:“徐稚字孺子,豫章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释义】 后汉徐稚家贫但恭谨守礼,德行很高。太守陈蕃礼聘他为功曹,陈蕃在郡不接待宾客,而为徐稚特别准备一床塌,徐离去就悬起来。后以此典形容人敬贤礼士,也形容宾主投洽。
【例词】 陈蕃榻 陈蕃悬榻 陈榻高人榻 挂榻 解榻 徐孺榻徐榻 悬榻 稚榻 一榻高悬悬床 解榻 留徐稚 留宾榻招徐稚 陈蕃礼士 置榻 优贤榻
【用例】
〔陈蕃榻〕 唐·窦庠《东都嘉量亭献韩仆射》:“庾亮楼何屼,陈蕃榻更崇。”
〔解榻〕 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留徐稚〕 清·江闿《喜吴天章至自蒲坂》:“有榻留徐稚,无钱与郑虔。”
〔徐孺榻〕 唐·李群玉《将欲南行陪崔八》:“宾馆尽开徐孺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悬榻〕 清·赵进美《冬夜集梁园水堂》:“高情四海谁悬榻,天意中原未厌兵。”
〔优贤榻〕 唐·韦应物《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稚榻〕 唐·许浑《寄献三川守刘公》:“花深稚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
〔置榻〕 宋·王安石《韩持国从富并州辟》:“遥闻余风高,为子置一榻。”

陈蕃悬榻chénfān-xuántà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榻:狭长而矮的坐卧用具。县:同“悬”,悬挂。东汉徐稚有德,为乡人钦仰。陈蕃为太守时,不喜欢在官署接待宾客,专为徐稚置一榻,徐来则坐而叙谈,徐走后即高高挂起。“陈蕃悬榻”指主人对有才德的宾客给以特殊礼遇。后说“扫榻以待”本此,见该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