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情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情表 陈情表散文篇名。西晋李密作。密字令伯,为蜀遗臣。蜀亡,晋武帝一再征其为官,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上此表婉辞。文中情辞恳切,笔致委曲,语言生动精警,富于感染力,是后世广为传诵的佳作。 ☚ 与山巨源绝交书 兰亭集序 ☛ 陈情表 陈情表生卒年、事迹、里居均不详。字圣鉴。祁彪佳《远山堂剧品·逸品》列其所作杂剧《钝秀才》一种,下注“南北八折”。又云:“圣鉴不得志于时,借《钝秀才》舒自己胸臆。”是知作者怀才不遇。《剧品》对陈氏及《钝秀才》一剧评价甚高,谓“天才豪放,不一语入人牙慧,当是临川后身,不得复绳以韵律”。可以揣知他的个性与创作风格。剧本不传,本事亦不可考。又《祁忠敏公日记》谓陈情表尚有传奇《桐江志》及《弹指清平》二种。桐江即钱塘江建德梅城至桐庐段的别称,有严子陵钓台。故《桐江志》所写可能为严子陵事,已不传。《弹指清平》列于《远山堂曲品·逸品》,亦佚。 ☚ 胡遵华 王烋 ☛ 陈情表 题解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畔,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报告陛下: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遇到使人忧愁的事情。我生下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过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祖母刘氏哀怜我孤单瘦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常常生病,到了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零丁,直到长大成人。我既没有伯父、叔父,又没有兄长和弟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我才有了个儿子。家门外没有守丧时须穿期服、功服,勉强算得亲近的亲属,家中没有身高五尺的应门小童,我很孤单地活在世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而且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经常卧在床褥之上,我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也没有离开过。 及至到了晋朝,我深受清明教化的恩泽。先有太守逵,经过考察推荐我为孝廉,后来又有刺史荣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供养祖母的事没有人主持,就辞谢没有接受荐举。陛下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的恩惠,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理当侍奉东宫太子。这种天大的恩德,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得了的。我在表章中把我的情况都报告给陛下,辞掉任命不去就职。可是诏书言词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逃避、态度傲慢。郡、县官吏逼我上路,州官到我家中催促,比流星的火光还要急。我想接受诏令,为陛下奔走效劳,可刘氏祖母的病又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苟且依顺自己的心情,向陛下陈述情况,又得不到允许。我进退两难,实在狼狈得很。 我低头深思,晋朝用孝道治理天下,凡是那些年老而有声望的旧臣,尚且还得到朝廷的哀怜、养育,何况我孤单穷苦,和别人相比显得特别突出呢。而且我年青时曾在蜀汉做过官,在尚书台的衙门里,历任郎中、尚书郎的职务,本来就是希望官位显达的,并不讲究什么名誉和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亡国的俘虏,最藐小也最鄙陋,承蒙陛下过分地提拔我,恩宠优厚,我怎么敢徘徊不前,还有别的什么企图呢?只是因为刘氏祖母的生命如同斜阳逼近了西山,气息微弱,生命危险,早上活着,晚上就难以想象。我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也无法活完剩下的岁月,祖孙两个人,相互依靠,维持生命,就因为这点私情,我不敢舍弃祖母到别处去。我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为陛下尽忠做事的时间还很长,而报答刘氏祖母恩情的时间却很少了。我这点孝心就如同乌鸦反哺老乌一样,恳求陛下允许我把祖母奉养到最后一天。 我的苦处,不仅蜀地人士和二州长官见到过,并且十分了解,天地神明实在也看得很清楚。希望陛下怜悯我的一片真心,让我实现这小小的心愿,使刘氏祖母能够侥幸地度过余年。这样,我活着应当不惜牺牲,就是死了也要用结草的方式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沉重的犬马一般的恐惧心情,恭恭敬敬地写了表章,让陛下知道我的情况。 赏读 本文以自己年幼时的不幸遭遇写起,深情地表现了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委婉地表现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思想。全文各段落层次环环相扣。先写自己的遭遇和家庭困境,为自己乞终养的请求提供依据”次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最后提出“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要求。总的来说,《陈情表》不以构思奇妙见长,而以感情的浓烈、朴实和行文的流畅婉转取胜,以叙事的具体、生动和抒情的真挚、深沉而扣人心弦。情真意挚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没有多用感叹之词,但能寄浓郁的感情于简洁的笔墨之中。文中的每一句话,皆出自肺腑,故而虽造语平实,却觉得光彩照人,达到了“淡语皆有致,浅言皆有情”的艺术境界。无怪乎晋武帝读了后能收回成命,对李密的请求给以恩准。这是艺术的魅力,也是真情的魅力啊! 《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①,夙遭闵凶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④。祖母刘愍⑤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⑥。既无伯叔,终鲜⑦兄弟,门衰祚薄⑧,晚有儿息⑨。外无朞功强近之亲⑩,内无应门⑾五尺之僮,茕茕孑立⑿,形影相吊⒀。而刘夙婴⒁疾病,常在床蓐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⒃,沐浴清化⒄。前太守臣逵⒅,察臣孝廉⒆,后刺史臣荣⒇,举臣秀才(2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22),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3)。猥(24)以微贱,当侍东宫(25),非臣陨首(26)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7),责臣逋慢(28),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0)。 伏惟(3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32),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3),历职郎署(34),本图宦达,不矜(35)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36),岂敢盘桓(37),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38),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臣区区不能废远(39)。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40),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41)所见明知,皇天后土(42)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4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全晋文》) 注释①险衅——恶兆,厄运。②“夙遭”句——夙,早;闵凶,使人生忧的不幸,此指父丧。③见背——犹如说“相弃”,指死去。④舅夺母志——指舅氏逼母改嫁,未能成全其守节之志。⑤愍(min)——怜悯。⑥成立——成人自立。⑦终鲜(xian)——又少。⑧“门衰”句——门衰,家门人丁不旺。祚(zuo)薄,没有福气。⑨儿息——儿子。⑩“外无”句——意谓亲族无人。外,自己一门外之亲族。朞(ji),周年;功,穿丧服的期限,大功为9个月,小功为5个月。强近,勉强够得上近的。(11)应门——开门接应客人。(12)“茕茕”句——茕茕(qiongqiong),孤单无援的样子。孑(jie)立,孤立。(13)吊——安慰。(14)夙婴——多年缠绕。(15)蓐(ru)——草垫子,草席。(16)“逮奉”句——逮,到。圣朝,指晋朝。(17)“沐浴”句——沐浴,本指洗发洗身,这里比喻蒙受。清化,清明的教化。(18)逵——人名,姓氏生平不详。(19)“察臣”句——察,举荐。孝廉,贡举的一种,地方当局向朝廷推荐的人才。(20)荣——人名,姓氏生平不详。(21)秀才——推举人才的一种名目,凡被认为优秀的人才,经州推举出来,便称为“秀才”。(22)“拜臣”句——拜,任命。郎中,官名,尚书曹司中的一职,即各部的次长。(23)“除臣”句——除,授职。洗(xian)马,本作“先马”,汉为太子的属官,晋代改掌图籍。(24)猥——鄙贱。自谦之词。(25)东宫——太子住所,亦指太子。(26)陨首——身首异处,即杀身。陨,坠落。(27)切峻——急切严厉。(28)逋慢——逃避征聘,态度傲慢。(29)笃——沉重。(30)狼狈——进退两难。(31)伏惟——伏在地上想,为奉章里常用的敬辞。(32)矜育——哀怜养育。(33)伪朝——指蜀汉。(34)郎署——郎官的衙署。(35)矜——炫耀。(36)优渥(wo)——优厚、丰足。(37)盘桓——徘徊迟疑。此指拖延时间,不愿就职。(38)日薄西山——喻年寿将终。薄,迫近。(39)“是以”句——是以,即“以是”,因此。区区,犹言“拳拳”,形容情意缱绻。废远,废养远离。(40)乌鸟私情——相传乌鸦有反哺之情,比喻孝心。(41)二州牧伯——二州,此指梁州、益州。牧、伯,州郡长官。(42)皇天后土——天神地祗。(43)矜愍愚诚——怜悯愚拙的诚心。(44)结草——春秋晋大夫魏武子临终嘱其子魏颗将爱妾殉葬,魏颗没有从命,而将父妾嫁了出去。传说魏颗后来与秦将杜回阵前交战,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杜因被擒。后来魏颗夜梦老人自称是魏武子宠妾的父亲,帮助魏颗以报答其恩德。事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赏析这是一篇精美的小品,在不足500字的篇幅中充满湛醇的情感和超越的智慧,其精悍、隽永,为千古传诵。 情是全文的主干,一切从情出发,环绕着情铺展开去,读之无不为其真情所感动。从文章看,情的内涵约有三端: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一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一是对祖母的一片孝心。在宗法社会,轻慢皇帝,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更何况,李密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辞不就职”,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因为“孝”在宗法社会是其伦理意识的核心,是评判一切的价值取向。《晋书·孝友传序》云:“大矣哉,孝之为德也!分浑元而立体,道贯三灵;资品汇以顺名,功包万象。”孝道成了天地人的支点和涵盖万汇、无所不在的绝对观念。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其清正廉明,同时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秩序。李密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念,正表现出他的智慧。 但是,为了尽孝,而不听从君主的诏令,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两全。”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作者更以超越的智慧巧妙地解答了这个难题:“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即先尽孝,后尽忠。这样,既能“辞不就职”,也让晋武帝无话可说。 作者对祖母的孝情尤其湛醇感人。六月失怙,四岁失恃,偏“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寥寥着墨,充分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祖母偏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几笔白描,充分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几十年来,祖孙相依为命,眼下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是以臣区区不能废远”。乌鸟反哺之情,溢于言表。 湛醇的情感与超越的智慧交融,使得全文字字诉情,又句句陈理,亦情亦理,情理相生。作者的情与理,或者说情感与智慧,主要凝聚在他所描述的狼狈处境中。作品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写对祖母的孝情;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但因“刘病日笃”难以“奉诏奔驰”,更反衬出他孝情的深厚;既孝亲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最后,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确系“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为两全其美,只有先尽孝,后尽忠,这样就摆脱了狼狈处境。作者所陈述的,既是自然的人生情感,又配合了社会的伦理意识,情以感人,理以服人,难怪晋武帝读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见《晋书·李密传》)终于收回诏令,遂了李密对祖母的终养之愿。诚如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中所说:“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 全文骈散相间,既有散文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的优点,又得骈文工致密丽、辞气恢宏的佳处。 陈情表 陈情表chénqínɡbiǎo━━┃ 晋李密四岁父丧,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扶养成人。少时师事谯周,以文学见称,在蜀汉为官,几次使吴,极有才辩。蜀汉亡,晋武帝诏征他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密孝奉祖母,作《陈情表》,以陈其情。武帝为之所动,不再强之,终不就。祖母谢世,方出为官。后以《陈情表》泛指向朝廷提出辞官归隐,孝养父母。唐·白居易《和我年》诗:“何当阙下来,同拜《陈情表》。”清·黄遵宪《题黄佐廷赠尉遗像》诗:“不如乌鸟《陈情表》,生属猴年寄母书。” ☚ 沧浪歌 肝胆洞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上行文书 上行文书旧时的上行文书:呈(呈文;呈子) ☚ 文书 告诉的文书 ☛ 陈情表晋李密著。李密字令伯,蜀犍为人。父早亡,母更适人,养育于祖母刘氏,及长,以孝闻。曾事蜀后主为尚书郎,蜀亡,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密欲终养祖母,故上陈情上表。表中称臣“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菜,未尝废离。”今“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究为狼狈。”讲自己并非不愿应召,“但以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天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鸟鸟私情,愿气终养。”《陈情表》反映了封建社会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冲突,颂扬了李密对孝德的选择。该表情深意切,有所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心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诸葛孔明全集·卷十七·评论·安子顺》的赞语。 陈情表 《陈情表》晋李密撰。与一般的文表不同,此表的目的不在干禄,而是拒绝朝廷的征召,这便摆脱了政治上的功利性,从而为本文的写作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和自由度。总观全篇,作者采取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前者表现在对“孝”的执著上,可谓对症下药,一语中的,如文中写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这对以名教自任的晋统治者来说,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后者表现在对自己和祖母特殊关系的叙述上。述孤苦则“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念祖母则“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正由于这二者的相辅相承,交互感应,才收到了“皇天后土,实当共鉴”的效果。 ☚ 隆中对 剑阁铭 ☛ 《陈情表》chen qing biaoPresenting the Circumstances→李密 (Li Mi) 陈情表散文篇名。西晋李密作。为上奏晋武帝的疏表。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初仕蜀为郎,入晋后,武帝一再征召他作官。他以祖母年老有病,无人供养为由,上表婉辞,其情恳切凄恻,颇具感染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