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恭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恭尹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又自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一作南海)人。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后任桂王,以父荫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败后,隐居不出,博学工诗,亦善书法。其诗感情真挚,工力深厚,律诗尤为奇警,多有颂扬抗清义士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彭孙遹 毛际可 ☛ 陈恭尹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又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人。南明诸生。以父陈邦彦抗清死难,桂王授为世袭锦衣卫佥事。入清后,间关江海,飘泊无归。与梁梿、陶璜、何衡、何绛深相结纳,世称“北田五子”,遥与宁都“易堂九子”声应气求。康熙十七年(1678)以嫌疑下狱二百日。得脱,乃筑舍广州之南,与世徜徉,以诗文自娱。有《独漉堂诗集》。《清史稿》有传。邑人温肃编有《陈独漉先生年谱》。恭尹以诗名,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亦工书法。有《独漉堂诗馀》一卷附集中,康熙五十七年刻本。 ☚ 彭孙通 杜首昌 ☛ 陈恭尹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又自称罗浮布衣。顺德(今属广东)人。十五补诸生。清兵陷广州,其父邦彦起兵抗清,兵败全家遇害,只恭尹只身逃出。南明永历帝至肇庆,恭尹陈述其父起义遇害事,袭锦衣指挥佥事。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清兵再陷广州,逃匿西樵山,后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往来于粤、闽、吴、越间,历四年无成,始归娶。又四年入海,收合馀众,无成,一度欲入滇从永历朝廷,未果。永历帝被害,南明覆灭,于顺治十七年返回广州,定居城南,与梁梿、何衡等深相结纳,称“北田五子”。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因“三藩之乱”受到怀疑下狱。次年,事解出狱。恭尹从此心怀戒惧,又以为天下已定,遂以诗酒与世徜徉,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乃至有人讥诮:“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恭尹早年诗多感事伤时,抒写其报国的壮志,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伸?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中夜召仆夫,将适赵与秦。方建金石名,安念血肉身”(《拟古》之三);“孤棹一辞天万里,几回风雨吼吴钩”(《西樵旅怀》);“十年含叹为谁来? 啸倚芙蓉匣中水”(《夜中叹》)。还有许多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贪婪无厌的诛求,如《缫丝歌》、《耕田歌》、《感怀》等。恭尹兼擅各种诗体,尤工七律,其风格豪迈雄奇,蕴藉含蓄,音调铿锵,无论写景、抒情议论,皆多佳句,如:“龙虎片云终王汉,诗书馀火竟烧秦”(《咸阳怀古》);“三万里从星海出,一千年为圣人清”(《黄河》);“灯前鬼芋穿沙出,霁后僧门凿雪开”(《衡寺》);“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虎丘》);“死求马骨言终验,生揕秦胸计已疏”(《燕台》),皆精警凝炼,沉雄勃郁。恭尹与屈大均、梁佩兰齐名,称为“岭南三大家”。著有《独漉堂全集》。《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 彭孙遹 潘问奇 ☛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罗浮布衣、独漉子、独漉山人。顺德(今广东顺德县)人。清初诗人。“岭南三家”之一。“北田五子”之一。父抗清殉国,晚明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失败,飘泊在外多年,后筑室羊城南,自称罗浮布衣,终生未仕清。有《独漉堂集》。 陈恭尹1631~1700Chen Gongyinpoet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Hermit Dulu. Works:A Collection of Dulu Hall,etc.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 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以避匿得免。以父荫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桂王败后,避迹自晦。曾为三藩事件牵累入狱,后获释。其诗隐寓家国之痛,多有歌颂抗清志士之作。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称“岭南七子”。也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