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世骧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陈世骧1912—1971河北滦县人 陈世骧
陈世骧陈世骧(1905— ) 章有为 中国现代生物学家传第1卷第296页 陈世骧
陈世骧 陈世骧1912—1971美籍华裔著名汉学家,中国语言与文学研究家,原籍河北。1932年北京大学文学士,1952年升为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中文教授。专门研究中国文学史、中国新诗,他的中、英文论著甚丰,影响东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界。主要著作有:《中国早期的诗歌概念》 (《日本国际东方学家会议会刊》11号,1966)、《中国诗及其民间来源》(1961)、《论时:屈赋发微》(《清华学报》(1973、6)、《陆机文赋》(1955)、《花鼓及中国民歌》(1943)等。並译有清代戏曲《桃花扇》(1976)等。 ☚ 柳无忌 多布森 ☛ 陈世骧1905~1988中国生物学家、昆虫学家。1905年11月5日生,浙江省嘉兴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学系。同年赴法国留学,1934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中国和越南北部的叶甲亚科研究》,获法国昆虫学会1935年巴赛奖金 (Prix Pas-set)。1934年8月回国后,先后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毕生从事叶甲系统分类和分类学理论研究。50多年中,共发表论文和专著170余篇,主要为昆虫分类、进化论和分类学原理的论著,其他涉及昆虫行为,古昆虫,生物的界级分类等问题,发表700多个新种,60多个新属,包括果树、森林、大田作物等多种重要害虫,以及重要检疫害虫橘大实蝇。1955年发表的《昆虫纲的历史发展》,对昆虫的三个起源问题,即昆虫的体型的起源,有翅昆虫的起源和全变态昆虫的起源,三者之间的历史继承,作了科学分析。1985年在联邦德国汉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叶甲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他的《叶甲总科的系统分类》论文,把沿用百余年的三科分类改组为六科系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赞同和高度评价。1985年,他主持编写了《中国动物志·昆虫纲·鞘翅目·铁甲科》。 从50年代中开始,他对物种问题,结合进化规律和分类原理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1975年总结了“又变又不变”的物种概念,指出物种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进化在物种又变又不变的矛盾统一中进行。他以新的物种概念为核心原理,把分类特征区分为新征与祖征,新征是变的产物,祖征是从祖先保留下来的固有特征。分类是分与合的对立统一,新征体现间断,是分的根据;祖征体现连续,是合的依据。变与不变,新征与祖征,间断与连续,分与合四对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综合为系统分类的辩证原理。《进化论与分类学》(1975~1978,1987)一书,是他一生研究生物分类学理论的总结,他全面而辩证地论述了物种概念、进化原理和特征分析,综合为进化分类学的一个理论体系。 他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三点补充:❶大量生殖不仅是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的原因,同时又是其结果,本身亦是一种适应现象; ❷取食斗争是生存斗争的核心,决定植物、菌类和动物三条进化路线的大方向; ❸每一物种主要呈现两种适应:小适应与大适应,前者是对生境的具体适应,后者是对进化路线的方向适应。从而丰富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陈世骧 094 陈世骧1905—1988昆虫学家,分类学家。浙江嘉兴人。1928年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同年赴法留学。193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从事昆虫学研究。建国后历任昆虫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他对物种问题、分类原理和进化规律,作了系统研究,他的研究还涉及昆虫行为、古昆虫、昆虫进化、害虫危害以及生物界级分类等领域。发表有700多个新种,60多个新属。1955年他发表的《昆虫纲的历史发展》,对昆虫进化的3个起源问题,提出了新见解。他的叶甲系统分类研究和 《进化论与分类学》一书都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984年他的论文《叶甲总科的系统分类》把沿用百余年的3科分类,改组为6科系统,得到同行们的赞同。1985年,他主编了《中国动物志:昆虫纲、鞘翅目、铁甲科》。主要论著有《生物发展的历史规律》、《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生物的界级分类》等。 ☚ 林熔 蔡希陶 ☛ 陈世骧 陈世骧陈世骧 (1905— ),中国生物学家。浙江嘉兴人。192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同年去法国留学。193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前中央研究员兼上海震旦博物馆副馆长、昆虫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分类学报》主编和 《中国动物志》 编委会主任。曾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陈世骧研究工作涉及昆虫学、分类学和进化论三个科学领域。在昆虫学方面,主要研究叶甲、跳甲、萤叶甲、肖叶甲、铁甲和龟甲等甲虫分类问题,发表有关论文约80篇。对蝇虻分类,如家蝇、眼蝇、甲蝇及牛虻等也有研究。发表过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八百多种昆虫新种的研究成果,对叶甲总科分类工作,包括系统发育和分类体系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78年重大科技成果奖。陈世骧与陈受宜合作,对林奈生物分类系统提出改革方案,建议把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个总界: 前者分细菌和蓝藻两个界,代表原核进化两大分支和两大方向; 后者分植物、真菌和动物三个界,代表真核进化三大分支和三大方向。陈世骧对生物学中 “物种” 问题,结合进化规律及分类原理,进行一系列研究。提出新 “物种” 概念,说明物种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生物在又变又不变的矛盾中演变进化。地球上形形色色物种,都是变的产物; 但每一物种又是不变的,保持有不变的祖征,以此显示其历史渊源,决定其分类隶属。这是生物进化的辩证法,代替了自达尔文以来单纯以 “变”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中心思想,进一步揭示出生物进化历史规律。陈世骧发表过许多重要论文,其中 《进化论与分类学》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 苏步青 张国藩 ☛ 陈世骧 陈世骧陈世骧 (1905— ),中国生物学家,浙江嘉兴人。192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同年去法国留学。1934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前中央研究员兼上海震旦博物馆副馆长、昆虫研究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等职,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分类学报》主编和 《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主任。曾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苏步青 张国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