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兰新经济带指以陇海——兰新铁路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东西两个对外“窗口”(江苏连云港和新疆伊犁)为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广大的经济区域。又称“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这一地带横跨中国东、中、西3个经济地带,包括苏北、鲁南、皖北、河南、晋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川北11个省区的75个地市,14个自治州,570个县(市),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近3亿。 陇海——兰新铁路在中国中部,从东到西,一路贯通。陇海线东起连云港,西至兰州,全长1759千米。兰新线(含北疆铁路)从兰州向西北经乌鲁木齐直至阿拉山口,全长2342千米。陇海兰新线共计4101千米,是中国较长的一条铁路干线,自东向西分别与津浦、京九、京广、焦枝、南同蒲、西韩、包兰、兰青、青藏、南疆等铁路正交和连接。 陇海-兰新经济带东临黄海,西至中国西北边境,南约以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大别山、桐柏山、大巴山-四川盆地边缘、唐古拉山及昆仑山脉为界,北约从琅琊山起接沂、泰、梁3山,直到中蒙、中俄、中哈边界。本地带地势自东向西逐步升高,地形种类齐全而又交错相间,自东向西依次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及盆地。本地带河流有外流河和内流河之分,外流河主要有黄河、淮河及其支流和额尔齐斯河、沂河、沭河等,内流河主要有塔里木河、伊犁河、疏勒河、柴达木河、格尔木河等。 陇海-兰新经济带地域辽阔,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优势: 农产品资源 (1)著名的鱼虾产地。本地带海岸线长1068千米,共有滩涂520多万亩,大小河道2500多条,湖面约为2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重要的鱼虾产地。其中海州湾盛产黄鱼、带鱼等,是东方对虾的天然卵场,为中国沿海八大渔场之一和最大的对虾产地。(2)重要的粮棉油产区。本地带平原广阔,河谷众多,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黄淮平原、渭河平原、宁夏平原及河西走廊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苏北、皖北、鲁西南、河南省、陕西省关中、山西省汾河谷地,甘肃省河西走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玛纳斯河流域及塔里木盆地边缘等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本地带油料种植也极为普遍,其中花生、芝麻、胡麻产量占全国重要地位。(3)最大畜牧基地。本地带西部,草原广阔、牧场肥美,其中可利用面积就达18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40%以上,中国五大牧区有3处(即新疆、青海和甘肃)在此,种类主要有马、牛、骆驼等大牲畜和羊等。另外,本地带中部和东部地区畜牧饲养也很发达。 矿产资源 本地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近百种,其中有近一半的储量居全国之首。(1)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带。本地带煤海连绵,乌金遍布,从枣庄至乌鲁木齐,东西长3000多千米,是中国最长的煤炭产区。本地带煤炭总储量约有4000亿吨,占全国的60%。(2)重要的石油基地带。油田有中原、南阳、长庆、玉门、克拉玛依和柴达木等。从远景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远景储量约300亿吨),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油田。估计到21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带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将占全国一半左右。(3)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带。本地带有色金属矿藏十分丰富,铝、镁、钼、镍、铜、铅、锌、金、银、稀土等十几种有色金属蕴藏量有相当的优势。此外,天然碱、池盐、石棉等非金属矿产也具有很大储量。 水力资源 本地带水力资源总储量近1亿千瓦,占全国15%左右。从主要地段来看,河南近500万千瓦,其中可供开发的占60%多。西北5省区近8500万千瓦,其中青、甘、宁一段黄河水域,水丰、流急、落差大,堪称中国水力资源的 “富矿”带。 旅游资源 本地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古老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壮丽的山川,珍贵而丰富的文物古迹,是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又一条 “热线” 。 经济带国民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本地带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0%左右,其中粮、棉产量各占全国25%和40%左右,大牲畜、羊和猪年末存栏各占全国的30% 、45%和20%左右。本地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5%左右,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石油、机械、钢铁、电力及纺织、食品等。此外,本地带的货运量和社会商品零售额均占全国的20%左右。 经济带形成始于1986年底。在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体改委的倡导下,由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太原、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伊犁及各有关市地州发起,于1986年12月在西安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1987年6月在郑州举行的首届陇海兰新市州长专员联席会标志着经济带的正式形成。作为发展重点列入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标志着这一经济带的发展已受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