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陇右节度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陇右节度使唐“十节度、经略使”之一。主要任务是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武、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廓、洮、河四州之境。治所鄯州(今青海乐都)。管戎兵七万五千人,马六百匹。 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唐官名。主管陇右道鄯州方面军政事务。开元元年(713),鄯州都督杨矩任陇右节度。后又兼经略、支度、营田等使。管兵七万五千人,马一万六百匹,专防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神策、宛秀、保义等军及绥和、合川、平夷等守捉。治所在鄯州。安史之乱后,陇右节度使所辖精兵大半内调,地没于吐蕃。 ☚ 朔方节度使 河西节度使 ☛ 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官名。唐代置。掌陇右一带诸州军民政令。《旧唐书·地理志一》: “陇右节度使,以备羌戎,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塞、积石、镇西等10军,绥和、合川、平夷3守捉〔陇右节度使,在鄯州,管兵70000人,马600匹,衣赐250万匹段。临洮军,在鄯州城内,管15000人,马8000匹。河源军,在鄯州西120里,管兵4000人,马650匹。白水军,在鄯州西北230里,管兵4000人,马500匹。安人军,在鄯州界星宿川西,兵万人,马350匹。振威军,在鄯州西300里,管兵千人,马500匹。威戎军,在鄯州西北350里,管兵千人,马50匹。绥和守捉,在鄯州西南250里,管兵千人。合川守捉,在鄯州南180里,管兵千人。莫门军,在洮州城内,管兵5500人,马200匹。宁塞军,在廓州城内,管兵500人,马50匹。积石军,在廓州西180里,管兵7000人,马300匹。镇西军,在河州城内,管兵11000人,马300匹。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40里,管兵3000人〕。” ☚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副指挥使 楼船将军 ☛ 陇右节度使唐“十节度、经略使”之一。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武、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廓、洮、河四州之境。治所鄯州(今青海乐都)。主要任务是备御吐蕃。 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唐代设在陇右、河湟地区的军政长官。开元二年714年置, 治鄯州 (今青海乐都), 管秦州 (今天水)、河州 (今临夏)、渭州 (今陇西)、兰州 (今市)、成州 (今县)、岷州 (今县)、洮州(今临潭)、武州(今武都)、宕州(今宕昌)、叠州 (今迭部)、鄯州、廊州(今青海尖扎)等12州军政。节度使兼陇右经略大使, 节度副使兼关西兵马使。其任务是抵御吐蕃内侵,保卫陇右。最盛时统兵7. 5万人, 马1.06万匹, 其中, 临洮军原驻狄道(今临洮县),后移驻鄯州,归节度使府直接统率;镇西军驻河州城;天城军驻河州索恭川(其地在今积石山县大河家地域);榆林军驻兰州;神策军驻洮州磨禅川(其地在今临潭县西之牛头城);莫门军驻洮州;平夷守捉驻河州西南40里(其地在今临夏市西南之双城子); 恒香戍驻恒香县 (其地在今迭部县之麻牙);交和戍驻宕州(今宕昌城);苏董戍驻今舟曲县境内;其余12军12守捉均在今青海省东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陇右军东下平乱,防务空虚,吐蕃乘机入侵,连破河湟、陇右,此节度使遂亡。 ☚ 河西节度使 隋唐陇右牧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