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步舞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步舞曲源于法国民间一种3/4拍子的舞蹈。三段曲式。17世纪传入法国宫廷,用于歌剧、舞剧、器乐曲。具有4个特点:旋律流畅、伴奏简明清晰、速度平稳、节奏型多为4分音符或8分音符。代表作品有莫扎特的《小夜曲》。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西部的一种农民舞蹈“布朗尔”。音乐为三拍子,舞蹈最典型的步伐是小步,小步舞曲也因此而得名。法文“menu”意即“小”。16世纪传入宫廷,成为速度缓慢、风格典雅的宫廷舞曲。17~18世纪风靡欧洲宫廷。小步舞被当时的宫廷称为“舞蹈之王”。17~18世纪被作曲家采用在古典组曲中。18世纪后半叶开始,又被用在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3乐章,但速度加快,性格更为活泼。小步舞曲大都为三段体,中间段为“三声中部”。古典乐派的大师们,都写有著名的小步舞曲,流传至今。在我国广泛流传的有: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波开里尼(1743—1805) 1771年写的弦乐五重奏《小步舞曲》,乐曲灵活轻巧,欢快而略带诙谐,使人赏心悦耳。如: ☚ 舞曲 加沃特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莫扎特xiaobu wuqu管弦乐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所作。为《D大调第17嬉游曲》(K344)的第三乐章。因受听众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是作者所作众多的小步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这首《D大调小步舞曲》,采用了带“三声中部”的复三段体曲式、中等速度、3/4拍子等典型的小步舞曲体裁特点写成。第一大段是‖:a:‖:b a′:‖单三段体构成。a段由12小节并反复而成。主题旋律优美典雅。由于每一拍后部采用了16分休止符,造成短时间的停顿,旋律增加了活泼和幽默感。 ☚ 大地之歌 小步舞曲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贝多芬管弦乐曲、钢琴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通俗器乐小品。最初是为小型管弦乐队而写,后改为钢琴曲。贝多芬写有一组钢琴曲《小步舞曲六首》,其中第二首《G大调小步舞曲》最受人喜爱。通常演奏的就是这一首。此曲采用了典型的带“三声中部”的复三段体结构。3/4拍子,中等速度。第一部分由16小节(8小节各自反复一遍)构成的单二段体。旋律婉转如歌,风格典雅、明快而轻巧。在开始的旋律中,采用了附点音符,在主旋律下面伴随一个3度的第二声部,使节奏显得更加轻捷,音响上更为丰满。 ☚ 小步舞曲 加沃特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xiaobu wuqu一种中庸速度的三拍子舞曲,旋律轻盈、活泼、典雅。小步舞原是欢快活泼的法国民间舞蹈,因舞步较小而得名。17世纪起流行于宫廷贵族社会以后,变成了一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蹈。舞曲旋律、节奏端庄稳重,与文质彬彬的舞蹈动作、相互屈膝行礼相配合。17、18世纪的组曲、交响曲、奏鸣曲等套曲,都把小步舞曲作为一个乐章。小步舞曲形式严谨,节奏平滑,旋律优美而富于表情。音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曲式为ABA,第一、三部分旋律相同,中间部分与一、三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A段从容、优雅、端庄而明快,B段则轻盈跳跃而诙谐,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堪称小步舞曲的名作。 ☚ 圆舞曲 玛祖卡舞曲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Xiaobuwuqu源于法文,意为“小”。17世纪流行于法国。三拍子。18世纪,被用为古曲组曲及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至贝多芬,始于诙谐曲取代之。 ☚ 狂想曲 创意曲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源于德国民间的一种三拍子舞曲。是一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17—18世纪常用作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的一个乐章。亦可写成独立的器乐曲。通常是三段式(小步舞曲一中段一小步舞曲)。以后打破此格律,但仍沿用旧称。 ☚ 进行曲 圆舞曲 ☛ 小步舞曲minue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