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拉伯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拉伯人ā lā bó rén原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居民。[阿拉伯] Arab。1886年《曾纪泽日记》:“是日热极,有阿拉伯人在火舱得病暴卒。” 阿拉伯人Arabs来自阿拉伯各国。移民始于1882年,主要来自叙利亚和今天的黎巴嫩。90%以上是基督教徒为摆脱贫困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殖民统治、追求自由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民则来自摆脱了殖民统治且社会经济已有较大发展的阿拉伯世界,既有基督教徒,也有穆斯林和德鲁兹派信徒。人口约1.7万(1986),操阿拉伯语、英语或法语,信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在加拿大阿拉伯人中,黎巴嫩、叙利亚裔占50%,埃及裔占25%,其余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大多分布在城市,但并不集中居住。80%分布在魁北克和安大略两省,主要集中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两市。十分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建有自己的天主教堂、东正教教堂和清真寺,还建有“星期六”阿拉伯语学校。为了适应社会环境,也学习新的语言,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社会网络。但是,文化传统却通过语言、饮食习惯、音乐、舞蹈等形式保存下来。大多数人仍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重视教育,一般能取得与加拿大人同等的教育。没有独立的政党和政治思想,除对加拿大的中东政策作出较强烈的反应外,没有多少政治参与热情。 阿拉伯人Arabs西亚和北非最大的民族集团。构成各阿拉伯国家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人散居在中亚、高加索和东非。共约13,365万人(1978年)。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 南阿拉伯和北非的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成分。系闪米特人最大的一支,原住阿拉伯半岛,早在公元前便开始有人移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七世纪伊斯兰教兴起, 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领导下完成统一后,便迅速向外扩张,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亦称萨拉森帝国,中国史书称“大食”),横跨欧、亚、非三洲。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文也随之传布各地,形成次巴格达(当时为黑衣大食的首都)、开罗(当时为绿衣大食的首都)、科尔多瓦(当时为白衣大食的首都)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十世纪起出现封建割据局面, 帝国走向衰落。十六世纪起西亚阿拉伯人大部分受奥斯曼帝国统治, 十九世纪起又遭英、法帝国主义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建立独立国家。操阿拉伯语各种方言、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自六世纪起使用来自阿拉米文的阿拉伯文字。信伊斯兰教, 大多属逊尼派,部分属其他教派。保留氏族制残余。大部分从事农牧业, 城市居民主要是大企业和手工业工人, 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 游牧的贝都因人主要牧养骆驼。 阿拉伯人Arabs泛指讲阿拉伯语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共约1.3亿人(1979年)。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型。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使用源于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以星期五为礼拜日。阿拉伯人来源于远古的闪米特人。7世纪随伊斯兰教兴起完成统一事业,8世纪中叶建立东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10世纪分裂成许多小国。以农业为主,一部分过着游牧生活。现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由于石油藏量丰富。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泛指讲阿拉伯语的各民族,为西亚和北非最大的民族集团。构成各阿拉伯国家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人散居在中亚、高加索和北非。共约1.3亿人(1979年)。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南阿拉伯和北非的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成分。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原住阿拉伯半岛,早在公元前便开始有人移居到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迅速向外扩张,建立了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也随之传布各地,形成以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文学、医学、史学、数学、天文、建筑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对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贡献。10世纪起出现封建割据局面,帝国走向衰落。自16世纪起,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遭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起又相继遭英、法、葡、意等殖民主义国家的占领和掠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地区阿拉伯人分别建立了独立国家。讲阿拉伯语各种方言,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自6世纪起使用源于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绝大多数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部分属其他教派。保留部落制度和血亲复仇残余。盛行嫡堂婚姻,个别地方尚有交换婚和临时婚。绝大部分从事农业,部分阿拉伯人仍过游牧或半游牧生活。游牧的阿拉伯人亦称“贝都因人”,主要饲养骆驼; 半游牧民主要饲养山羊和绵羊。城市居民主要在石油工业和手工业中从业。 ☚ 阿伊努人 阿根廷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