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道行政建置。清代阿尔泰属乌里雅苏台将军所辖科布多(均在今蒙古国境内)参赞大臣管治。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今阿勒泰)。民国成立,改办事大臣为办事长官,直隶中央政府。1919年,北洋政府撤销办事长官,划归新疆省管辖,置阿山道。下辖承化、布尔津、布伦托海(今福海县)、哈巴河、吉木乃5县。见“阿山区”。 阿山道民国年间新疆阿勒泰行政区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朝政府为加强对阿勒泰地区的管辖,将阿勒泰从科阿辖区内分出,置为特别区,设办事大臣。辛亥革命后,改办事大臣为办事长官。嗣以沙俄经常派人入侵,并阴谋策动阿勒泰“独立”,妄图长期占据阿勒泰。北洋军阀政府于民国八年(1919)与新疆地方当局计议,撒办事长官,使隶新疆省管辖。时杨增新主持新疆政务,遂将办事长官改为道尹,使仍驻承化寺,并仿伊塔道尹加一副都统衔,以钳制蒙古、哈萨克等各族。下设承化(今阿勒泰县)、布尔津、布伦托海(今福海县)、吉木乃、哈巴(今哈巴河县)等各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