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4年4月27日。位于甘肃西部,毗邻青海、新疆两省。面积33374平方公里。人口7600人。县政府驻博罗转井镇。居民包括哈萨克、汉、回等民族。哈萨克族原居新疆,1936-1939年间,新疆巴里坤地区的哈萨克族不堪反动军阀盛世才的血腥统治,在少数部落头人欺骗下迁往甘肃。境内有祁连山、阿尔金山及哈尔腾河、安南坝河。草场辽阔,水草丰美,为天然牧场。以牧业为主,产马、羊、牛、骆驼,并有野骆驼、野牛、野驴等野生动物。有公路可通敦煌和格尔木。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54年4月27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位于甘肃西部,毗邻青海、新疆两省。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博罗转井镇。居民包括哈萨克、汉、回等民族。哈萨克族原居新疆,1936—1939年间, 新疆巴里坤地区的哈萨克族不堪反动军阀盛世才的血腥统治,在少数部落头人欺骗下迁往甘肃,后受到马步芳集团的掠夺与屠杀。1939年曾被迫在格尔木举行暴动, 杀死马步芳的旅长韩进宝等七十余人。1951年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安置,始结束流浪生活。境内有祁连山、阿尔金山及哈尔腾河、安南坝河。草场辽阔,水草丰美,为天然牧场。以牧业为主,产马、羊、牛、骆驼,并有野骆驼、野牛、野驴、大头羊、猞猁、熊等野生动物。有公路可通敦煌和格尔木。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部。1954年4月27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红柳湾镇。辖5个乡、2个镇、17个行政村。总面积33373km2。居民有哈萨克、回、维吾尔、蒙古、土、撒拉、满、汉等11个民族。总人口0.89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29万,占总人口的33.08%。境内河流有3条。以牧业为主,主要产马、牛、羊、骆驼等4种牲畜。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马、野骆驼、野牛、野驴、大头羊、猞猁、熊等7种。矿藏有石棉、芒硝、水晶、钛、铜、锌、黄金等7种。其中石棉储量2400万t,年产石棉10万t,占全国石棉产量的1/3,是国家3大石棉基地之一。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1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201元;工农业总产值2.18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24562元;粮食总产量914t,人均粮食产量103kg;农民人均纯收入4174元;地方财政收入1820万元。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9.1%,其中科级以上的干部,少数民族占45%。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在甘肃省西北部, 河西地区最西端。南邻青海省德令哈市,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面积8 652平方公里(不含未定界面积)。人口7 800多人。除哈萨克族外,有汉、蒙古、回、藏、土、维吾尔等族。辖1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博罗转井镇。西汉以来先后属龙勒、鸣沙、敦煌、寿昌等县地。1954年析敦煌县以南的海子为中心地区置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区(县级),区人民政府驻红柳湾镇。1955年改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属酒泉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境内有阿尔金山、党河南山, 海拔都在4 000米以上, 有高山积雪冰川分布,阿尔金山主峰海拔5798米。其他地区多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年平均气温3. 9℃, 1月平均气温-9.2℃, 7月平均气温18℃。无霜期90天。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蒸发量2 400毫米。年日照3 000小时。以牧业为主, 牧养牛、羊、马、骆驼为主。矿产有煤、石棉、水晶石等。建有石棉加工厂。野生动物有盘羊、雪鸡、野骆驼、黄羊。215国道北通敦煌、柳园, 南达青海、西藏。 ☚ 马鬃山镇 博罗转井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