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光中的向日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光中的向日葵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他,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 它把头转了过去 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 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 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 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你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无法设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会有一棵不愿向阳的“向日葵”。同样也无法设想,在中国诗人的笔下,会表现一棵不礼拜太阳的“向日葵”。在没有读到芒克这首诗之前,我实在是没有看到过、也没有想到过竟然有这样一棵“向日葵”:一棵挺立于阳光中、毫无自卑之感、毫无萎蔫之态的“向日葵”。这棵“向日葵”的“头”(葵盘)背着太阳转了过去,转向身后,奇迹正是在这一刻出现了。在向日葵“把头转了过去”的这一刻,它的虔敬、恭顺的“良民”姿态不见了。它并不是去朝向太阳的,它并不因为随着太阳转动而感到荣幸,它把太阳射向它的葵盘、牵引它的葵盘转动的光线,看成套在自己脖子上、支配、摆布自己的绳索,它要在转头之间一口咬断这根操纵在太阳手里的绳索!它要的是自由,为的是挣脱羁绊——看来,这是一株觉醒了的“向日葵”,一棵不愿在感恩戴德的梦呓中沉睡的“向日葵”。芒克笔下的这棵“向日葵”,向着太阳,那几乎是宿命般的支配者、主宰者,决绝地挑战了。 这棵向日葵“昂着头/怒视着太阳”,完全是一副反叛者的姿态。一旦沉睡的思想苏醒,一旦意识到个体存在的天赋神圣,一旦痛彻了被摆布的附庸者的屈辱,“向日葵”必然不会再安于以往的境遇,浑浑噩噩,稳做太阳王国里最驯服的子民。“向日葵”愤怒了,生命的尊严在周身涌动,独立不倚的精神支撑它昂头怒视太阳。当膜拜的本能被要求平等的抗争所取代的时候,“向日葵”由于内在精神的饱满亢奋,它的躯干也仿佛变得伟岸高大起来:“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是的,从自然本源的意义上说,宇宙间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包括太阳,它也并不比一粒尘埃、一滴水或一丝空气、一叶小草更尊贵些。天生万类,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帝王的人格并不比百姓高贵,总统首先是一名公民。只要你站起来拒绝下跪,你就会发现, 自己和帝王、总统一样,都是一个人。何须感戴,何须膜拜,何须自甘于被愚弄的地位还要去愚蠢地陶醉于巨大而虚假的幸福之中。每一个体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体的生命光辉都源于自己,就象这棵向日葵, “它的头即使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至此,芒克笔下的这棵向日葵在峰巅状态中走向了生命的极致,它“自认为它赶走了太阳/而且已占据了太阳的位置”(芒克《昨天与今天》)。这不是卑微者的自我膨胀,这是觉醒后的个体生命必然产生的感觉,在向日葵那棵闪耀着光芒的头颅遮住太阳的瞬间,它完全可以宣告:我就是照亮自己的太阳,我就是主宰自己的上帝! 我们在前两节诗中领略了那棵昂首挺立、怒视太阳、要一口咬断太阳的绳索、用自己的头颅取代太阳的向日葵的凛然风采之后,诗人怕我们还没看清楚,怕我们对那棵背叛太阳的向日葵印象还不够深刻。于是诗人在第三节诗中再一次向我们发出呼告:“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并且提示我们“应该走近它去看看,”那样才会看得更清,印象更深。在诗人的引领下,我们走近他笔下的那棵向日葵,我们深深感到了一种生命存在的悲壮!我们懂得了,那敢于怒视太阳的向日葵,它的力量和勇气源自它立足的大地。我们看到了向日葵为摆脱奴役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它脚下的那片泥土/每抓起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此时,我们的生命仿佛接通了强大电流的电源,感应着穿透生命的不可遏止的颤栗!芒克笔下的向日葵,令人肃然起敬的向日葵,给人勇气、力量、信念的向日葵!它痛苦地挣扎着,以自己的鲜血抗争来自太阳的奴役,终于,它有了辉煌的一瞬:它的头遮住了至高无上的太阳,它的头依然在闪耀光芒,闪耀着源自个体生命深处的辉煌光芒! 显然,芒克笔下的向日葵,是一个象征。向日葵对太阳的抗争,是觉醒的人对主宰自己的传统、主宰自己的外部力量的抗争的象征。这一点是每一个清醒的读者都能够感受到的。“日者,君象也”,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国人都是围着太阳团团转的“葵藿”;曾几何时,国人又一次淋漓尽致地扮演了这“向日葵”的可悲角色,向着那神祗般的太阳,开放、欢笑、转头、拜舞。没有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自由和平等丧失殆尽,连生存的权利也被解释成救世主的恩赐。“葵藿倾太阳”,几乎成了困扰国人的魔咒般的不可言喻的宿命。然而,追求平等是人的本能,酷爱自由是人的天性,昏睡之后是睁眼觉醒;更何况,那些本不愿昏睡的人是被不可抗拒的外力强制着注射了催眠剂后才睡去的,催眠效应一过,觉醒就是必然的,抗争和反叛实乃无可避免。葵藿不是为证明太阳存在,葵藿只为葵藿存在;群氓不是为证明救世主的伟大,群氓的生存全靠自己的努力。向日葵对太阳的反叛虽说付出了血的代价,但它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使它不惮于那套在自己脖子上、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它要咬断绳索,让自己的头颅取代太阳,让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生存、照亮自己的生命。这是觉醒者追求平等、自由、独立意志、独立人格的写照。由于外部异己力量的强大,这抗争染上了浓重的悲怆色彩。也正因此,那昂头怒视太阳的向日葵更值得自豪!芒克笔下的这棵向日葵,是一面屹立天地之间、高扬主体精神的旗帜,它的勇敢、它的悲壮、它的辉煌,对于众生,是力量的震撼,更是嘹亮的召唤。 阳光中的向日葵你看到阳光中的那颗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在把头转向身后 它把头转了过去 就好像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颗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太阳被遮住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颗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去看看 你走近它你便会发现 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 你走近它你顿时就会觉得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你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瑞恰慈指出:文词意义在作品中变动不居,意义的确定是文词使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词是从过去曾发生的一连串复现事件的组合中获得意义的,那是词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痕迹。 向日葵,这个词中国人是多么熟悉!它牵动了我们的伤口,使我们一下子复活了那场浩劫中的全部记忆。作为“词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痕迹”,我们并不陌生。芒克在这首诗里,巧妙地用了这个敏感度很高的意象,反其意而用之,有力地表达了一代觉醒的青年,对封建的专制主义的反叛,它是那么鲜明,那么犀利!这里的向日葵,是“把头转向身后”的勇士,它自信而清醒,它要“咬断”丑恶的绳索,完成对封建专制的彻底背叛!这是第一节的核心意象。第一节是“把头转向身后”的向日葵,到了第二节,就成了“昂着头/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这表明新的一代对自身使命的领悟和对自身力量的确信。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自由者的灵魂都是新时代的太阳,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依然闪耀着光芒”,多么自豪!此诗最后一节深刻回答了向日葵之所以如此坚强地背叛了奴性的血统之原因:“它的生命是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它脚下的那片泥土/你每抓一把/都一定会攥出血来”。这是写一代觉醒者的力量。这样一来,那棵向日葵就不再是孤独的斗士,而是整个一代人良知和意志的象征了。写出这等好诗绝非仅靠艺术上修炼可及,“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叶燮《原诗》) 这首诗,单纯而猛烈,意象的层层深化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觉醒了的一代的反思过程,是以简寓繁的优秀之作。向日葵,这个被特定的历史扭曲了的名词,在诗人笔下,放出了重新命名的生命之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