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防风通圣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 fángfēngtōngshèngsǎn 散藥。通聖,指其效果良好。本方以防風爲主藥,具“通聖”之療效,故名。由防風、芒硝、白术等十七味藥末組成。主治外寒内熱,表裏俱實,頭痛咽乾,瘰癧初起等。近代亦有用其治療婦女肥胖者。本方製成丸劑者,曰“防風通聖丸”。本方减大黄、芒硝,曰“雙解散”。參閲金·劉完素《宣明方論·防風通聖散》。 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剂之一。出自《宣明论》。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麻黄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芍药(炒)15克、白术15克、栀子(炒)15克、大黄(酒蒸)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甘草60克、滑石60克,干姜适量。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也可煎汤服。马、牛300~4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主治风热表里俱实。证见恶寒壮热、口干舌赤、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者宜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散表,使风邪随汗而解; 大黄、芒硝通秘结引热下行,配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热随二便而解;桔梗、石膏、黄芩、连翘解肺胃之热; 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风; 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上下分消,表里并治。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卷三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穗各二钱半,滑石三两,甘草二两。为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水煎服,日二次。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等。方中防风、麻黄疏解在表之风邪,使从汗而解; 大黄、芒硝荡涤在下之实热,使从大便而解; 防风、荆芥、麻黄、薄荷、桔梗解表宣肺; 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肺胃热; 滑石利水清热,引热从小便出; 再加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祛风。诸药合用,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效。实验研究: 本方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胆固醇和减轻体重作用。”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卷三【组方药物】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15克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克 滑石90克 甘草60克 荆芥 白术 栀子各7.5克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黑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闷咳喘,便秘尿赤;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 防风通圣散fánɡfēnɡtōnɡshènɡsǎn《宣明论方》方。防风、连翘、麻黄、薄荷、荆芥、白术、栀子、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为粗末, 每服二钱,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功能疏风解表, 清热泻下。治外感风邪, 内有蕴热, 表里皆实, 恶寒发热, 头痛眩晕, 口苦口干, 咽喉不利,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及疮疡肿毒。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本方出自《宣明论方》卷三。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组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姜制)半两。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眼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斑隐疹,苔腻微黄,脉数者。 ☚ 越婢汤 柴葛解肌汤 ☛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阳人经验方。方由防风2.5g,滑石2.5g,生地黄2.5g,石膏2.5g,羌活2.5g,独活2.5g,柴胡2.5g,前胡2.5g,薄荷2.5g,荆芥2.5g,山栀子2.5g,恶实2.5g组成。水煎或作散剂服。若水煎服,一日二付,早晚饭后服。若散剂,每次10g,每日2次饭后温水送下。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里热,阴虚火动,消渴,面、目、口、鼻、牙齿之病,小儿疳积,或肥或瘦之症,或皮肤病。 ☚ 水银熏鼻方 千金导赤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