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防风通圣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  fángfēngtōngshèngsǎn

散藥。通聖,指其效果良好。本方以防風爲主藥,具“通聖”之療效,故名。由防風、芒硝、白术等十七味藥末組成。主治外寒内熱,表裏俱實,頭痛咽乾,瘰癧初起等。近代亦有用其治療婦女肥胖者。本方製成丸劑者,曰“防風通聖丸”。本方减大黄、芒硝,曰“雙解散”。參閲金·劉完素《宣明方論·防風通聖散》。

防风通圣散

表里双解剂之一。出自《宣明论》。防风15克、荆芥15克、连翘15克、麻黄15克、薄荷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芍药(炒)15克、白术15克、栀子(炒)15克、大黄(酒蒸)15克、芒硝15克、石膏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甘草60克、滑石60克,干姜适量。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也可煎汤服。马、牛300~4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主治风热表里俱实。证见恶寒壮热、口干舌赤、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者宜用。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散表,使风邪随汗而解; 大黄、芒硝通秘结引热下行,配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热随二便而解;桔梗、石膏、黄芩、连翘解肺胃之热; 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风; 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合用,上下分消,表里并治。
《抱犊集》中的防风通圣散(大黄、芒硝、白芍药、薄荷、栀子、荆芥、当归、连翘、滑石、川芎、黄芩、枳实、防风、桔梗、甘草)治疗牛五脏七结不通,与本方不同。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卷三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芒硝、连翘、薄荷、麻黄各半两,石膏、桔梗、黄芩各一两,白术、栀子、荆芥穗各二钱半,滑石三两,甘草二两。为粗末,每服一两,加生姜,水煎服,日二次。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眩晕,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等。方中防风、麻黄疏解在表之风邪,使从汗而解; 大黄、芒硝荡涤在下之实热,使从大便而解; 防风、荆芥、麻黄、薄荷、桔梗解表宣肺; 连翘、栀子、黄芩、石膏清肺胃热; 滑石利水清热,引热从小便出; 再加白术、甘草健脾和中; 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祛风。诸药合用,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效。实验研究: 本方具有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胆固醇和减轻体重作用。”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卷三

【组方药物】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15克 石膏 黄芩 桔梗各30克 滑石90克 甘草60克 荆芥 白术 栀子各7.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7味,为末。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20毫升,温服。
【主要功效】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适应病证】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
【加减应用】 涎嗽者,加半夏15克(姜制)。
【临床验证】 1.顽固性头痛:以本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头痛29例。病程3个月~10年。结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90.6%(《天津医药》1977,2:8及《四川中医》1985,11:35)。2.肥胖症:以本方合防己黄芪汤治疗68例肥胖症。结果30%患者体重减轻,20~30岁女性疗效尤为显著(《中成药研究》1984,4:46)。又报告治疗10例肥胖伴无排卵症患者,服本方后,有3例已排卵,其中1例已孕(《汉方医学》1984,2:21)。3.斑秃:以本方原料药酒浸,焙干,为细末内服,每次6克,1日2次。患处外涂半夏醇浸液,每晚1次,治疗斑秃50例。。结果均得治愈(《内蒙古中医药)1987,2:43)。
【方义分析】 此虽为名方,但用药较杂。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轻清升散,疏风解表,使风热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出;更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配合成方,则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从而达到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王旭高评本方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方。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黑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晴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闷咳喘,便秘尿赤;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本方亦制成丸剂,为常用中成药。

防风通圣散fánɡfēnɡtōnɡshènɡsǎn

《宣明论方》方。防风、连翘、麻黄、薄荷、荆芥、白术、栀子、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 甘草二两, 滑石三两。为粗末, 每服二钱, 加生姜三片, 水煎服。功能疏风解表, 清热泻下。治外感风邪, 内有蕴热, 表里皆实, 恶寒发热, 头痛眩晕, 口苦口干, 咽喉不利,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及疮疡肿毒。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本方出自《宣明论方》卷三。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一分组成。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姜制)半两。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眼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斑隐疹,苔腻微黄,脉数者。
本方所治证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治宜解表祛邪,清热通便。方中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辛透疏风,解肌发表宣肺,使邪随汗解; 配以石膏、桔梗、连翘、黄芩清热肃肺,泻火解毒,合前药以解表清热,疏风凉血; 更以大黄、芒硝通便开结,以泄腑气; 山栀、滑石利水泻火,通利三焦,合以通泄二便,泄热排毒,协前药则宣上泄下; 益以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白术、甘草健脾和中,调协气血,使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故本方具有解表疏风,通便泻火,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的作用。本方实为汗、下、清三法并用,上下分消,表里同治之剂。正如王旭高所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故可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现临床上亦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若气阴不足、正气虚乏者及孕妇忌用。
双解散(《宣明论方》卷六) 防风通圣散七两,益元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朱砂三钱)七两。二药一处相和,搅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功能疏风解表,通便泻热。主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疮疹,疹出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苔腻而黄,脉数者。
双解散(《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连翘各五分,石膏、桔梗、黄芩各八分,桂枝、荆芥穗各二分,滑石二钱四分,甘草一钱。姜引,水煎服。功能解表托毒,泄热通便。主治风热壅遏,痘疮初起,透而不显,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腻微黄,脉数实者。

☚ 越婢汤   柴葛解肌汤 ☛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散

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阳人经验方。方由防风2.5g,滑石2.5g,生地黄2.5g,石膏2.5g,羌活2.5g,独活2.5g,柴胡2.5g,前胡2.5g,薄荷2.5g,荆芥2.5g,山栀子2.5g,恶实2.5g组成。水煎或作散剂服。若水煎服,一日二付,早晚饭后服。若散剂,每次10g,每日2次饭后温水送下。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里热,阴虚火动,消渴,面、目、口、鼻、牙齿之病,小儿疳积,或肥或瘦之症,或皮肤病。

☚ 水银熏鼻方   千金导赤散 ☛
000216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