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張弘國”,“長肱”、“脩臂民”。傳說中國名。在南方,又傳與長脛國相近。其人臂長三丈。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海外南經》:“長臂國在其(周饒國)東,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一曰在焦僥東,捕魚海中。”郭璞注:“舊說云:其人手下垂至地。魏黄初中,玄菟太守王頎討高句麗王宫,窮追之,過沃沮國,其東界臨大海,近日之所出,問其耆老,海東復有人否?云:嘗在海中得一布褐,身如中人,衣兩袖長三丈,即此長臂人衣也。”又《大荒南經》:“有人曰張弘,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弘之國,食魚,使四鳥。”袁珂校注:“此‘張弘’實即《海外南經》所記之‘長臂國’也。”《穆天子傳》卷二:“天子乃封長肱于黑水之西河。”郭璞注:“即長臂人也。身如中國,臂長三丈。魏時在赤海中得此人裾也……見《山海經》。”《淮南子·墜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南至東南方,結胸民、羽民……三頭民、脩臂民。”高誘注:“脩臂民,一國民皆長臂,臂長於身。皆南方之國也。”晉·郭璞《山海經圖讚·長臂國》:“雙肱三丈,體如中人,彼曷爲者?長臂之民,修脚是負,捕魚海濱。”參見本類“長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