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辅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辅币 清末民初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银铸币。近代中国铸造银辅币始自清德宗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吉林机器局试铸“厂平半两银币”,随后又铸造一、三、五、七钱四种银辅币。清末各省所铸银辅币种类多,成色、分量不一,银元与辅币的比价依供求而定。辛亥革命后,东北三省以小洋为本位,铸造一角、二角小银币。广东则以双毫为本位,铸数逾2亿枚。由于银辅币成色低、铸利厚,因之数量泛滥,成色低劣,不能平价兑换成银元。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银辅币三种:五角(重三钱六分)、二角(重一钱四分)、一角(重七分二厘),成色均为银七铜三。银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最高使用限额:五角为二十元,其余为五元。并规定采用十进制计算,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但由于滥铸和低劣的质量,银辅币币值低落,十进位制不能维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