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沙战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沙战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1930年夏,活动在湘鄂浙赣地区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1、2、3军团。朱德、毛泽东分任红1军团总指挥和政委;贺龙、周逸群分任红2军团总指挥和政委;彭德怀、滕代远分任红3军团总指挥和政委。军团组成后,中共中央根据李立三推行“左”倾路线,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令红军集中力量进攻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红3军团在执行“切断武(汉)长(沙)路”的指示时,首先攻占了通山、崇阳、岳阳等地,歼敌一部,并乘何键主力在湖南、广西边境同张发奎和李宗仁等部激战之际,于7月27日攻占了长沙,俘敌4000余人。但由于对敌反扑准备不足,当国民党军何键部主力于8月6日向长沙进攻时,红3军团遭到极大损失,被迫撤至平江以东。红1军团抓住正在追击红3军团的敌人的有利时机,于20日在湘、赣边界的文家市地区歼灭何键部3个团又1个营,创造了在运动中歼敌的战法。 长沙战役 长沙战役太平军第一次入湘在省城长沙与清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战斗,史称长沙战役。1852年太平军从广西入湘,一路连克道州、桂阳州、郴州等重城,引起清廷恐慌,急忙调兵衡州设防,致使长沙兵力单薄,太平军于是派萧朝贵绕道袭取长沙,萧与李开芳、林凤祥等率军数千人,连克永兴,安仁、攸县,醴陵,于9月中旬抵长沙城外。从中旬至下旬,萧率太平军在南门、金鸡桥、小吴门、鼓楼门、西湖桥等处与清军展开数次激战,给予清军重创,而自己在一次激战中献身。10月初,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太平军主力先后抵长沙,与清朝守军展开更为激烈的战斗,战事重心渐由河东转向河西,取得很大战果。洪秀全在长沙期间,一面与杨秀清指挥作战,一面继续充实革命机构,对入湘以来不断壮大的队伍进行整编,并提拔赖汉英等一批良将,为日后的战斗作了充分准备。 ☚ 太平军第一次入湘 醴陵、安福、武陵地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