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20世纪后50年,长江流域人口剧增,城镇和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提高,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同时,环境承受巨大压力,造成对生态的危害。如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湖泊的萎缩和不合理的围垦,导致洪涝灾害日益频繁和加重;水质污染日趋恶化,干流江段已形成500余公里的岸边污染带,部分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有增无减,酸雨的出现和影响不断增大;城市居民为噪声所困扰等。生态与环境成为未来开发的制约因素。70年代初,成立了国家及各省、市、县环境保护机构,设置了环境监测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对环境的监督管理。80年代初,国家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污染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流域污水排放年增长速度由60—70年代的6—8%,90年代下降为1—2%,废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也有很大的提高。流域及长江干流水质污染逐步有所改善,干流水质总体保持良好,一些污染严重的支流、湖泊多已进行污染防治规划并逐步实施治理;大气污染在一些城市上升速度趋缓,总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城市的噪声污染仍相当严重。全流域森林植被有所增加,至1994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已累计营造林547万多公顷,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初步控制了100多个县的水土流失。滥占耕地的现象有所缓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一定进展,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受到法律保护。经过多年努力,流域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而繁重。 ☚ 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 长江流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